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先登场,至于那位“虎”,咱后面还会专门细说。
(二)
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他的老祖宗俞敏曾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为大明王朝开国立下战功,封了个“百户”的世袭军职,相当于连长。老俞家的官儿本来就不高,工资低得可怜,日后更是越混越惨,传到俞大猷这一代时,老俞家已彻底落魄成了穷屌丝。
俞大猷依靠老妈给人家做手工编织维持生活,他的童年是相当艰辛的。
别看俞大猷是一穷孩子,但他的豪情壮志比任何人都强烈,他打小就认为自己必须成为一个与众不同、名垂史册的牛人,正所谓“以豪杰自命。”
为了心目中不可磨灭的梦想,俞大猷拜师学艺,他所学习的第一个专业非常奇葩——《易经》是也。
在很多人印象中,《易经》是一部神乎其神的奇书,据说涵盖了全宇宙的真理。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本书能“未卜先知”,最起码能摆摊算命。
当时福建泉州有三位《易经》高手:王宣老师从《易经》中研究了古今兴衰;林福老师从《易经》中研究了人性之谜;赵本学老师从《易经》中研究了百变兵法。俞大猷一口气把这三位老师都拜了。学了一段时间后,他感觉赵老师的课题最合他的胃口,于是乎,他也开始全力从《易经》中研究打仗的事儿。
突然有一天,俞大猷悟了,在他的脑海中冒出来这样一番神奇的理论——兵法之数是从五开始的(《孙子兵法》中把打仗的好多事儿都分为五种类型,如“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又如“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其他还有好多关于“五”的),就像人分为脑袋和四肢五部分,即使百万大军,也能合体为一人!
怎么样?听起来够神吧?!
带着对《易经》的大彻大悟,俞大猷又学习了第二个专业,他拜一代武学宗师李良钦为师,学习棍法和武林绝技——荆楚长剑。俞大猷果真是天赋异禀,没多久便已练得日臻完美,已然“剑术天下无敌”,百十人不得近身!
嘉靖十四年(1535年),文武双全的俞大猷同学参加了“高考”——武举会试,名列第五,开始当官,封为正千户,相当于团长。
俞大猷被朝廷派往金门任职,有一拨常来福建和广东烧杀抢掠的匪徒让他很生气,他上书领导,陈述自己暴打匪徒的意见,结果领导把他臭骂一顿——“小校安得上书?!”接着又把他打了好几棍,还炒了他的鱿鱼。
可怜俞大猷一片赤诚之心,被昏官当成了臭狗屎,令人心寒呀!
这俞大猷坚持要暴打的匪徒正是臭名昭著的倭寇。
这倭寇本来是日本海盗,在改行当海盗前,他们的职业有武士、浪人(流浪的武士)、商人、渔民、船夫,还有些流氓无赖,后来一些明朝的走私犯和海盗觉得这行很赚钱,也纷纷加入。到嘉靖年间,这帮明朝的亡命徒后来居上,搞得倭寇中的十分之七都是中国人!
那些名震中外的倭寇巨魁多是中国的黑道老大,最著名的两位便是王直和徐海,他们在成为倭寇首领之前的职业,一个是走私商,一个是和尚。
中国海盗和日本浪人勾勾搭搭,相互利用,成为嘉靖年间明朝南方最让人头疼的祸害。
俞大猷上书抗倭反遭撤职,当时的官场之烂可见一斑。
但俞大猷未有丝毫气馁,为了梦想,他继续“一根筋”。
(三)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北方的蒙古首领俺答汗进犯山西,朝廷下诏全国海选猛男上前线玩命,俞大猷极其兴奋,毛遂自荐,受到国防部长(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毛部长又把他推荐给宣大总督(河北、山西一带的最高军政长官)翟鹏。俞大猷聊起军事来头头是道,翟总督大为折服,热情款待,致使全军震惊。
俞大猷本以为这回可以大显身手了,没想到翟鹏只是把他当成是口才绝佳的“脱口秀高手”,对他只提供优厚待遇,并不重用。
俞大猷壮志难酬,有些郁闷,他才不甘心当个吃白食的人呢,最终辞谢而去。
毛伯温见俞大猷从翟鹏那里跑了,便给他安排了新的工作,让他驻兵武平(今属福建龙岩市)。到任后,文武双全的俞大猷一边和文人们研读典籍,一边教士兵们练习剑法,心情舒畅了许多。
不久,海盗骚扰武平,俞大猷顿时亢奋——可算逮着在战场上实践武功的机会了!他亲率士卒连劈带砍,俘虏斩获三百多人!
俞大猷刚在福建平了一拨海盗,广东那边又来了新任务,新兴(今属广东云浮市)、恩平(今属广东江门市)一带峒人(苗族、侗族等)造反,需要俞大猷来摆平。
俞大猷真是艺高人胆大,他让百姓作好防守准备,自己则亲自率领几个随从遍访造反者的巢穴,先以他高超的“文”给造反者洗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一些造反者说得两眼发直;然后他又以高超的“武”震慑造反者——抽出宝剑舞了个风生水起飞沙走石,一边舞还一边对造反者说:“来来来,我教你们剑法!看这招白虹贯日!再看这招青龙出海!……”
一番忙活,文武并用,造反者集体下跪,愿意归降。
这时造反队伍中有一个名字很凶猛、武功也很凶猛的人表示不服,此人名叫苏青蛇,曾力格猛虎,然而这位名字很像白娘子她妹的老兄刚透露出不满情绪,就被俞大猷一剑斩杀,其他人算是彻底被震住了。
苏青蛇在老虎面前挺厉害,可没想到俞大猷是比老虎还厉害的神龙!
俞大猷命令造反者把侵夺的民田还给百姓,又招降了好几个头目,这两地从此得到安宁,百姓拍手称快。
先平海盗,再斩青蛇,俞大猷威名渐著,两广总督欧阳必进认为无论哪里出了乱子,只要把这位属下派出去,都能搞定。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安南(今越南,当时为明朝的属国)大臣范子仪闹事,进犯广西钦州、廉州,边境百姓吓得够呛,欧阳必进下令俞大猷前往讨伐。
俞大猷携三尺青锋,飞驰而至。
俞大猷来到廉州城下,正遇着敌军攻城攻得正欢。俞大猷很想快速出击,但没办法,因为他的水军还没到达,如果打的话,很难全歼敌军。于是,俞大猷把当年从《易经》中悟出来的兵家奇谋拿出来了,他派出几个骑兵前去劝降,说明朝大军已到,你们马上就要玩完了!
敌军智商不高,还真被吓跑了。不久,水军开到,在冠头岭(今属广西北海市)设下埋伏。此时那帮敌军又转而攻打钦州,这正中了俞大猷的套。俞大猷拦截了敌军的舟船,追杀数日,斩首一千二,生擒了闹事头子范子仪的弟弟范子流。接着俞大猷乘胜追击,并发出公告,让亲明的安南首领莫宏瀷送一份礼物来,这份礼物就是范子仪的脑袋!莫宏瀷很听话,立即照办,至此安南平定。
俞大猷此番绝对算是立了奇功,可当时的权臣严嵩为了打压他,不给他报功,只奖励他五十两银子,就把他打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