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天下》
袁术很欣赏孙策的年少有为,打算任命他为九江太守。不久后,他对这个决定后悔了,因为他觉得这个年轻人未必甘心听命于自己,便把九江太守一职给了部将陈纪。袁术出尔反尔,颇有荣誉感的孙策心里十分不舒服。
当时朝廷为了拉拢山东豪杰,派太傅马日磾持节安抚关东。马日磾到了寿春后,便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孙策的崛起,令袁术的提防心与日俱增。
曹操与陶谦的战争爆发后,袁术想乘机占领徐州,但他遇到一个大麻烦:没有军粮。他便向庐江太守陆康要求借粮三万斛,庐江是扬州的一郡,不过太守陆康根本就不承认袁术是扬州的土霸主,对借粮一事,想都不想便一口回绝。袁术气得直吹胡子,便派孙策前去攻打庐江。临行前,袁术忽悠说:“以前我错用陈纪为九江太守,十分后悔。如果你能打败陆康,那么庐州郡就归你了。”
孙策急于建立自己的地盘,听袁术这么承诺,打起仗来劲头十足。在孙策的猛攻下,陆康终于抵挡不住,弃城而逃。可事实证明,袁术就是个无赖罢了。得到庐江后,他把自己的许诺抛到九霄云外了,派亲信刘勋去当太守。孙策干了苦力后,最后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袁术非但是不讲信用,简直是卑鄙。
他不仅借孙策之力轻松取得庐江郡,还顺便挑拨孙氏与扬州刺史刘繇的关系。刘繇与孙氏关系原本不错,他是孙策的舅舅吴景及堂兄孙贲迎到曲阿,在孙策攻打庐江后,刘繇不禁头皮发麻。他认为吴景、孙贲与孙策是一家人,现在孙策居然明目张胆进攻庐江,这岂非不把他这个扬州刺史放在眼里,若让孙家的势力这样扩展下去,自己这个刺史恐怕也坐不长久了。想到这里,刘繇索性把吴景、孙贲两人赶跑了。
袁术可谓是一箭双雕,坐看孙氏集团与刘繇决裂。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袁术颇懂得权谋,也正因为如此,笔者才把曹嵩之死与袁术相联系,认为这一事件或许并非出于偶然,而是袁术精心设计的陷阱。
吴景、孙贲在刘繇的压力下,被迫撤到历阳。刘繇派部将樊能、于糜驻兵于横江,张英屯兵于当利,监视吴景与孙贲的一举一动。
在孙氏集团与刘繇分裂后,袁术乘机以部将惠衢为扬州刺史,吴景为督军中郎将,会同都尉孙贲,进攻樊能、张英。这样,扬州也出现两个刺史,双方互相进攻,陷入内战。
《鼎立天下》
二、孙策据江东(上)
吴景、孙贲与樊能、张英的部队相持了一年多,互有胜负。
此时的孙策却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他还太年轻,以致于在混乱的时局里找不到明确的方向。幸好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给他指明了道路。这个人名叫朱治,曾是孙坚的部下,他认为袁术并非一个雄才伟略之人,没什么道德修养,说白就是个无赖罢了。他对孙策说:“袁术这个人靠不住,不如返回家乡,夺取江东。”
言外之意,何必要倚靠袁术呢?靠自己打出一片新天地,岂非快哉男儿。
在被袁术接连忽悠后,孙策对这个土霸王失去了信心,朱治的话令他眼前一亮,以孙氏在江东的影响力,何愁不能成就大业呢?所谓江东,就是长江以东,长江流经安徽后,流向呈西南——东北走向,江东之地,大体上就是古代吴越之地,包括吴郡、会稽、丹阳几个郡。
孙策决心已定,便前往对袁术说:“我家族在江东有些影响力,我愿前往助舅舅吴景讨平横江。只要攻取横江,便可返回家乡吴郡招兵买马,可募兵三万,到时可以辅佐使君平定天下。”
袁术就是只老狐狸,岂能看不出孙策心里所打的小算盘。他两度忽悠孙策,情知这个小子对自己深怀不满,想单飞了。那要不要放孙策走呢?袁术心里盘计,吴郡有扬州刺史刘繇,与吴郡相邻的会稽郡有太守王朗,孙策手下只有区区一千多人,就算去了,也成不了大事。既然如此,还不如放他回去,省得怨气太重。
就这样,孙策带着一千余人与数十骑出发了,前往与舅舅吴景会合。袁术还是小看孙策了,他一边行军,一边招兵买马,一路上队伍增加到了五千人。到了历阳后,孙策马上写了一封信,快马送到好朋友周瑜手中。这两位少年才俊,终于要并肩作战,联手开拓出伟大的事业。
为什么孙策首先想到的人是周瑜呢?
我们且先来了解一下周瑜的背景资料。
周瑜乃是出身于名门望族,其家族出过许多大官,他的从祖父周景、从叔周忠都当过太尉,也就是国防部长,朝廷三公。父亲当过洛阳令,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出过这么多大官的家族,自然声名显赫,家底殷实。正因为如此,当年周瑜腾出大宅让孙策一家人免费居住,出手之阔绰,可见一斑。用今天的话说,周瑜是标准的“高富帅”,不仅有房有车,还是个帅哥,以史书的说法是“有姿貌”。
当然,孙策之所以倚重周瑜,并非因为他高富帅,更重要的是周瑜才华横溢。后来孙策曾这样评价他:“英隽异才”,孙权则称他“胆略兼人”,刘备赞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从这些评价中,可见周瑜实非常人。
当时周瑜的伯父周尚是丹杨太守,他到丹杨去见伯父,正好接到孙策的来信,遂领一队人马前往相迎,并带去了孙策急需的粮食物资。孙策见到周瑜后,大喜道:“有你相助,定能马到成功。”
此时的孙策与周瑜都还不满二十岁。
自古英雄出少年,正是乳虎啸谷,百兽震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