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天下》
三、挟天子令诸侯
曹操的政治目光,较袁绍、刘表等人要高明。
在关东诸雄中,曹操实力并非最强,地缘优势也并非明显。倘若冀州袁绍、荆州刘表有意奉迎皇帝,完全可抢在曹操之前。他们没有这样做,这证明他们并非真正的英雄人物。不错,曹操的行动是有点晚,皇帝都流浪了一年,他才跚跚来迟。只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皇帝已到洛阳,起码曹操可以省却不少气力。
对奉迎皇帝一事,同样反对者甚众。理由有两条:第一,山东尚未平定,各路军阀兵强马壮,威胁很大;第二,杨奉、韩暹这些将领奉迎皇帝有功,颇为骄傲自得,这些人不好控制。
反对声浪很高,但有一人力挺曹操,他就是智慧超群的荀彧。
荀彧力排众议道:“以前晋文公奉迎周襄王,诸侯无不跟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天下无不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倡义兵,只是因为山东局势混乱,未能远行。如今圣驾还京,京城一片荒芜,忠义之士无不想着继绝存亡,万千子民无不感怀哀伤。借此时机,正好奉迎主上以顺从民意,这叫大顺;禀持大公无私以服天下之人,这叫大略;匡扶正义以招揽天下豪杰,这叫大德。若能做到这三点,就算逆臣叛将再多,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至于杨奉、韩暹等人,不足挂齿。若不及早决断,让其他豪杰捷足先登,即便以后想做,也为时晚矣。”
这一番慷慨陈词,与沮授对袁绍说的内容差不多,不同的是,曹操接受了,而袁绍拒绝了。
有了荀彧这番辨析,曹操更加坚定奉迎皇帝的决心。他打算把皇帝迎到许县,便派曹洪率军前去。然而曹洪却吃了记闭门羹,董承早拒险而守,挡住了他的去路。
正当曹洪与董承相持不下时,朝廷突然下了一道旨令,封曹操为镇东将军兼费亭侯。
为什么朝廷在这个时候突然向曹操抛绣球呢?
原来朝廷内部的这些大将,彼此间猜忌,虽然在台面上和和气气,实际上在桌底踢来踢去。朝廷议郎董昭听说曹操打算奉迎皇帝却被董承所阻,便想了办法,他伪造一封曹操的信,交给杨奉,大意是说:“我久闻将军大名,所以向您说些心里话。将军克服千难万险,护送皇帝回京,辅佐之功,举世无双。只是如今群雄割据,四海未宁,想要廓清天下,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得到的。现在将军您有兵,我有粮草,您主内,我主外,互通有无,就能同舟共济,生死与共,一起完成大业。”
看到信里肉麻的吹捧,杨奉不禁有点飘飘然了,觉得曹操这个家伙可以利用。他便向朝廷举荐曹操,皇帝别的没有,空头支票多的是,便胡乱开了两张。
此时,又一个有利情况出现了。
原本据险扼要阻止曹洪西进的董承,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反倒向曹操抛绣球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前面说过,韩暹曾率军攻打董承,两个人结怨甚深。在皇帝东返过程中,董承出力是比较多的,而韩暹却后来居上,成了大将军兼司隶校尉,地位反倒在他之上。加上韩暹这个人跋扈嚣张,不可一世,两人矛盾愈加恶化。
董承想借曹操之手压制韩暹,便暗地里派人与曹操联络,支持他进军洛阳。曹操闻讯大喜,马上亲自率兵西进,与曹洪会合后,直奔洛阳。由于董承让道,曹操不费吹灰之力便兵抵洛阳。接下来的问题便是,他如何打垮把持朝廷的这帮将领,以实现独揽大权的野心呢?必须利用这些人明争暗斗的弱点,各个击破。
《鼎立天下》
首先,他把矛头指向韩暹。
抵达洛阳后,曹操拜见天子汉献帝,弹劾韩暹仗着护驾有功,骄横霸道,还曾出兵攻击董承。曹操一弹劾,董承等人当然也纷纷添油加醋,韩暹大为恐慌,担心被杀,便独自骑一匹马逃到杨奉那儿避难。
当初汉献帝在安邑时,欲东返洛阳,遭到韩暹等人的阻止,对他也颇有微辞。只是考虑到这一路上经历艰辛,韩暹也算有功劳,便下诏不予追究,不过褫夺他司隶校尉的头衔,转而任命曹操为司隶校尉,并录尚书事。
司隶校尉相于是刺史这一级别,因为司隶是首都区,不称刺史而称校尉。司隶校尉在东汉时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官职,凡是京城内大大小小的官,都可以弹劾甚至诛杀,有人认为其职权比明代的锦衣卫还要重。新官上任三把火,雷厉风行的曹操又回来了。他先是挖出尚书冯硕等三人有不法行为,将他们斩首示众;而后又举荐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收买人心,可谓是恩威并施。
尽管烧了几把火,曹操仍然觉得要对付这批东归将领有点吃力,毕竟他们都有兵权在手。怎么办呢?这时曹操想起一个人,便是伪造书信劝服杨奉与曹操联合的董昭。他便设宴请董昭来喝酒,并问道:“现在我已经来到洛阳,接下来应该要怎么做呢?”
董昭答道:“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京朝见天子,辅佐王室,这正是春秋五霸的功勋。这里的诸位将领,各有各的小算盘,恐怕不一定服从您。倘若留在洛阳,肯定有许多不利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皇上迎到许县。然而皇上刚刚流亡,最近才回到旧都,所有人都盼望朝廷早日安定。现在若是请皇上移驾许县,定然违背人心。可是,只有行非常之事,才能有非常之功。请将军仔细权衡利害,再做出决定吧。”
看来董昭是想找个好东家,曹操是从许县来,他便建议把皇帝移驾到许县,不明摆是要讨好曹操吗?果然,曹操听后心里暗暗窃喜,便说道:“这也是我的计划啊。只是杨奉驻军于梁县,听说他手下的军队十分精锐,会不会成为绊脚石呢?”
董昭对杨奉的底细相当清楚,便答说:“杨奉这个人党羽少,所以他才想与您联合。朝廷封您为镇东将军、费亭侯,这都是杨奉的主意。应该要派人送上贵重物品答谢他,这样就可把他稳住了。可以找个借口,就说京城内粮食不足,故而让皇帝暂时移驾鲁阳,鲁阳离许县近,运输粮食比较容易,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杨奉这个人勇而无谋,一定不会怀疑的。”
曹操依计而行,把杨奉忽悠一番。这个计谋的高明之处,在于不说要把皇帝迎到许县,而说是转移到鲁阳。如果明说要到曹操的地盘许县,杨奉死活也不会答应的。只要皇帝出了洛阳,一切就在曹操的掌握之中了。
杨奉这个人果然没脑子,心想鲁阳离洛阳也不远,移驾就移驾吧。可是他哪里晓得,曹操军队护送汉献帝出了洛阳后,压根儿就没想过去鲁阳,直接一路飞奔许县去了。这时杨奉才反应过来,中了曹操的诡计了,慌忙从梁县发兵,企图追上拦截皇帝,可是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