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个人在做事时,他的心灵同样也需要处于一种自然、宁静的状态,才能够感受到事物的本质规律,使灵感源源不断地涌出。

也唯有在空虚、镇定的心态中,我们的思考才是最有力量的,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和主观性太强,就容易被不良情绪干扰,而陷入喜怒哀乐的情绪中,如此一来,当然就不能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处理事情,也就不能把事情做到完美的境地。

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当下这个时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唯一而宝贵的。我们的心只有非常真诚、非常专注,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时刻,把握住自己身心的最佳状态,将潜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所以儒家所强调的“诚”,就相当于一个人内心与外界事物相通的一种虚灵状态,也即是心灵中接近本源的一种境界。

唯有达到这种境界,我们才能对人性和事物的规律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把握住事物之间的内在本质,从而能够很自然地去接受一些以前不能接受的东西,始终保持一种灵活自如、积极进取的心境。

王阳明站在山岗上,颇多感慨。回想前些年来的所作所为,看似忧国忧民,敢于担当,其实学问未透,其中尚存一股激忿抗厉之气,欲成大事,不可能矣。

真正的中庸之道,绝对不是这样标新立异,只凭自我喜好去做事的,而要达到一种通盘考虑、符合于“道”、圆融处世的境界。

悟透了这一点,王阳明觉得自己的心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然而,王阳明虽然已悟道了,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在他的前方,还有很多路要走,任务还很艰巨。

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王阳明一生讲学,所收弟子无数,但曾经与王阳明一起共过患难的,却只有冀元亨一人而已。

冀元亨,字惟乾,湖南武陵人。他自幼即爱好儒学中修心养性的学问,但苦于没有老师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只能求索于书本之间。

他总觉得,在那些看似抽象的书本知识之间,一定隐藏着不为世人所知的大秘密。

在冀元亨还十多岁的时候,由于目睹了身边亲人的去世,他就产生了一个令许多哲人感到困惑的疑惑。

既然每个人不论贫富,都难免有一死,而人一死,生前所有的一切,不管是荣华富贵,还是低下贫贱,一切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都对他没有任何意义了。那么,一个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还有,一个人的一生,到底是什么在主宰着他的思想和行为呢?

人的一生,如遥遥无际的天地苍穹,神秘而悠远,不可掌控。

圣人有云:“尽人事,听天命。”

天命是个什么玩意,人能洞悉它的奥秘吗?

古人还有一种观点,叫“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如果说这是一种宿命论,人生的一切都由“天命”所定了的话,那么人生奋斗的意义乃至存在的意义又在于什么呢?

对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经历、感受、心境各不相同,其回答也就千奇百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有的人认为既然人难逃一死,而人生所活不过短短数十年,就一心在享乐上下功夫,所谓“人生行乐须赶早,莫待无花空折枝”,以为自己享受的物质财富越多,满足的欲望越多,就过得越幸福,这辈子也就越值了。这是一种“及时行乐”的观点。

然而,遗憾的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即使一个人满足了这个欲望,紧接着又会有另一个更大的欲望冒出来,“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也没有满足的时候。更何况,这种物质享受所带来的快乐,只是转瞬即逝的感官刺激而已,远不能达到心灵恒久的幸福与快乐。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既然人生到头是一个“空”,那就什么都不要了,他们避世隐居,远离人群,与世无争,让思想处于一种“一无所知”的空无状态。

在儒家看来,这两种生活方式都是走了极端,偏离了中庸的要旨,没有认识到人生存在的根本意义,所以就难免陷入痛苦、烦恼的境地。

在今天,有太多的人觉得生活空虚,看不到生活的光明面,他们找不到值得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东西,内心被一种空虚感所占据着,觉得人生全无意义,这种情况是十分阴暗、痛苦的。

古代的哲人早已认识到,对于人生的意义和真谛,必须在自己的心灵中寻觅,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外面的物质上。因为外在的东西都是有形的,而有形的物体终将有消失的一天,唯有无形无相的心灵本体,才是能带来持久幸福与宁静的活水源头。

儒家典籍《大学》上说,大学之道,在于要明悟一种光明的德性,要亲近天下之人乃至万物,进而达到一种至善至真的境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时的冀元亨,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下面的一个个疑问:种光明的德性应该怎样培养?又该如何修养身心,才能达到那种完美无缺的境界呢?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仁”,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为什么古人说找到这种仁德是人生重要的责任呢?

冀元亨摇了摇头,想不透这一切。不过,天下之大,总该会有人通晓这个道理吧?他想起一年前所遇到的一个人来。

正德三年,王阳明在赴任贵州龙场驿丞的途中,路经武陵(现常德),因慕该地风景优美如画,在潮音阁(又名二圣寺)居留数日。

此行虽是被贬谪,行程非常低调,但王阳明昔年身为京官到处讲学,早已名满天下,冀元亨便约同乡好友蒋信一道去拜谒他。

蒋信,字卿实,号道林,湖南武陵人,自少年起就有好道问学之心,成年后更沉迷于此,与冀元亨志同道合,结成莫逆之交。

王阳明早年曾问学从游于多位佛、道高人,在身心修养方面颇下过一番苦功,兼之讲学多年,口才又佳,冀、蒋二人与他交谈之后,大为折服,当下就要拜他为师。

但王阳明考虑到自己是遭贬谪之人,前途险恶莫测,环境艰难,诸多不便,于是便以自己尚未得窥“道”境为借口,婉言回绝了他们。

冀元亨与蒋信心中不舍,便陪王阳明游览了武陵德山寺等处名胜古迹,更邀其在桃冈书院讲学数日,三人方依依惜别。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他的声望呈弧射形,遍传周围的赣、湘、闽等地,引起了广大学子的强烈反响,大家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冀元亨和蒋道林早就有心拜王阳明为师,听到王阳明已在龙场悟道的消息,心情异常振奋,深感机会来了,于是马上决定前往龙场拜师。

有时,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决定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

冀元亨的人生便是如此。

这趟龙场之行,将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生活中的每一瞬间,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也有着很大的意义,因为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短暂的瞬间构成的。我们要想做成一点事业或完成“自我超越”,就必须勇敢地负起责任来,不断地进行抉择,哪些有益的事必须要做,哪些无聊的事决不能做,这些都需要我们去选择,去决断,去行动,选好了人生之路的关键点,才能不断接近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标。

王阳明心学全书——阐述心学的小说体传记,改变一切的神奇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明朗之阳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王阳明心学全书——阐述心学的小说体传记,改变一切的神奇智慧第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