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更大的杀戮降临了!石鉴的另一个弟弟石袛拉拢羌族首领姚弋仲(他的儿子姚苌后来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后秦)和氐族首领符洪(他的儿子苻健后来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前秦)打出了“讨伐冉闵”的旗号,而龙骧将军孙伏都也趁机集结三千羯族武士打算“保卫石鉴、干掉冉闵”。
这帮胡人!都活腻味了!冉闵彻底怒了,他率军冲进皇宫,狠劈猛砍,那孙伏都和他的三千羯族武士哪里敌得过,不一会儿就被杀了个一干二净。
邺城宫殿,已是血流成河,但冉闵觉得这远没有达到他的期望值,于是他发出命令:国内敢碰兵器的胡人一律杀掉,正所谓“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
此令一下,羯族等胡人吓坏了,纷纷连滚带爬欲逃到城外。接着冉闵又发出一道命令:想跟我混的,留下;不想跟我混的,爱上哪儿上哪儿!
这道命令直接造成邺城的城门出现了严重的交通堵塞——城外的汉人争先恐后地入城,城内的胡人你推我挤地要出城,搞得跟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似的。
交通堵塞让冉闵彻底认识到胡人不可能跟自己混。既然不听话,留着也没用,冉闵发出了第三道命令:汉人只要砍掉一个胡人的脑袋献上,文官连升三级,武将都封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属于帝王比较器重信任的武将,大名鼎鼎的赵云便担任过此职)。
升官发财的许诺刺激了无数人的欲望,一场极其血腥的大屠杀开始了。一天之内,数万颗胡人的首级堆成了小山!
看着血淋淋的人头山,冉闵极其亢奋,他按耐不住,亲自出马,带领汉人在全国展开屠杀比赛!汉人欢呼雀跃,积极响应,该出手时就出手,个个都杀红了眼。他们见着羯人,管他男女老幼,一律砍死!还有些人本不是胡族,但长得鼻梁高挺、眼窝深陷、胡须茂盛,也全倒了血霉——谁让你长成这样呢?!不和你讲理!杀!
汉人何以都被冉闵忽悠成了疯狂的屠夫?只因多年来,那羯族等胡人蛮横惯了,他们仗着特权,横行无忌,对汉人重则大批屠戮,轻则歧视奴役,汉人对后赵羯人的暴政早已深恶痛绝,可那时羯人毕竟是统治阶层,毫无地位的汉人只能打碎牙齿活血吞,敢怒不敢言。如今冉闵“解放”了汉人,汉人憋了许久的仇恨终于得以发泄。只可怜那被屠杀的羯族百姓尤其是大量妇女儿童,实在无辜呀!
在冉闵的指挥下,羯族逐渐灭了种,仅邺城堆积的尸体便有二十多万具。冉闵在滔滔血海中圆了自己的梦。东晋永和六年(350年)闰二月,冉闵废掉并杀死了被他软禁的石鉴,自己乐呵呵地坐上了皇位,改国号“大魏”,建元“永兴”。
屠杀羯人虽然满足了许多人的复仇心理,也让冉闵成为“拯救”汉人的英雄,但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手,无论怎么说也显示不出冉闵“武勇”的一面,而接下来的一些列战场厮杀才使他成为真正的勇士、闪光的战神……
(四)
后赵石家被冉闵杀了个鸡飞狗跳,可石虎的儿子实在太多,难免有几个“漏网”的,比如新兴王石袛和汝阴王石琨,都比较活跃,他们在襄国(今河北邢台)高举打倒冉闵的大旗,一些对冉闵恨之入骨的胡人纷纷聚集旗下,随时要和冉闵拼命。
听说冉闵称帝后,石袛气炸了肺,自认为正统的他干脆在襄国也披上了龙袍,并任命石琨为相国。就这样,后赵王国起死回生,以襄国为基地,和邺城的冉闵势不两立——两拨势力离得很近,都在今天的河北,若是现在开车的话不到俩钟头。
早在冉闵称帝的一个月前,石家哥俩就亮出了拳头。石琨纠集七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回邺城老家,没想到他们遭到冉闵极大的鄙视和侮辱。冉闵竟然只率领一千多名骑兵迎战!一千对七万!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冉闵和昔日的项羽一样,自信得一塌糊涂,把敌手全当成了土鸡瓦犬!
战争史上的奇迹出现了。在邺城北郊,冉闵“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斩级三千。”石琨七万大军被冉闵一千精锐打得惨不忍睹,石琨逃跑神速,所幸没挂。
冉闵赖以克敌制胜的因素,除了他的盖世神勇和军事才华,还离不开他那威猛的兵刃和豪华的座驾(就像昔日霸王的骓马和长戟)——堪称三大经典装备:
第一是双刃矛,即两头都带利刃的长矛。这一兵器在历史上并非冉闵所独有,想那汉末三国群雄之一的公孙瓒是正史记载的第一个使用双刃矛的猛男。
第二就是长戟,和项羽差不多,只不过冉闵的长戟还带有锐利的铁弯钩,所以称为“钩戟”。和项羽一样,冉闵也称得上中国正史上使戟的超一流高手。不过和石琨的这一战,冉闵只用了双刃矛,并未使钩戟,估计是他觉得石琨这路货色还不值得两种兵器一起上吧,一柄矛,足矣。
第三是日行千里的朱龙宝马,看这名儿就知道,这匹座驾和吕布的赤兔马相似,都是红红火火的颜色,奔驰起来,一团烈焰,何其惊艳。
石袛称帝后,又发动十二万大军讨伐冉闵,冉闵依旧把他们当成泥捏的,他只率八万精卒迎战于苍亭(今山东阳谷北)。冉闵疾若振翅鹰隼、猛似探爪虎豹,利刃电光划处,敌兵人仰马翻!不多时,十二万后赵军土崩瓦解,被斩两万八千人!
冉闵两次得手,皆以少胜多,乍一看,他似乎前途一片光明、霸业指日可待。然而如果仔细看一下当时的天下形势,就会发现,这位猛男的未来并不乐观。
冉闵倒是趾高气扬地称了帝,可他的地盘也就那么大一点,在他周围,瞧他不顺眼的人多着了。除了离他最近的襄国石袛,还有北方的鲜卑慕容家族以及南方的东晋朝廷(身为汉人的冉闵打算和东晋联手,但自认为高档次、有品位的东晋瞧不上他,根本不搭理),两位胡族老大——羌族的姚弋仲和氐族的苻健也是蠢蠢欲动。
此时的冉闵,可谓四面树敌,所以对他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劲地扩充军队,随时准备和群敌玩命。
冉闵大肆征兵,很快就鼓捣出一支三十多万人的军队,钟鼓旌旗连绵一百多里,雄浑壮阔,杀气冲天,已经完全超过了后赵王国全盛时的武装力量。
之前都是襄国的石袛主动来打冉闵,这回冉闵有了新的大军,开始反击了。
(五)
冉闵登基的十个月后,严冬再度降临,他亲率步骑十万进攻襄国,把襄国围了个水泄不通,可连攻一百多天,又是筑土山又是挖地道,襄国城池依旧傲然挺立,气得冉闵暴跳如雷。
作为一名所向披靡的骑兵战将,冉闵的野战本事登峰造极,攻城战的水平似乎差了那么些。其实这也怪冉闵当初对羯人屠杀得忒狠了,襄国城中的羯人都知道他是个热爱杀胡的屠夫,很清楚一旦城破自己会是什么下场,襄国军民心想: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全豁出去了,于是他们集体玩命死守,让城外的冉闵使尽浑身解数也只能干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