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天下》
迁献帝于许,对曹操来说,乃是致胜的关键一步棋。
从此,皇帝就完全在曹操的控制之中,而曹操则代表朝廷。表面上看,如今的汉献帝似乎仅仅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他存在,大家也置若罔闻,他流亡失所,大家也袖手旁观,他狼狈不堪,大家坐看笑话。是的,看上去这真是窝囊皇帝,存在与不存在没两样。但是我们也应当看清这样的事实,历史是有一种惯性的,人的思维也是有一种惯性的。大汉帝国已经存在四百年了,而皇帝失去权柄,朝廷威风扫地的时间,只是短短几年罢了。
短短几年的时间,可以把四百年厚实的积累一扫而空吗?可以令鼓吹君臣大义的文化传统断绝么?没错,大厦已是将倾,但并非轰然倒塌,而是慢慢地倾倒,虽摇摇欲坠,却仍有几根柱子在支撑着。这座皇家大厦、王室招牌,就是一个国家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所以,曹操看中的,是皇帝这块招牌的价值,有了这块招牌,他不再是割据一方的军阀与土豪,而是国家之重臣,形象完全不同,从土豪金向高大上转变了,实现华丽转身。
这里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当初袁绍不想奉迎皇帝,担心皇帝来了后,反倒碍手碍脚的。那么曹操难道没这个考虑吗?袁绍认为,若听从皇帝的命令,权力就受限了;若违背皇帝的命令,名声又不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袁绍干不成大事的。因为他太在意声誉了,面子薄,不能一黑到底。在曹操看来,只要皇帝捏在自己手里,还不跟捏泥人一样,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了,何必思前想后、畏首畏尾呢?
把皇帝骗到许县后,以前那一帮护驾将领及公卿都被踢出权力中枢了。
事实上,曹操的话才是圣旨,汉献帝能做的,也就是批上“同意”二字罢了。首先曹操要做的事,当然是先给自己贴金,出任大将军,并封为武平侯。在西汉、东汉时代,大将军基本上都是第一号权臣,权势最重。紧接着,曹操把司徒淳于嘉、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等人一一踢出朝廷。这些所谓的“三公”,大多都是西北军阀所立的傀儡,既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权势,可谓是滥竽充数之辈。
收拾完朝廷后,曹操突然对杨奉发动战争。杨奉很快落荒而逃,他的老巢梁县也被曹军攻破。这个一度把曹操视为自己人的军阀在洛阳混不下去了,只得南下投奔袁术去了。
《鼎立天下》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从一开始便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要重塑朝廷的威严,就必须先给几个最强的军阀来个下马威。当时关东群雄中,谁的势力最大呢?当然是袁绍了。袁绍非但自己是冀州牧,还以其子袁谭为青州刺史,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为并州刺史。其势力以冀州为中心,向幽州、青州、并州辐射,地盘辽阔,兵精马壮。
皇帝下了一道诏令,责备他说:“将军地广兵多,却只知树党营私,对勤王之事不闻不问,只知道擅自相互征伐。”这道诏令,傻瓜也看得出来,表面是皇帝的诏令,实际上还不是曹操在指桑骂槐吗?袁绍心里十分窝火,可是又没办法发作,只得上书作自我批评,还写了一大段文字来为自己辩解。
倘若当时袁绍听了沮授的建议,迎回皇帝,那么这时自我批评的人就应该是曹操而不是他了。可惜的是,袁绍非但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良机,甚至他都没有好好反省自己的错误。如今曹操挥舞着朝廷的旗帜,俨然身份已在他人之上。
在罢免三公后,朝廷权力重新分配。袁绍是诸侯中实力最强者,故而朝廷授予他太尉之职。在东汉,太尉是三公之首,说起来当然是地位尊崇。可是袁绍得知消息后,竟然怒发冲冠,破口大骂。为什么呢?他是太尉,曹操却是大将军。这个区别,相当于国防部长与军委主席的区别。
袁绍胀红了脸,他又恼又羞,曹操那小子,居然跑到我头上去了,我是太尉,他反倒是大将军,斯可忍,孰不可忍。他雷霆震怒,拒绝接受太尉之职,并破口大骂:“如果不是我出手相救,曹操都不知死几回了,他居然敢挟天子对我发号施令。”
没错,袁绍完全有理由难堪,完全有理由愤怒。
从出道以来,他的官位、权力、实力一直都在曹操之上。在汉灵帝设西园八营时,他是上军校尉,排名第二,曹操名次在其后;汉灵帝死后,他是司隶校尉,是京城最有权力的人之一;伐董战争中,他是关东联军的盟主,而曹操只是归其领导的一名义军将领而已;在军阀混战时,他的地盘比曹操大,军队比曹操多。如今曹操居然以大将军自居,才扔给他一个太尉头衔,这不明摆着要骑在他头上拉屎吗?袁绍怎么会咽得下这口气呢?
说白了,袁绍大大失算了。
“挟天子而令诸侯”,这句话,沮授早说过了,可是袁绍不听。这就是代价。
当然,袁绍的发怒,还是让曹操有几分尴尬。曹操当然知道,现在还不是与袁绍撕破脸皮的时候,况且袁绍所争的,也不过只是个虚衔罢了。他很明智地放弃大将军的称号,把这个至高无上的头衔让给了袁绍,自己当司空,挂了个车骑将军头衔。
看来曹操还是识相的。袁绍不禁又有几分飘飘然了,这年头,到底还是拳头硬的人说话算数,自己总算把曹操的嚣张气焰给压下去了。可是,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想法。袁绍这个大将军名号,也只不过是虚衔,对朝廷一点掌控力都没有。
倘若袁绍能意识到自己犯了错,果断出兵与曹操争抢皇帝,曹操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可是袁绍着实目光短浅,曹操仅仅用一顶大将军的帽子,就把他给稳住了,这顶大帽子送得值。
对于曹操来说,把皇帝捏在手中,仅仅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挟持天子、控制朝廷,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董卓不是控制朝廷么?王允不是控制朝廷么?李傕不是也控制朝廷么?他们怎么不能号令天下呢?也正因为如此,袁绍才会想当然地认为控制天子只是自找麻烦。那么曹操能玩出什么花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