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吕布在下邳只有三千步兵及战马四百匹,在兵力上远居劣势。敌人大兵压境,吕布心里有些懊恼自己感情用事,冒冒失失就与袁术绝交。他一眼瞥见身旁的陈珪,没好气地说:“今天把袁术大军给招惹来了,这都是你的主意,你说现在要怎么办?”
陈珪胸有成竹地答道:“杨奉、韩暹只是走投无路,暂时投靠袁术罢了,谈不上有什么交情,貌合神离,不可能长久合作。他们就像几只好斗的公鸡一样,怎么可能呆在一个鸡窝里呢,很快就会离散的。”他建议吕布采用反间计,挑拨杨奉、韩暹与袁术之间的矛盾。
吕布依陈珪之计,给杨奉、韩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写道:“两位将军是护驾功臣,而我吕布也曾亲手杀了董卓,都为汉室立下大功,可是今天你们怎么跟袁术一起当乱臣贼子呢?不如与我联手,同心戮力,击破袁术,为国除害。”理由说得冠冕堂皇,但真正打动杨奉、韩暹的,并不是吕布的道义感,而是他许诺只要打败袁术,所缴获的军用物资及粮草,一并归他们二人所有。
要知道杨奉、韩暹只是为曹操所迫,不得已才去投靠袁术,并非真心想为他效命。这年头,有钱有饷、有兵有粮就是草头王,杨奉与韩暹岂能不动心?两人收到信后,坐下来一商量,决定改变主意,与吕布联合,消灭张勋、桥蕤的袁军。
决战的时刻到了。
吕布率领三千人马出击,直逼袁军阵营。张勋、桥蕤看了不禁暗自好笑,我拥兵数万尚且还没主动进攻,你吕布区区几千人却来踏营,这岂非自投罗网么?眼看吕布距离大营只有一百步的距离,张勋刚想率大军迎战,却听得背后一片喊杀声,不由得心里一怔,转头看时,只见杨奉、韩暹的部众临阵倒戈,把大营内的袁军杀得人仰马翻。
张勋一看,心胆俱裂,魂飞魄散。原本以为是三打一,现在却成为一打三。此时吕布纵马挥戟,杀奔过来,戟锋所过,血光四溅,人马俱倒。张勋再也不敢恋战,调转马头,没命地逃跑了。其他人一看主将逃了,纷纷跟着逃跑,一下子完全乱了套,逃得慢的就成吕布的活靶子。
一战下来,袁术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十个将领被杀,只有少数人侥幸逃回。
这已经够惨了,但吕布还不收手。他与杨奉、韩暹联手,反客为主,杀入扬州。这支联军水陆并进,长驱直入,直攻到钟离,一路烧杀抢掠,蹂躏仲家地盘,而后渡过淮河,在北岸稍事休整。吕布还故意给袁术送去一封信,大大羞辱他一番。可想而知,袁术气歪了鼻子。为了保住面子,袁皇帝亲自出马,率五千步骑兵至黄河。吕布并不与之交锋,只是在北岸对袁术嘲笑一番后,引兵回去了。
袁术皇帝宝座尚未坐热,就被吕布反戈一击,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成为诸侯的笑柄。而吕布凭此惊天一击以寡胜众,捍卫自己天下第一猛将的荣誉。
袁术称帝,不啻为是对曹操控制下的许都政权的公然挑衅。
曹操开始为讨伐袁术做准备。此时袁术处境尴尬,他所积贮的粮食本来就不多,在杨奉、韩暹临阵倒戈后,军资粮食全部被抢走。这位妄称皇帝的军阀,从登基开始,日子就不好过了。没粮食怎么能打仗?这时他想到借粮,要向谁借粮呢?
在当时军阀里,有一个人是比较特殊的,他就是陈王刘宠。
在东汉帝国有许多封国,到了东汉晚期,各封国的封王多数都没有权力,实际权力落在封国宰相手中。原本生活无忧的王侯,如今一落千丈,许多人没有俸禄,田租税赋又收不上来,还遭强盗抢劫,无以为生,狼狈不堪。但有一个封国是例外,这个封国便是陈国。陈王刘宠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他非常骁勇善战,有一手好箭法。黄巾起义爆发后,很多封国都被起义兵所击破,而刘宠则组织起一支军队,撄城固守,封国百姓对他很畏惧,没人敢反叛。陈国宰相骆俊也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在当地有崇高的威望。因而陈国也成为乱世中一片小乐土,当时很多人前来投奔。讨伐董卓的战争爆发后,刘宠率军队驻屯在阳夏,自称为“辅汉大将军”,与关东义军遥相呼应。
陈国比较安定,粮食比较充足。袁术便想派人前去见陈相骆俊,提出要借粮。可是大家想想,陈乃是汉之封国,而袁术自己称帝,公然成为汉室之敌人,这粮食岂能借给敌人呢?骆俊二话不说,一口回绝袁术的无理要求。袁术勃然大怒,派人假装投降,骆俊不知是计,遂开门迎降。岂料所谓的“降兵”突然杀出,把他与陈王刘宠都杀害了。这个东汉惟一有实力的封国,就这样破败了。
在汉末群雄中,袁术算不上雄才,充其量就是有搞些阴谋诡计。
诱杀陈王刘宠及陈相骆俊,令袁术在诸侯中更加臭名远扬。曹操不失时宜,发兵东征袁术。曹军粮食充足,而袁军饿着肚皮,这仗还怎么打呢?袁术不敢死拼,自己逃了,只留下大将桥蕤的部队在蕲阳阻击曹军。桥蕤岂是曹操的对手,很快被击破,身首异处。此时已近寒冬,一向对经济不太重视的袁术遭遇到比曹操更可怕的对手:旱灾与严寒。仲家帝国治下的臣民饥寒交迫,死亡甚重。
这个小帝国,从此便走向衰落,其实它从一开始就未曾强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