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按说这五十两银子对普通人来说不算少(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约六七百块钱呢),更何况明朝领导干部的工资本来就低得可怜(各部尚书即部长级高官一年的工资也才一百五十二两银子),但这五十两银子的奖励和俞大猷平息一方战火的赫赫战功来比,那就纯粹等于玩人了。

可怜大猷这辈子一直霉运不断,当初给上司提出宝贵意见反被炒鱿鱼还挨了揍,这次摆平叛乱又被打压,真是没处说理去。事实证明,他的“点背”在以后的生涯中还将继续频繁上演……

(四)

虽然俞大猷总是遭遇不公正待遇,但他不愧为参透《易经》的大师,觉悟就是高,简直是“宁可天下人坑我,我也绝不坑天下人!”拿了可怜兮兮的五十两银子后,俞大猷又接到了新任务,琼州(今海南)五指山黎人造反,战火燃烧,海南岛百姓需要他!

俞大猷率军飞驰海南岛,大剑一挥,擒斩五千三,招降三千七。这时他那研究《易经》的觉悟又冒出来了,他上书欧阳必进说:“黎民也是人,隔几年就叛乱一次征讨一次,这哪里符合上天怜悯世人的本意呢?属下认为,应该建立城池,用治理汉人的方法综合治理,这样才能安定人心呀!”

欧阳必进觉得俞大猷说的太赞了,立马采纳,于是乎,俞大猷单骑进入黎民山寨,和黎民签订了和平共处的条约,从此海南百姓过上了安定祥和的日子。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俞大猷走上了一个更有意义的战场,也是让他名垂青史的战场。这一年,倭寇祸害浙江,朝廷下令俞大猷为宁(浙江宁波)、台(浙江台州)参将(镇守边区的武将,低于总兵,类似于师长)对付这帮恶贼。

俞大猷刚到浙江,正巧碰到一拨倭寇攻破宁波的昌国卫(“卫”是明朝的部队编制)。俞大猷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倭寇很有种,又攻陷了绍兴的灵山卫,接着再跑到松阳(今属浙江丽水市)作案。俞大猷胸有成竹,以他极喜爱的楼船搞了个海上拦截,倭寇们再次悲剧。

俞大猷是玩船的行家,他认为倭寇陆战厉害而水战不行,所以最好用战船和大炮在海上灭他们,不给他们登陆的机会。要么说这俞大猷被誉为“俞龙”呢,擅长海里爆踹小鬼子是原因之一。

就在俞大猷不辞劳苦辛勤卖力的时候,他的霉运又降临了,也不知为啥他被朝廷扣了一个“失事罪”被停薪了!

如以往一样,境界极高的俞大猷没有怨言,他继续追着倭寇实施无情暴打——“逐贼海中,焚其船五十余……”朝廷见俞大猷“将功赎罪”,干得不错,便撤销了停薪的处分,又决定给他正常发工资了,这真是典型的瞎折腾外加玩人。

两年后(1554年),倭寇占据普陀,俞大猷率军攻打,攻到半山腰,倭寇突然冲出来,杀死俞大猷手下三百人,包括一名武举。

俞大猷这回算是真正的获了罪,朝廷给他的处分是戴罪立功。

看到这儿,也许有人会说了,这俞大猷不是挺无敌的嘛,怎么还会受挫呢?!告诉您吧,俞大猷厉害不假,但倭寇的战斗力也是超强的。此番剿寇,倭寇的兵力兵器占尽优势,更何况是居高临下,各方面因素都对俞大猷不利,受挫很正常。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很快俞大猷就会让倭寇尝到他真正的厉害!

不久俞大猷在吴淞(今属上海)报仇成功,大败倭寇,朝廷觉得俞大猷不错,又折腾开了,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还赏赐了他一把银币。

此后,俞大猷接连破敌,晋升苏松(今苏南、上海一带)副总兵,可郁闷的是,他虽然当上了军区副司令,手下却只有不到三百人,各路调集的兵马都没赶到。倭寇乐坏了,大批出动,趁机进犯金山(今属上海)。

俞大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受挫了。此时屯驻附近的倭寇有两万多人,总督张经坚持己见非要俞大猷去教训他们,俞大猷坚持不可轻举妄动。待到其他明军陆续赶到,俞大猷才开始出击,终于在王江泾(今属浙江嘉兴)大破倭寇。大战过程中,俞大猷对鬼子们先“红烧”(火攻),再“水煮”(水攻),焚溺不计其数,斩首一千九百余级。

辉煌战功刚取得,俞大猷“衰运”再临——他的战功被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抢了,俞大猷没获得任何奖励。别看战功被朝廷无视,但朝廷对俞大猷的失利可记得门清,由于之前的金山受挫,他获得了贬职的“待遇”。

如此朝廷,令人无语……

要么说这人一旦境界高,就令人无比崇拜呢。对俞大猷来说,功名利禄皆粪土,能宰更多的小鬼子才是他的最爱。被贬职后的俞大猷转战苏州、无锡、太湖等地,把前来这一风景如画之地作案的倭寇揍了个遍,倭寇的战船被俞大猷烧毁的烧毁,击沉的击沉,俘获的俘获,斩首更是不计其数,某倭寇的头目也被俞大猷一把生擒。

这些战功刚立,俞大猷又“中奖”了——他被弹劾“纵敌”,嘉靖皇帝大怒,剥夺了他的世袭特权,还说本应判处死刑,但又不忍,所以让他立功赎罪。

对于这类事儿,俞大猷早习惯了,想必诸位看官也都习惯了。俞大猷继续在抗倭战场横冲直撞,杀得倭寇哇哇惨叫。不久,朝中大臣都争着抢着伸出大拇指夸俞大猷有才。到了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俞大猷终于升官,成为浙江总兵官(军区司令),真是不容易呀!

(五)

这年冬天,俞大猷积极参与摆平了倭寇大头目徐海(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和尚出身的中国海盗,他还因为娶了名妓王翠翘而传为美谈),至此浙江的倭寇基本上都被宰得差不多了,只剩宁波舟山还有一拨强硬分子凭借险要地势,负隅顽抗,官兵围困很久,终不能克。

这拨倭寇乐疯了,就在他们举杯欢庆的时候,俞大猷的兵刃突然横在了他们的面前……

那是一个冬天,狂风怒号,万里雪飘,俞大猷率军从四面直捣敌穴!

冷风啸冷锋,雪花卷血花!俞大猷完胜!宁波舟山的倭寇全完了!

按照俞大猷这辈子的规律,大功告成之后就该倒霉了。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俞大猷的上司、文臣出身的抗倭名将胡宗宪打算对付实力最强的倭寇大头目王直,老胡想忽悠王直通商来除掉他,而俞大猷跳出来表示坚决反对。

事实证明,俞大猷的反对是无比正确的。因为王直最终虽然被忽悠死了(这家伙信了胡宗宪的话,结果被朝廷下令处死),但王直的余党死活不服,他们打着为老大报仇的旗号,又跑到舟山折腾。朝廷下令俞大猷进剿,不过这拨倭寇人多势众玩命死守,俞大猷一时半会难以攻克。

此时和俞大猷一起出击的还有他的一个参将,此人也是一个武艺不凡的高手,曾向俞大猷学习棍法。论武功,他也许比俞大猷差那么一点,但论军事才能,他比俞大猷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君便是和俞大猷并称为“俞龙戚虎”的戚继光。

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小说在线阅读_第1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学生阿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第1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