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河南的民变最为严重,朝廷便派曹文诏和他的老上级洪承畴一起去平叛。别看洪承畴当初对曹文诏瞒功不报,但他对曹文诏干仗的本事一直是无比欣赏的,而且曹文诏是他的手下,手下特能立功,自然这功劳也属于领导,因为都是在领导的“英明领导”下才取得的嘛!
洪承畴见到曹文诏后,乐得满面红光,当即命令曹文诏对反军发动猛攻。崇祯八年(1635年),曹文诏风驰电掣一马当先,一口气干掉反兵三百八十多人。反军再次遭到严重惊吓,他们的唯一选择还是老一套——跑路!
反军被曹文诏吓得集体逃入关中(陕西南部),洪承畴早就预感反军会如此,便命令曹文诏走山路直捣敌巢。出发前,洪承畴表现地很真诚,他拍着老曹的后背说:“此番行动,道路曲折遥远,将军甚是劳苦,我聚集关中全部兵马来等待将军!”曹文诏有些感动,遂提矛跃马直奔疆场。
五)
这年五月五日,曹文诏抵达商州(今属陕西商洛),而反军离城三十里安营扎寨,他们高燃火堆,遍布山岗。曹文诏大喜,当率军突袭,哪里最亮就往哪儿猛冲,直把反军们冲击得七零八落,被迫从这座山岗逃到另一座更为险峻的山岗。反军坚定认为,这第二座更为险峻的山岗很有地理优势,足以抵挡曹文诏。
反军们重整旗鼓,占据险要之处,精选出一千名最能冲杀的骑兵群殴曹文诏,曹文诏丝毫不惧,“嗷”地一声爆发了小宇宙——“大呼陷阵,诸军并进,贼败走。”
曹文诏已经让反军们够崩溃的了,要命的是,在曹文诏的不远处,还有个相貌和曹文诏有几分相像的年轻武将也在挥舞兵刃对反军进行无情蹂躏,其武力值丝毫不亚于曹文诏!
这位年轻武将便是曹文诏的亲侄子曹变蛟,和他叔叔一样,这曹变蛟也是个一身是胆的功夫猛男,完全对得起他的名字——变蛟,他进入战斗状态时还真像一条凶猛的蛟龙,《明史》上用了有两个经典词汇来评价他——勇冠三军、骁勇绝人。
几番杀戮下来,反军们彻底被曹家叔侄吓成了心理阴影,他们惊悚地称曹文诏为“大曹将军”,称曹变蛟为“小曹将军”,每当他们听到“大小曹将军”的威名,都吓得小脸发绿体似筛糠。
虽然在曹家叔侄的连续摧残下,反军屡战屡败,但他们流动性太强,极擅打游击,真个是杀也杀不净,灭也灭不光。曹文诏刚取得大捷不久,一个名声最响亮的造反老大联合其他道上的兄弟,进攻陕西凤翔(今属陕西宝鸡)。此人正是快递员出身(即“驿卒”,负责快马传递公文的邮差)的“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这位“史上最牛快递员”的本事,可比扫地王、混世王之流强多了,他极其擅长收买人心、也极其擅长对敌军进行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他的部队行动时神秘飘忽,歼敌时迅猛非常,绝对是一个军事高手,要么说大明王朝最终能被他灭了呢!
李自成拥兵二十万,而洪承畴和曹文诏满打满算只有六千人,洪承畴向朝廷告急,可久久未得到回应,曹文诏焦躁不堪,恨不能冲进敌阵找李自成单挑,
这年六月,李自成联合其他反军老大生擒了明军的前锋中军将领刘弘烈,不久又打死了明军副总兵艾万年和柳国镇,一时间,反军士气蓬勃,明军一片颓废。曹文诏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怒目圆睁虎须倒竖,跳着脚大骂反军嚣张、明军无能,又强烈请求洪承畴赶紧派自己出马!
洪承畴对曹文诏说:“非将军不能灭此贼!只是我军已分散,没有可策应的。这样吧,将军先行,我将援后。”
就这样,曹文诏迎来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也是他一生中最为悲壮震撼的一幕!
(六)
曹文诏率三千人直扑反军,人吼马嘶,狂风雷暴,刚一交手,就灭掉五百反军,追杀三十里。
一路杀来,曹文诏又亢奋了,这人一亢奋,智商就容易下降,曹文诏虽然是个擅长计谋的战将,可他的对手李自成更强。李自成早已挖下深坑等虎豹、洒下香饵钓金鳌!曹文诏追着追着,就陷入了反军的埋伏圈。
李自成麾下的数万骑兵把曹文诏围了个水泄不通,箭如雨下,密不透风。本来这反军并不知道他们包围的是曹文诏,只以为是个普通的明军将领,可是有个明军小兵被反军抓住了,他对着曹文诏大声呼喊:“曹将军救救我啊!”这时反军中一个投降的明军小兵告诉反军头领说:“这就是曹总兵!”
直到这时,反军这才知道自己包围的原来是个大牌!
反军打红了眼,蜂拥而上,越围越紧!
看到这儿,也许有人要问了,那些反军不是对曹文诏闻风丧胆吗?咋这时一点不怕他了呢?告诉您吧,这拨反军可都是李自成的兵,在牛气哄哄的李闯王的调教下,他们也都牛气哄哄的,并不像其他反军那样畏惧曹文诏。
曹文诏单人独骑,挥矛乱舞,“左右跳荡,手击败杀数十人,转斗数里。”
虽然曹文诏的武力惊艳超绝,虽然曹文诏的凶猛天下皆知,但这拨反军实在是太多了,杀死数十人,上来数百人,冲破数百人,再来数千人……曹文诏再猛,也终究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没有天兵天将的能耐,他会伤,也会累。
反军越围越多,刀劈枪挑、乱箭齐射,曹文诏体能耗尽,伤痕累累,血透征袍,终于扛不住了。还剩下最后一丝力气的时候,这位威震天下的大曹将军拔刀自刎,他宁死也不愿被反军生擒,那对他来说是无比耻辱的。
曹文诏死讯传来,他的上司洪承畴失声痛哭,虽然老洪曾干过隐瞒曹文诏功绩的龌龊事,但曹文诏终究是他麾下最能干的战将,此番也算是为他而死的,战友情,终究还是有的。崇祯皇帝也听说了曹文诏战死的消息,悲伤不已,下令追赠曹文诏为太子太保、左都督,赐予厚葬,并建立祠堂祭祀。而各路反军听说曹文诏战死的消息后,皆举杯欢庆如过节一般。
曹文诏战死的七年后,他的侄子曹变蛟在松锦大战中血拼清军,壮烈殉国。而洪承畴被清军俘虏后选择了投降,被满清授予高官厚禄,一直活到康熙年间才病逝。
《明史》中对曹文诏的评价相当高,说他的忠勇冠绝当时,堪称“明末第一良将”。
枪矛高手,咱就说到这儿,下面登场的是仗剑而行的豪杰们。剑和枪的共同点,那都是刺击为主的,都够锋锐嘛!当然,一个短,一个长,而且剑偶尔也能劈砍,只不过砍起来没刀那么利索。有趣的是,枪和剑还被一个成语形容言辞凶猛——“唇枪舌剑”。那么正史上,真有武艺超群的剑客么?又薄又细又短的宝剑,真打起仗来,到底管用么?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卷:剑客风云
28.纷技剑法独步天下——卞庄子(春秋)
29.舌尖暗杀夺命鱼肠——专诸(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