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天下》
四、朝廷的新血液
天子是块招牌。
如何才能把招牌变为手中的王牌呢?
朝廷必须要树立权威,要结束乱糟糟的局面,革除旧的弊病,淘汰庸碌之臣,输入新鲜之血液。唯有树起权威,才有可能大义凛然地对诸侯指手划脚,恢复金字塔式的政治秩序。然而,这个任务是相当困难的。自从董卓入主朝廷后,只知武力,根本不知治理,皇城的官兵形同土匪,只会烧杀抢掠。三公九卿形同虚设,可有可无,在政治上毫无话语权。帝国中枢机器基本上是停止了运转,甚至是朽坏了。
要如何下手重振雄风呢?
首先,对朝廷重要官职,采取宁缺勿滥的原则。东汉常设官制,以三公权力最尊。自从汉灵帝公开出售官职后,三公的官位涨价了,人却大大掉价了,朝政也因此混乱不堪。除了三公之外,尚书台主持宫廷机要,权势也极重。曹操奉迎天子后,先杀了尚书冯硕等人,后来又尽黜三公。但是曹操并没有草率地选择三公人选,除了自任司空外,太尉与司徒两个位置都空缺。
既然太尉府与司徒府空缺,在朝廷中最重要的机构,便是司空府与尚书台了。
曹操先是提拔自己最为器重的荀彧为侍中,兼任尚书令之职。在此前张邈勾结吕布叛乱中,荀彧在寡不敌众的劣势条件下,保住曹操的老巢,非但智勇双全,且忠心可鉴。他又让荀彧推荐可用之人才,荀彧推荐了两人,分别是荀攸与郭嘉。
我们且来了解一下此二人。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出生于士族之家,年轻时便聪明过人,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大将军何进执政时,他以海内名士的身分被召到朝廷担任黄门侍郎。董卓乱政后,荀攸一直密谋刺杀董贼,为国除害。他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组成一个小团伙,目的就是铲除国贼。他对众人说:“董卓无道,天下痛恨。虽然他兵强马壮,可充其量不过是个武夫罢了,我等应刺杀他以谢天下。辅佐天子以号召天下,这乃是齐桓公、晋文公之霸业。”
可惜的是,暗杀行动尚未开始,计划便泄漏了。他与何颙两人被捕入狱。何颙自知死罪难逃,与其受尽折磨而死,不如自行了断,他在狱中自杀了。荀攸则表现出乐观且大无畏的精神,在狱中谈笑自若,面对死亡,他从容不迫,令人佩服。
乐观的人往往更易受到幸运女神的垂青,他居然得以大难不死。董卓还没来得及杀他,就被吕布刺死了。董卓死后,荀攸先是弃官归隐,后来又被朝廷征召。因为朝政混乱,他便萌生离开朝廷之念,请求外调到蜀郡担任太守。得到朝廷批准后,他动身出发前往蜀郡,但是当时兵荒马乱,兵匪盗贼众多,只得暂时停留于荆州。
就在这时,荀攸收到曹操的来信,曹操在信中写道:“如今天下大乱,正是谋士施展聪明才智之时,您却还在静观时局,岂非太保守么?”有志于干一番事业的荀攸当然不会错失良机,便动身前往许都。
曹操与荀攸促膝长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其聪明才智大为叹服,不禁称道:“荀攸不是普通的人,我与他讨论筹划大事,天下还有什么可担忧的事呢?”便任用他为自己的军师。
《鼎立天下》
与荀攸不同,郭嘉在当时并没多大名气,知道他的人也不多。他不喜欢与世俗之人往来,朋友虽然不多,却都是一时之才俊。郭嘉曾经过了一段隐士生涯,但他并非对世事漠不关心,而是当时天下太乱,群雄纷起,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他还要细心观察。当时诸雄以袁绍势力最大,郭嘉便前往拜见这位关东盟主,岂知竟大失所望。
他私底下对袁绍的幕僚辛评、郭图说:“有智慧的人会慎于择主,故而能保全自己、成就功业。袁公只是仿效周公礼贤下士,却不知用人的方法。不懂得在繁杂事中抓住要点,喜欢谋略却没有决断力。想跟他一起安定天下、成就霸业,实在太难了。我打算走了,另择明主,你们怎么不离开呢?”
辛评、郭图二人道:“袁氏有恩德于天下,天下士人多来归附,在群雄中势力最强,要是离开他,投奔谁去?”东汉伟大的英雄班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明者睹未萌”,就是说,明眼人在事情还没露出苗头之前就可以看出其真相,郭嘉就是这样的“明者”,在别人都认为袁绍是天下至强时,他就看到袁绍绝非王霸之才。
作为一名领袖,袁绍有两个致命弱点:其一,缺乏洞察力,抓不住重点。就以奉迎天子这件事来说,他最有条件挟天子令诸侯,对于这个战略至高点,他不仅没有看到,甚至在沮授提出来后,仍置之不理。其二,没有决断力。这点从关东盟军讨伐董卓之战中可以看出来,作为盟主的袁绍,在战与不战之间犹豫不决,缺少雷厉风行的气魄。我们可以在曹操、孙坚、孙策等人身上看到高效的决断力,只要下定决心的事,就排除万难,不惜冒险,这是成就英雄伟业的优秀品质。
听了辛评、郭图的回答后,郭嘉知道这两人执迷不悟,也不想多说,打点行李后就告辞离开了。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征召郭嘉,郭嘉到了许都,与曹操见了面。这次见面,改变了郭嘉的一生。在郭嘉眼中,曹操是一位极有魄力,也是极有魅力的人,思维缜密,坚强果断,在战略上有胜人一筹的见解,分析时事如庖丁解牛,切中要害。他知道自己终于遇到了明主,不禁欣喜地对人说:“真吾主也。”
这不独是一个主择臣的时代,也是臣择主的时代。郭嘉需要曹操这样的明主,而曹操也需要像郭嘉这样有着深谋远虑的幕僚,他不吝赞叹道:“能辅助我成就大业者,必此人也。”当即提拔他为司空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