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突然神秘地说了一句话:“昌豨的眼睛!”
夏侯渊纳闷了,道:“文远,何意?”
张辽道:“数日以来,每次我们巡视围城军情时,我都发现昌豨那厮的两只眼睛总是死死盯着我看。而且我还发现其士兵所射的箭日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怀犹豫,所以并未力战。我希望能试探一下他,或许可以将其诱降。”
“那就按文远所说,试试吧!”夏侯渊答应了,心想这张辽的观察力真是够敏锐够仔细。
很快,昌豨就得报——“曹公有令,派遣张辽传达!请下来一见!”
果不出张辽之所料,昌豨还真被忽悠下来了。
看来这顽贼,也是个狡贼,表面上顽抗,实际上真的没有力战,他心理早打好了小算盘。
面对这个狡黠的悍匪,张辽说:“曹公神武,德怀天下,尔等若降,皆有大赏。”
昌豨俩眼珠滴滴溜乱转,说道:“若张将军所言当真,那我愿意归降。先邀请将军随我回山寨收拾一下如何?”
张辽微微一笑,道:“好!阁下带路!”
就这样,张辽随着贼头进了贼窝。但凡知道这事儿的曹军将士,几乎都吓疯了——文远将军啊,您到底玩的哪出啊,孤身闯敌穴,不想活啦?!
事实证明,曹军将士的担心是多余的。张辽上山后来到昌豨家,拜候了他的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满心欢喜,迅速收拾一番后随其下山归降了曹操。
先是观察敌人的微表情及其军队动态,而后揣摩出敌人心理,再利用敌人的心理进行利诱,最后独入敌营将其成功招安。这一系列胆大又心细的行动,将张辽的军事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战而屈人之兵,张辽干得甚是漂亮。可是当曹操见到张辽后,非但没有表扬他,反倒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只身赴敌巢,岂是大将所为!”
张辽听后不急不恼,淡定答道:“辽之所以敢如此,是因为凭借着明公您昭著四海的威信,奉旨前往,昌豨必不敢加害。”
好一个聪明的张辽,好一番高水平的言辞,不但对自己所为进行了成功地解释,还顺便使劲吹捧了领导。实在是高!~
前不久,关羽秒人,用的是掌中利刃,而这次张辽秒人,用的是三寸舌头。
当然,作为一位武艺不次于好友关羽的战将,张辽也会以掌中利刃秒人,而且秒得不比关羽差。在《三国演义》中,张辽的兵器和关羽差不多,是大刀,而在正史上,张辽最擅长的兵器,应该是长戟。
(三)
袁绍郁闷而死后,他的几个儿子继续率领袁家军对抗曹操,曹操干脆给老袁家来了个“断子绝孙”。张辽跟随老大征讨袁家诸子,连战连捷,捎带手又平灭了一大群闹事的贼寇,每次激战都是“奋强突固,无坚不陷”。
无论敌人多么强大,无论是正规军还是游寇,张辽总是软硬兼施,能忽悠的,就诱降,不吃忽悠的,就直接上去砍他们。曹操对张辽愈发欣赏,封他为荡寇将军和都亭侯,又在一次凯旋时亲自迎接张辽并和他同乘一辆豪华专车,以示荣宠。
在曹操的英明统帅下,在张辽等战将的共同拼杀下,老袁家的几个败家儿子接连挂了,那些自以为是乱搞山寨的贼寇也逐渐被灭,与此同时倒了大霉的,还有一个剽悍的异族首领。
这位掺和中原战事的老兄,是塞外游牧民族乌桓(也称“乌丸”)的首领蹋顿单于,为人骁武,常被比作那位曾调戏过刘邦老婆吕后的匈奴最伟大首领——冒顿单于。蹋顿单于仗着自己地处偏远,经常收留被曹操打败的流亡者,其中便包括袁绍诸子。曹操很生气,准备灭了他。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伐乌桓,在柳城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东境白鹿山)和乌桓军突然遭遇!乌桓兵强气盛,蹋顿单于甚是骄狂,而曹军车辆辎重都在后面,披甲将士极少,曹操的左右皆甚是畏惧。
曹操什么场面没见过啊,他不慌不忙,登高一望,但见乌桓军果然是游牧惯了,军列极其不整。军事神经极其敏感的张辽也看到这一幕,顿时热血燃烧,深知“狭路相逢勇者胜”之道的张辽对曹操说:“主公,下令出击吧!我军必胜!”
曹操大喜,对张辽所表现出来的勇武极为赞赏,马上将自己的帅旗交给张辽,让他担任先锋。
张辽好不兴奋,只见他持戟纵马而奔,率精锐猛冲乌桓军阵,乌桓军本就不整,被张辽这么突然一冲,更是乱成一锅粥,个个都跟没头苍蝇似的。
最惨的是乌桓军中一个身穿最高贵皮毛服装的人,他还没看清发生了什么事儿,就被气势如虹的张辽斩落马下!此人正是那位“骁武”的蹋顿单于,可怜临死前,他的“骁武”半点也没体现出来……
(四)
蹋顿单于这样的重量级牛人,都被辽哥秒杀于阵,那些阿猫阿狗之流就更不是辽哥的对手了。
第一波阿猫阿狗是搞谋反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张辽奉曹操之命屯兵长社(今河南长葛),军队开拔之际,忽然半夜军营中火光冲天,喧闹不止,原来是有几个家伙不知受了啥刺激,玩起了谋反,搞得全军一片慌乱。
张辽镇静自若,对左右道:“莫惊动。这应该不是全营尽反,必是谋变之人惑乱他人。”接着张辽传令军中:“凡非谋反者安坐勿动!”然后自己率亲兵数十人,守立阵中。很快全军就稳定下来,首谋者很快就被揪了出来,斩首示众。
在辽哥的军营里瞎胡闹,这帮家伙真是活腻歪了。
第二波阿猫阿狗是搞叛乱的。
建安十四年(209年),自我感觉良好的安徽庐江人陈兰、梅成占据六县发动叛乱。曹操兵分两路去收拾这对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于禁去揍梅成,张辽去打陈兰。
梅成诡计多端,于禁刚杀到,他就宣布投降,于禁很欣慰,引军而还。不料于禁前脚刚走,梅成后脚就投奔了陈兰,哥俩手拉手窜入天柱山(今安徽潜山县一带),继续高举反曹大旗。
二贼刚坐定山寨,张辽便紧随杀来。
话说这天柱山高峻二十余里,道路险狭,只能步行勉强通过,可谓易守难攻。二贼仗着地利优势,欢蹦乱跳,发自内心地嘲笑着望山兴叹的曹军。
张辽当机立断,决定强攻。诸将劝道:“兵少道险,难以深入啊!”
张辽用犀利而坚定的目光望着险峻的高峰说道:“正所谓狭路相逢一对一,勇者方能前进!”
想当年,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大战秦军时就说过类似的话——“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通俗而言:两个有仇的人,或两拨敌对的力量,遭遇于一个窄小的空间,谁胆大,谁能打,谁就赢!
如今,一方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一方是两个瞎胡闹的山寨贼寇。哪一方胆大?哪一方能打?不言自喻。张辽发动猛攻,贼军顷刻瓦解,梅成、陈兰很慷慨地“奉献”出了自己的脑袋,余者全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