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话说呼延赞乃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山西硬汉,将门之后,其老爸呼延琮是五代时后周的淄州马步军都指挥使(类似于军区司令)。呼延赞少年从军,担任禁军的骁骑兵,他自幼习武,又受老爸的严酷教育(估计他爸对他的教育肯定没有他对他儿子的教育那么变态),满脑子暴力思想,又生性胆大包天,每遇厮杀便欢天喜地,上阵杀敌成为他最大爱好。
呼延赞杀敌时最爱用的兵器有两种:枣木槊和铁鞭。
枣木槊:枣树木杆做成的粗大长矛也,有些上面还有成排的狼牙钢钉。作战时遭遇距离自己较远的敌人,呼延赞常用枣木槊捅之。“水浒”一百零八将中的“百胜将”韩滔也是用的这种兵器。
铁鞭:绝非赶驴催马用的软鞭子,而是一种铁棒形状、上有竹节的短兵器也,多为钢铁打制,长约三尺多,和宝剑长度相似。作战时遭遇距离自己较近的敌人,呼延赞常用铁鞭敲碎其脑壳。这便是后世把呼延赞演义成“铁鞭王”并给他编造出一个惯用钢鞭的子孙呼延灼的缘故。铁鞭这种凶猛的打击兵器,别说在演义小说里了,即便在正史上,使用它的猛将也没多少,而呼延赞堪称真实历史上使铁鞭的顶级高手。
一手槊一手鞭,对于疯狂的呼延赞来说,仍觉不过瘾,虽然这两样兵器普通将领用的不多,但毕竟前人也用过,不算太个性,忽一日,呼延赞灵感爆发,摇身一变成为了军事发明家,开始自己研制新式武器,还给它们都取上一个拉风的名字—
破阵刀:厚重锋锐,可轻松劈砍敌军的重甲骑兵;
降魔杵:尖锐铁棒,轮动起来百十人不得近身;
铁折上巾:名称怪异,造型亦怪异,以铁片折叠成巾帕状的物件,两边皆有利刃。
呼延赞研制的这些兵器个个都重达十多斤,只有膂力过人者方能使得动,普通人只能看个热闹。
枣木槊、铁鞭、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有了这五样异类兵器呼延赞依旧觉得不过瘾,他还要给自己打扮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造型。当初唐朝的猛将薛仁贵不是白袍银戟标新立异吗?他呼延赞也要如此不入主流!
出阵时,呼延赞一般不穿盔甲,而是头戴鲜艳如血的大红色头巾,身着不伦不类、极为抽象的诡异服饰(具体啥样,史无记载,史书只说其“服饰诡异”),还必须跨乘黑白杂毛的战马。如此“混搭”形象,实在让人过目难忘,也极具狂野另类的艺术气质。
呼延赞干的这些事儿,说他哗众取宠也好,说他故弄玄虚也好,说他矫揉造作也好,说他神经病也好,但有一样确是事实—沙场之上,他的勇猛鲜有匹敌,亦如疯魔一样!
那一年,呼延赞还是一枚小小的骑兵,纵马狂奔挥舞铁鞭砸死了好几个敌人,这一幕被宋太祖赵匡胤看在眼里爱在心中,当即亲切召见,提拔为骁雄军使。赵匡胤自己就是猛将出身,对于冲锋陷阵极为拿手,所以看到和自己一样风格的人,肯定欢喜并重用。
博得主上青睐,呼延赞感动得涕泪交零,发誓一定为赵宋王朝效命终生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三)
乾德二年(964年),赵匡胤派出大将王全斌率军讨伐后蜀(十国之一),呼延赞被任命为全军的前锋,只见他穿戴好奇装异服,揣着一堆奇形兵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川蜀大地横冲直闯,遇到敢于抵挡的后蜀军队,或以槊刺,或以鞭扫,或以刀劈,或以杵砸,即便自己身上被射上三箭扎上两枪,也是不知疼痛带着血继续玩命,被他杀死的敌军和被他吓坏的敌军基本上成正比。
宋军能仅用六十六天就灭了后蜀,身为前锋的呼延赞功不可没。
宋太祖赵匡胤还没完成统一大业就英年早逝了,而且极有可能是他弟赵光义给害死的(即“烛影斧声”之谜),赵光义自立为宋朝第二代君主,是为宋太宗。和他哥一样,太宗继续武力统一大业,也继续重用呼延赞这位疯狂战士。
宋太宗虽然打仗本事比他哥差之甚远,但人家对军事的兴趣极其浓厚,最爱亲自插手军务,对将士和武器精挑细选乐在其中,他一眼就看上了呼延赞,马上提拔他为铁骑军指挥使,呼延赞那个激动啊,对太宗坚决表示,绝不辜负皇上圣恩!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亲率大军北上,进攻北汉(十国最后被灭的一个),呼延赞又亢奋了,他带着他那套非主流行头随军杀到北汉首都、也是他的老家—太原城下。这太原城地势险要,城墙坚固,是块相当难啃的骨头,当年赵匡胤曾亲自率军攻打,但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拿下,到了赵光义即位,又卷土重来,不把北汉皇帝刘继元打成狗熊誓不罢休。
呼延赞十分清楚,皇上就在军中看着自己呢,展示自我的最佳时刻到来了!但见他翻身下马,手握铁鞭,如见了肉的恶狼似的,“嗷”地一声如迅猛扑向固若金汤的太原城!
