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鼎立天下》

袁绍与曹操还在打太极。

在袁绍看来,张绣只是个小角色,就算投降曹操也无损大局。与张绣相比,荆州牧刘表才是个大角色。袁绍与刘表关系一直不错,早几年两人便组成同盟,共同对付袁术—公孙瓒联盟,如今袁术与公孙瓒都死了,袁绍与刘表的关系会有什么微妙的变化呢?

大战在即,袁绍遣使到襄阳见刘表,希望得到荆州的相助。刘表面上答应,袁绍派来的使节十分高兴地回去交差了。可是说归说,刘表却无意卷入袁、曹之间的争斗,他并没有出兵以威胁曹操的侧背,仍然只是当自己的草头王。

刘表的不作为引起了荆州一些官员的不满。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等人进言说:“如今曹操、袁绍两雄对峙,天下重心便在将军您身上了。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就在曹、袁斗得两败俱伤时乘虚而入;如若不然,就要选择一方归附。切不可拥有十万甲兵,却坐山观虎斗,对求援的一方不理会,对贤明的一方不理睬,到时两头都要把怨气发泄到您身上,想要中立恐怕也难了。”

话虽这么说,可是刘表仍不为所动,他的理想也就是当一个荆州王,保住自家一亩三分地也就知足了。

袁绍想拉刘表入伙,只得到一张空头支票,没有任何成效。

在袁绍活动于荆州时,不甘示弱的曹操也频频在关中活动。

对于袁、曹之争,关西诸将持中立态度,既不倒向袁绍,也不倒向曹操。在两雄决出胜负之前,过早的表态容易引火上身。凉州牧韦端觉得有必要派个人前往关东考察,评估时局。从事杨阜接受任务,前往许都打探虚实。杨阜回到凉州后,关西诸将迫不急待地问道:“袁绍与曹操相斗,谁会是胜者呢?”

杨阜回答道:“袁绍宽厚却不果断,好谋略却迟疑不决。不果断就没有威信,迟疑不决就会错失良机。表面上看,他兵力强大,但是难成大事。曹操则有雄才伟略,行事果断,毫不迟疑,法纪严明,军队精锐,用人不拘一格,部下能各尽其力,定能成就大业。”

当时关西的军阀,除了韩遂、马腾之外,其他实力都不强,原先把持长安的李傕、郭汜等纷纷败亡。曹操虽然尚不能完全控制关西,却也能以朝廷的名义不断把势力渗透到这里。他派治书侍御史卫觊宣抚关中,卫觊抵达后,发现这里完全成了无政府状态。他向朝廷提出两个建议:其一,朝廷应该恢复盐专卖制度,以增加政府收入;其二,应该把司隶校尉留在关中,以削关中诸将之权。

曹操听从卫觊的意见,派谒者仆射主管盐政专卖,把司隶校尉的官署设在弘农郡,以加强管理关中事务。在曹操的一系列努力下,朝廷对关中的控制力大大增强,这样就避免曹、袁开战后,关中军阀被袁绍收买的可能性。

《鼎立天下》

四、背后一刀:未遂的政变

正当曹操与袁绍在外交战场上纵横捭阖之时,一起宫廷政变正悄悄酝酿。

政变的策划者是车骑将军董承。

董承是护送汉献帝东归的大功臣,被朝廷授予车骑将军之衔,位比三公,算是地位极高,那他为什么要政变呢?在东归将领中,董承算得上对皇帝最为忠心,但是皇帝的处境并不比在长安时好多少,仍然是木偶一个,受到曹操的摆布利用。这究竟是谁的朝廷?是皇帝的汉室江山呢,还是他曹操的天下呢?在董承眼中,曹操是不折不扣的大奸臣,玩弄权术,胁持皇帝,是李傕、郭汜之流的人物。

更让董承心慌的是,当初护驾功臣,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全部死于非命。很显然,总有一天曹操也会对他下手的。与其如此,不如铤而走险,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铲除曹操。然而曹操在朝廷中的势力稳固如山,要如何铲除呢?他想的到了一个人:豫州刺史刘备。

为什么会是刘备呢?

首先,刘备有兵权。要发动政变,光杀死曹操还不够,还必须控制朝廷,倘若没有一支军队的支持,那政变只是空谈。其次,刘备与皇室沾亲带故。虽说他与皇帝的亲戚关系,远得不能再远了,但好歹也是刘邦后代,在维护刘氏政权上,理应比其他人更加可靠。其三,曹操并不信任刘备。当初刘备被吕布逼得走投无路时投奔曹操,当时就有人说刘备这个人不能留,须斩草除根,不过曹操考虑到收买人心,没有对刘备下手。

为了说动刘备,董承自称有汉献帝的衣带诏,敕令他诛杀曹操。究竟是否真的有这个衣带诏呢?这个不好说,有可能是董承自己炮制出来的。刘备本来就无意长久呆在曹操的屋檐之下,便积极与董承合谋,划策政变。

曹操可能察觉到刘备的某些反常之举,遂请他喝酒以试探底细。几杯烧酒下肚后,曹操忽的以平静的语气说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这一句话,似乎是有意无意之间说出,狡诈的曹操要看看刘备究竟会做何反应。

此时刘备正吃着东西,手里持着一双筷子,听到曹操之语,内心为之一惊,第一个反应就是:莫非政变的阴谋已被曹操察知了?这一惊之下,手指一发抖,筷子掉到地上了。他转念一想,若是曹操真的得知政变之事,就不可能在这里请他吃饭了,自己的反应过度了,恐怕会让曹操看出破绽。这是考验刘备应以本领的时候,他不愧是当过黑老大的人,思维反应之快,非他人所能及。正好此时天上打了一个响雷,刘备灵机一动,说道:“圣人说:迅雷风烈必变。果然是这样。”

“迅雷风烈必变”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语出《乡党》篇,是说孔子遇到风雷时必动容变色,也就是说对上天有一种敬畏。刘备虽是黑老大出身,但他是跟名儒卢植学过几天儒家学问的,关键时候脑袋里跳出这么一句话,一语双关。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其一,把自己惊慌失措的失常表现归结于“迅雷风烈”,连圣人孔子都不免变色了,何况是我区区刘备呢?其二,暗示曹操说出的话如“迅雷风烈”,令人不能不惧。

他差点自乱阵脚,幸好关键时候还是表现出镇定与机灵一面,总算把这件事给糊弄过去了。纵是曹操目光如矩,还是让刘备给蒙混过关了。看来自己可能是高估了刘备,曹操心里暗自琢磨。

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第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