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鼎立天下》

杨奉、董承在弘农东涧与李傕、郭汜等人展开大战,被打得大败,士兵死伤无数。眼看是打不赢了,杨奉与董承带着皇帝往曹阳方向逃窜,所携带的御物、符策、典箱等全都失落了。到了曹阳后,什么都没有,皇帝餐风露宿。杨奉、董承就剩那丁点部队,不足以抵挡一次攻击。怎么办呢?

两人一商量,不如先假装与李傕媾和,再暗地里去寻找援军。可是到哪找援军呢?杨奉想到了一支军队,这便是东汉末年颇有影响力的农民起义军白波军。

这里我们就得说说杨奉与白波军的关系。

白波军与黄巾军、黑山军一样,是汉末著名的农民军,由于是在白波谷起事,故称为白波军。杨奉原本是白波军的一名将领,后来董卓派李傕围剿白波军,白波军战败,杨奉投降,成为李傕手下的将领。在李傕与郭汜大战的关键时刻,杨奉突然退出李傕集团,这也是李傕不得不与郭汜言和的一大原因。白波军在遭到重挫后,李乐、韩暹、胡才等人率领残部,在河东坚持抗战,重振旗鼓。

杨奉、董承一面假装与李榷、郭汜谈判和解,一面派人前去联络白波军。李乐、韩暹、胡才等白波将帅在军阀并起的背景下,在河东也混得不好,接到杨奉的密信后,认为正好可以干上一大票,又何乐不为呢?三人遂率数千骑兵,渡黄河南下,火速与杨奉会师。

除了白波军外,杨奉又联络南匈奴人。在东汉时代,匈奴分裂为两支,一支是北匈奴,一支是南匈奴,其中南匈奴归附于东汉朝廷,在东汉对外战争中,时常充当打手的角色。杨奉联络南匈奴左贤王去卑,让他率匈奴骑兵入卫皇帝。

李傕、郭汜等人原本以为杨奉、董承已经丧失实力,交出皇帝那只是迟早的事情,岂料半路会杀出个程咬金。白波军与南匈奴军突然杀出,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一战下来,阵亡数千人。

对小皇帝刘协来说,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董承、李乐保护汉献帝继续东行,杨奉、胡才、韩暹以及南匈奴右贤王殿后。很快李傕、郭汜就恢复元气了,他们二人恼羞成怒,进攻更加凶悍。杨奉等大败,连许多朝廷重臣也在这次战役中被杀死,司徒赵温、太常王绛、卫尉周忠、司隶校尉管郃等都成了阶下之囚。

李傕对这帮大臣十分痛恨,欲杀之而后快,幸好贾诩出来制止说:“他们都是朝中大臣,怎么可以杀害呢?”李傕对贾诩向来言听计从,便放了他们一马。

由于汉献帝的随行人员很多,故而行进速度十分缓慢。白波将帅李乐急了,对皇帝说:“如今形势危急,陛下应该乘马先走。”言下之意,就是抛弃随行人员。别看汉献帝十分落魄,在关键时候,还是表现出天子所应具有的尊严,他拒绝道:“我不能这样抛弃百官自个逃命,他们是无辜的。”若非生于乱世,汉献帝还真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皇帝不走,杨奉、李乐等没办法,只得继续赶路。在经历这么多苦难后,所有人都疲惫不堪,行进速度更慢,光是队伍就足足有四十里长,个个脚底生铅,好不容易抵达陕县,在这里安营扎寨,稍事休息。

很快,李傕、郭汜的部队又扑上来了。

李傕、郭汜让士兵在营寨前狂呼乱喊,制造噪音。此时杨奉、李乐的部队也损耗严重,难以同李傕、郭汜交锋。更要命的是,所有人士气低落,惶恐不安,都有逃跑的念头。怎么办呢?只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让皇帝走水路,沿黄河向东直抵洛阳附近的孟津渡口。这种方案的好处是可以彻底摆脱追兵,但坏处是风险太大,河道多急流险滩,搞不好就有舟覆人亡的危险;第二种方案,先北渡黄河,暂时摆脱危险再从长计议。这种方案的好处是风险性小,坏处是不确定因素多,到了北岸后,那些地方军阀会不会来插一腿搅局呢?

太尉杨彪认为第一种方案风险太大,遂实施第二种方案。

李乐先行出发,去寻找船只以及确定渡河点,在北岸预留人员以作为接应。

《鼎立天下》

到了晚上,当皇帝、皇后及诸公卿走出兵营朝黄河岸边走去时,一大帮人跟着跑过来。想逃命的可不仅仅是皇帝,手下的士兵们早已无心恋战,个个也想渡河而逃。很快,整个兵营乱成一锅粥了,局势完全失控。

为了保护皇帝撤退,董承下令大开杀戒,把想渡河逃跑的士兵就地诛杀。杀得太惨烈了,刀光剑影,血肉横飞,被杀士兵的鲜血都溅到伏皇后的身上。就这样,皇帝一帮人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走到了黄河岸边。

这个岸不是一片沙滩,而是一处断崖,距离水面有十来丈高,不好下去。董承、李乐只好想了个办法,让人背着皇帝,用绸缎绑紧,用绳子吊下去。有些人则只好爬下去,也有人用跳的,跳死了不少人。

下了悬崖之后,那里已经准备有几条船,大家拼命地跑过去。可是船少人多,不可能每个人都上得了船,皇帝、皇后要优先上船,还有董承、李乐、太尉杨彪等,都得上船。其他地位比较低的,就不一定上得了。有些人坚持不懈想上船,董承可不客气,凡靠近者,格杀勿论。

当时太尉杨彪事先派人到北岸接应皇帝,举火把为信号。李傕远远望到黄河彼岸的火光,便去侦察个究竟,正好看到皇帝一行人渡船北去。按理说,皇帝东返应该是往东走,可是现在逃跑要紧,便向北去了,

李傕便冲着江心喊道:“你们要把皇帝弄到哪去?”在船上的董承听到了,他吓了一大跳,以为李傕要放箭,情紧之下,把床上的被褥一张,欲用来当挡箭牌。有人会问,既然船这么挤,怎么董承还要搬被子上床呢?原来此时正是农历十二月,天气正寒着呢,带着被子是晚上防寒用的。

但是李傕并没有放箭,而是把驻留在岸边的官员、士兵、宫女都抓起来。有些官员衣服考究,值钱,被李傕的士兵给扒下来,活活在寒风中冻死了。

汉献帝渡过黄河,摆脱了李傕、郭汜的追兵。又一个问题来了,他要往哪里去呢?洛阳是在东边,他们却往北边走。这时李乐就说了,在附近一个名为大阳的地方,有一个白波军的军营,就有劳皇帝屈尊,到那个破地方住住了。

自从皇帝七月离开长安,至今整整半年。在封建王朝里,皇帝东迁可以说是一件大事,可是当时几乎没有哪个地方大吏出手相助,甚至连慰问都没有,可见所谓的朝廷已是名存实亡。过了黄河后,属于河东郡地界,河东太守王邑也迟迟不来迎接。只有一个官员表现得好一点,他就是河内郡太守张杨,派几千人背着粮食前来,以解皇帝的燃眉之急。大家注意,这批粮食不是用马车或牛车拉的,完全是用人工背来的,虽然动用几千人,恐怕运来的粮食也不多。即便如此,对皇帝来说,也堪称雪中送炭了。

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第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