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天下》
杨奉被杀、韩暹出走后,吕布的左膀右臂被砍掉,他开始感觉不妙了。虽然他名义上归附曹操,实则貌合神离。如果要给吕布贴上一个标签,除了“勇武绝伦”之外,恐怕就是“反复无常”了。背叛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家常小菜。他背叛丁原,投靠董卓;背叛董卓、投靠王允;背叛刘备,投靠袁术;背叛袁术,投靠曹操。还能看到他有一丁点操守么?
如今,他又想着与袁术和解了。
他把袁术整得那么惨,还有和解的机会吗?当然有,因为袁术就是只病猫,在这时向他示好,他还会感激呢。乱世的故事就是这样荒谬,大家都在玩博弈,赌注都很大,甚至赌上身家性命。当然,吕布与袁术联合,并非要倚重袁术的力量,而是想消灭刘备。他可不想在进攻刘备时,袁术突然从背后插一刀。
刘备玩阴招诱杀杨奉后,收编其众,实力不可小觑,加上有曹操撑腰,对吕布的威胁越来越大。此时曹操率部讨伐张绣,无暇东顾,对吕布来说,正是消灭刘备的大好时机。
吕布麾下有两员虎将,一个是高顺,一个是张辽。
高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战将,他为人廉洁,十分有威严,沉默寡言,在战场上以善打硬仗而著称。他有一支亲兵营,共七百多人,号令整齐,每战必冲锋陷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获得了“陷阵营”的美誉。吕布虽倚重他的军事才华,却不太喜欢他。高顺为人耿直,别人都不敢惹吕布,只有他敢于谏言。
吕布这个人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他十分情绪化,做事没有长远规划,随心所欲,反反复复。高顺便对吕布说:“将军所作所为,没有深谋远虑,每当失利时,总是说做错了,但怎么能一而再地做错呢?”吕布心里明白高顺十分忠诚,毕竟听得不舒服,故而时间长了,便冷落他了。当时吕布有个亲戚,名叫魏续,他索性把高顺的军队划拨给魏续,只是等到冲锋陷阵时,才又派高顺上场。虽然高顺本人没有怨言,但由此可见吕布在用人上,与曹操根本不在一个水平。
现在要攻打刘备,吕布又把高顺派上场。高顺果然骁勇异常,猛攻沛县。刘备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得向曹操紧急求援。曹操派夏侯惇驰援,援军也被高顺击败。此时的刘备已是孤军无援,再也顶不住高顺的进攻,他弃城而逃。高顺攻破沛县,俘虏了刘备的妻儿子女。
沛县失守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大怒,非得教训教训吕布这个反复小人不可。
曹操想出兵,诸将都进言说:“不可,现在刘表与张绣在我们背后,若远距离奔袭吕布,许都就危险了。”
军中意见不统一,是战还是不战呢。
荀攸站出来说道:“刘表、张绣刚刚遭到重创,必不敢轻举妄动。吕布骁勇,又有袁术当后盾,倘若纵横于淮河、泗水一带,一定会得到不少豪杰的响应。现在他刚刚背叛朝廷、人心尚未稳固,倘若我发兵前往,必定可一举击败他。”
其他将领尚未表态,曹操便一言九鼎拍板道:“说得好,就这么决定了。”
攻占沛县的确让吕布声势大振,附近的一些变民武装集团头目纷纷前来投靠,有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这些武装集团的实力不一定很强,但至少可以滥竽充数。获悉曹操率大军前来的消息后,陈宫对吕布说:“曹操远道而来,我们以逸待劳,迎头痛击,可一战而胜。”
陈宫原本是曹操的部下,与张邈一起叛乱,失败后就跟随吕布了。他对曹操十分不满,故而一马当先跳出来献计。吕布却若无其事地说:“不如等他前来,到时把他们统统赶入泗水淹死。”正如高顺所说,吕布一而再、再而三犯错却始终执迷不悟。在兖州之战中,他在握有先手的情况下,还是被曹操反败为胜,可是他却仍然低估了这个可怕的对手。他的错误在于把曹操当作袁术这样的对手,他迷信于武力,却忽视了谋略在战争中重要性。
有勇无谋意味着危险。
危险的到来比吕布想象的还快,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深度潜伏的陈登釜底抽薪,率自己一帮人马投降曹操去了,其实不能叫投降,他早是曹操安插在吕布身边的内线。陈登自告奋勇,充当先锋,冲到下邳城下。自恃骁勇的吕布几次出城作战,可哪是曹操的对手,每次都大败而归。他再也不敢出城了,龟缩在下邳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