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鼎立天下》

在曹操的干涉之下,袁绍没能接回袁术,这件事再一次使两人的裂痕扩大了。为了向曹操示威,袁绍也摆起架子,基本上不向朝廷进贡了。在他看来,向朝廷进贡等同于向曹操进贡,这个面子他拉不下来。直到这个时候,袁绍仍然认为这年头比拼的是拳头,特别是袁术劝他称帝,令他心里一动。只要我称了帝,曹操操纵的狗屁朝廷对我就一点作用也没有了。

有人看出袁绍心念动了。

揣测主公内心是一些人混饭吃的手段。袁绍手下的主簿耿包觑准了上司的意图,便秘密进言,应顺天应人,即位称帝。

袁绍听了大喜,可是要如何称帝呢,手下一帮文臣武将会认同吗?袁绍这个人在士人中有很高的名望,早年与清流党来往密切,自己也沽名钓誉。但这样也冒出一个问题,你当年当上盟主,口口声声要勤王,现在董卓死了,皇帝回来了,你却自己要当皇帝,这岂非是自扇耳光吗?他怎么能像袁术那样公然说自己想当皇帝呢?

想来想去,袁绍决定把耿包推到前台,拿他当挡箭牌试探一下部下的反应。于是袁绍召集部将们前来说:耿包说我应该顺应天命,即位称帝,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此话一出,部将们都愤怒了,纷纷说耿包实为大逆不道,应该要斩首以断此妖妄之言。看来汉室统治四百年,忠于皇室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要在短时间内改变难度还是十分大的。此时袁绍骑虎难下,一方面他想步袁术后尘登基称帝,以此来挣脱曹操用朝廷的幌子压制其权力;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在诸将面前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的企图,为此不惜把进劝者耿包斩首示众。可怜耿包还自以为能揣测主公内心,一不小心送了自己的小命。

既然称帝的企图破灭,袁绍只能用一个办法扭转政治上被动的局面,那就是以武力解决曹操。在消灭公孙瓒之后,袁绍的军力臻于鼎盛,不仅吞并公孙瓒的旧部,也得到乌桓人的支持。当时,乌桓王蹋顿、上谷大人难楼、辽东大人苏仆延、右北平大人乌延等部落酋长纷纷接受袁绍的节制。

从兵力上看,袁绍比曹操要多,实际控制的地盘也更大。袁绍的地盘包括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其中冀州与幽州都属于大州;曹操实际控制的是兖州、豫州以及打败吕布后得到的徐州,只有三个州,且属于中小州。看上去袁绍是有优势的,但是曹操的扩张速度却要比袁绍快。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发动讨伐眭固之战。

眭固本是黑山军将领,在曹操初据东郡之时,就曾打败过眭固的黑山军。后来眭固投奔河内太守张杨,在曹操讨伐吕布时,张杨起兵助吕布,被部将杨丑为杀。杨丑率张杨余部归附曹操,不料此时眭固倒戈一击,杀死杨丑,转而投靠袁绍,军队驻扎于射犬,成为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

吕布败亡后,曹操转而进攻眭固,他挥师进抵黄河,派大将史涣与堂弟曹仁渡河进攻眭固。眭固自知不是对手,便自己率一支军队北上,打算前去向袁绍求援。可是眭固还未到袁绍的地盘,便被史涣、曹仁半途截击,全军覆没,眭固也被斩杀。曹操乘机渡河进攻射犬,射犬守军已是群龙无首,如何应敌?很快便缴械投降了。

这次战役规模不算很大,却是曹、袁两大军事集团走向战争的导火索。

在袁绍看来,曹操这不是欺人太甚么?眭固都已经投靠自己了,曹操还敢太岁头上动刀,那是不给袁绍面子。在此之前,袁绍与曹操虽明争暗斗,但大体上是和平相处,曹操把持朝政,仍然惮忌袁绍,把大将军头衔让给他,理论上说,两人都是朝廷的柱石。可是现在曹操消灭眭固,矛头直接对准袁绍,这岂不让袁绍火冒三丈么?