观城下,宋太宗亲自督战,数十万宋军集体发飙,把太原城围得水泄不通,云梯、撞车、抛石机等各种攻城器械全伙上阵,折腾得大地乱颤,苍穹无光;看城上,顽强的北汉将士舞刀弄枪呐喊死守,飞箭如暴雨,飞石似冰雹,两国的铁血猛汉们共同演绎着这部十世纪真实的战争大片!
数十万宋军将士中,表现最为精彩的自然是呼延赞,冒着矢石挥鞭狂舞,头一个登上城池!不料守城的北汉军也不含糊,趁着呼延赞刚登上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薄型矮墙)立足未稳,一阵群殴,又把呼延赞给踹了下去!
虽然从女墙上英勇摔下,但呼延赞身子骨简直和他发明的那些兵器一样—铁打的!只见他大喝一声,挥舞铁鞭再次迅猛登城,一口气砸死了好几个北汉兵。就在他准备跃入城墙之内时,一飞石迎面而来,为躲避这危险玩意,呼延赞第二次摔下城去。
呼延赞气疯了,他娘的,老子就不信打不服你们!只见他一个鲤鱼打挺,迅速站起来接着再次攀登,手刃了几个敌兵后再次悲剧—又被踹下城去,呼延赞百折不挠,继续往上冲杀…
就这样反复轮回,呼延赞在攻城时先后四起四落,最终在宋军将士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胜利攻克太原城,北汉皇帝刘继元被迫身着白衣出城投降。呼延赞的英勇壮举给宋太宗心里以深深震撼,太宗亲自拿出大量金帛赏赐给他,呼延赞感动得热泪喷涌,心想:皇上对我那么好,别说摔下来四次,就算摔下四十次,摔成肉泥,也心甘呀!
宋太宗灭了北汉,踌躇满志,自我感觉极好,此时此刻,他的内心中升腾起一个宏伟的梦想—趁热打铁,再接再厉,收复昔日被后晋那个败家玩意“儿皇帝”石敬瑭出卖给契丹(即辽国)的幽云十六州(今北京、河北一带,为中原之屏障,黄金地带也),若能梦想成真,自己的伟大肯定能超越大哥赵匡胤,定当万古流芳名垂宇宙!
宋太宗坐在銮驾之上,越想越美,喜上眉梢,而诸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皆曰:“若此时取幽云,犹如趁热翻饼!轻而易举!”这时包着红头巾的呼延赞突然铁着张脸挺身而出,唱起了反调,说道:“此饼难翻!说这话的人不足信也!”
太宗犹如火热的心被突然泼了冷水,心想:这呼延赞果然神经病,刚还奋不顾身地和北汉血战,这咋又怂了呢?
诸大臣们想:这呼延赞果然傻帽一个,不顺着皇上说,还讽刺我们,显得他比咱们都强呢?看来我大宋重文轻武没错,若让这傻帽得势,那还了得?!
宋太宗没搭理呼延赞,众大臣更没搭理他,君臣齐努力,意气风发地北上和契丹干了一仗,结果惨败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宋太宗屁股上还挨了两箭,做驴车狼狈而逃。这正是:不听呼延言,吃亏在眼前!
大宋君臣哭无泪,耶律家族喜笑颜开。只有呼延赞默默地在小屋里研究最新的兵器和阵法,以图日后振兴大宋军队,再战契丹,报仇雪恨。
看到这儿了,想必不少人会对呼延赞刮目相看了。看来这位老兄貌似疯狂鲁莽头脑混乱,其实人家还真不是匹夫之勇,他是懂军事的,他清除当时的宋辽形势,也清楚太宗的统帅能力,更清楚宋军将士的弱点在哪里。
该玩命时,呼延赞比谁都玩命,不该玩命时,呼延赞相当谨慎沉稳,这,才是真正的大将之才!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此后呼延赞再也未能驰骋疆场,皇上交给他的任务不是驻守边疆就是驻守地方,再加上宋辽两国逐渐和解,呼延赞在和平中打发着无聊时光。
(四)
对于呼延赞来说,这是相当痛苦的事情,因为他最擅长的本事就是打仗,最渴望的梦想就是出生入死,驻守一方实在非他所长,而且别人也都发现了,在当地方长官(州刺史)期间,呼延赞一无统御之才,二无治民之术,整个一稀里糊涂的昏官,多次被调任和改任。唉,没办法,这也怨不得他,天生不是这块料,强人所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