袁绍集结起一支庞大的军队,包括十万精锐步兵与一万余骑兵,秣马砺兵,拉开与曹操决战的架式,欲一鼓作气攻下许都。

一场大战已是迫在眉睫了。

《鼎立天下》

三、山雨欲来:大决战前夜

大将军兼冀州牧袁绍雄心勃勃,凭恃自己强大的武装力量,打败曹操,一举控制朝廷,岂不快哉。只是袁绍出兵的时机并不好,他并非好的谋略家,在曹操战张绣、败袁术、破吕布时,袁绍的眼光只盯住北方的公孙瓒。其实消灭公孙瓒远非急务,当时公孙瓒已经采取乌龟战术,只图自保,对袁绍可以说毫无威胁。倘若袁绍提前一年发动对曹操的战争,曹操纵然能自保,也无力扩张。

那么现在时机如何呢?

一向深谋远虑的沮授认为不合时宜,原因是:“近讨公孙瓒,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与公孙瓒几年战争下来,老百姓的日子已是苦得不得了,况且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不宜开战。

如果不开战,要如何争取主动权呢?沮授认为要两手准备:其一,要抓紧农业生产,同时也给百姓一个休生养息的时间;其二,通过政治手段与曹操斗争,派遣使者向皇帝献捷。依照春秋时代的“尊王”传统,诸侯们向天子献捷,天子总要给予馈赠。当初公孙瓒擅杀刘虞,刘虞非但是朝廷大司马兼幽州牧,也是汉室宗亲,如今袁绍消灭公孙瓒,为朝廷立下的功勋,要远远超过曹操消灭吕布。只要派使者向朝廷献捷,朝廷给不给点好处吗?这就叫以合法手段获取利益。

退一步说,倘若袁绍遣使献捷,被曹操阻挠怎么办呢?沮授继续分析说,若曹操有意阻挠,就可以上表弹劾他,赢得政治主动权,然后派出精兵驻屯于黎阳,逐渐向河南发展,并广造战船,修缮兵器。以骑兵不停骚扰曹军地盘,令他们不得安宁,而我以逸待劳,坐而可取天下。

沮授刚说完,郭图、审配两人便跳出来反对,他们对袁绍说:“以主公之英明神勇,率河朔精锐之师讨伐曹操,可以说易如反掌,何必这么麻烦呢?”

兵者,国之大事也,岂可以麻烦二字敷衍呢?沮授反驳道:“救乱诛暴,才能称为义兵;恃从凭强,只能称为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如今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我们却大举兴兵南下征伐,从道义上来说,这是与朝廷作对。况且战争的胜负,并不在于军队的强弱。曹操令行禁止,士卒精锐,并不像公孙瓒那样只是坐以待毙。若是抛弃万全之策,而又师出无名,我私下里很为主公担心呢。”

与曹操的战争还未开打,袁绍内部的口水战先打起来了。郭图、审配继续与沮授唱对台戏:“周武王讨伐商纣,以臣子身份讨伐国王尚且是正义的,何况我们只是讨伐曹操,这怎么能说是师出无名呢?如今主公兵强马壮,将士们都急着要立功于疆场,倘若错失良机,就是所谓的‘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郭、审两人还以春秋吴、越故事为例,吴国本来是稳操胜券,吴王夫差偏要放勾践一马,以致于后来勾践反败为胜,吴国反而被灭亡。一句话,该出手就出手,如今优势在我,不必畏首畏尾,不然就像夫差那样,原本优势在手最后却阴沟翻船。

郭图、审配两人油嘴滑舌,动辄吹捧袁绍是如何英明神武,袁绍听了显然十分舒服,不消说也倾向于两人的意见,认为沮授只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

当时在袁绍军中,沮授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他的头衔是奋武将军,职权是“监护诸将”。郭图、审配两人乘机落井下石,在袁绍面前说沮授的坏话,说沮授这个人总管三军,权力太大,以后势必难以控制,即领兵作战,又主持内政,权力直逼主公。当领导的人,最怕就是被夺权,郭图与审配的一番话,点中袁绍的死穴。于是沮授被削权了,原本他总管三军,现在只管一军了,其余两军分别由郭图、淳于琼领统。

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第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