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胤率军转战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屡败明军,牛气冲天,日后那些威名赫赫的造反巨星,此时都是他的小弟,比如“大西皇帝”张献忠和“闯王”高迎祥(老高自称闯王时,李自成还只是他的手下)。
就在王嘉胤自我感觉极好的时候,曹文诏来了,王嘉胤的悲剧降临。
崇祯四年(1631年),曹文诏对占据河曲(今山西沂州西北)的王嘉胤发动猛攻,王嘉胤的部队数倍于曹文诏,可一交手,就被曹文诏打了个落花流水。
曹文诏先用长矛横扫,再用计谋忽悠(各种兵法妙计轮番释放),忽悠完了再横扫,横扫完了再忽悠……王嘉胤受不了了,一咬牙,选择了逃跑。
曹文诏紧追不舍,王嘉胤走投无路,当他还想再稍微坚持一下时,老天不给他机会了。王嘉胤的部下被曹文诏吓破了胆,他割下了王嘉胤的脑袋奉献给了曹文诏,这位明末农民起义最早的一位带头大哥就这样彻底完了。
朝廷大喜,晋升曹文诏为临洮总兵,让他再接再厉。
对曹文诏来说,任务还是蛮艰巨的,因为造反队伍太多,具体有多少,数也数不清。反正是扑灭了这一拨,那一拨又闹起来了,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些造反老大们的名字和绰号都很奇葩,诸如点灯子、李老柴、一条龙、扫地王……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搞笑,但当时他们认为这些名号是相当霸气外露的。
这些“大王”们扯旗造反时都是兴致勃勃欢天喜地的,可是当曹文诏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全都哭了。原因很简单,曹文诏干仗太猛,不仅出手狠辣,还擅长玩阴的,“大王”们只有挨打的份,全无还手之力。
(三)
仅仅一年功夫,曹文诏就捕杀了点灯子、砍死了李老柴、击毙了一条龙、灭掉了扫地王,四位造反老大正好能凑一桌麻将。
还有一个叫神一魁的老大,没等曹文诏和他交手,他就被自己人给做掉了,他手下的“四大天王”红军友、李都司、杜三和杨老柴继承他的遗志,高举造反大旗,继续折腾。崇祯五年(1632年)三月,曹文诏又来了,在西濠(今甘肃镇原附近)和反军决战,只见他兵刃乱舞、爆喝一声,杜三瞬间就被踹趴下了、杨老柴吓得两腿一软,跪地求饶,“四大天王”就这样被活捉了俩。
红军友和李都司见两个兄弟被曹文诏逮走了,惊得一身冷汗,还没等他们平静下来,曹文诏又给了红军友一刀,不过不是亲自砍的,而是“借刀杀人”,曹文诏来了一招反间计,让反军内部的人以为红军友是叛徒,结果把红军友给宰了。
“四大天王”就只剩了一个李都司,虽然这感觉很孤独,但他总觉得自己的智商比那三位老兄还是高一些的,于是乎,老李决定用计谋整死曹文诏——他把精锐部队隐藏起来,以一千骑兵引诱明军,当明军上套后,伏兵四起!
这时老李的心情无限好,他又在城上让人大喊:“曹文诏已经死翘翘啦!”打算以此来动摇明军的军心。就在这时,曹文诏以一番精彩的功夫表演击破了这个谣言——单人匹马,手持长矛,左冲右突,于万军之中杀了个不亦乐乎!
反军一败涂地,尸横遍野!
李都司傻眼了,他打死也没想到自己妙计的结果会是这样。悲催的老李,飙着泪,一路败退,曹文诏紧紧追击,而且每次追上去都带头猛踹。最终老李全军覆灭,自己被曹文诏的上司、总督洪承畴砍下了脑袋。至此,“四大天王”全部玩完。
反贼们集体悲催了,可是平灭反贼的曹文诏也有些小悲催,因为他奋战数十轮,歼敌三万六千多,战功居第一位,却被上司洪承畴给坑了一把——这位大明王朝的封疆大吏对曹文诏是各种羡慕嫉妒恨,于是乎就不给他记功。后来有个巡按御史为曹文诏感到不平,便上奏曹文诏的战功,结果又被兵部的人给坑了一把,也没给他记功。
看看曹文诏的遭遇,不得不感慨到——想当年旷世名将戚继光能遇上谭纶、张居正这样的英明上司,真是何其幸福也。
曹文诏是一名热血燃烧的爱国者,他不在乎那些功名利禄,不给记功就不给记吧,能真正扫灭反叛才是他最大的梦想。
(四)
曹文诏纵横陕西,无人能敌,造反达人们感觉陕西是混不下去了,于是他们全都流窜到山西,继续高举反明大旗,一边跳着脚狂骂老朱家的朝廷,一边攻城略地积极扩充。这拨造反队伍分为七大“门派”,每个门派都有一个绰号很牛的老大,分别是紫金梁、混世王、姬关锁、八大王、曹操、闯塌天、兴加哈利(冒充外国人?),这些老大们的手下多则万人,少则五千,在山西境内横冲直撞令明朝官兵十分头疼。
这时,有个慧眼识才的御史上奏朝廷说:“曹文诏在陕西剿匪时威名赫赫,士兵和百姓们都在歌谣中唱道:‘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如今陕西的贼寇都被他灭光了,应该让他再进入山西剿匪!”
朝廷终于知道了曹文诏是个人才,立即封他为陕西、山西全部明军的总司令(陕西、山西诸将并受文诏节制)。
崇祯六年(1633年),曹文诏威风凛凛的身影出现在山西霍州(今属山西临汾),初战告捷,打得反军逃之夭夭,曹文诏奋勇追击,正遇着反军七老大之一的混世王,曹文诏一矛上去,如蛟龙出海,混世王瞬间呜呼哀哉,只能到西天继续混了。
这时崇祯皇帝也知道了曹文诏的厉害,皇上对他一番勉励夸奖,又下诏让山西各地的官府都给曹文诏的部队支援粮草。圣旨下来后,有个山西的官员不听话(也许是真的没有那么多粮草),没支援曹文诏,结果就被查办了。
皇上看好自己,曹文诏有点激动,他一发狠,又灭了数千人,把紫金梁、八大王、曹操等头领们吓得老做噩梦。头领们无奈下令:打不过,躲着点!于是乎,反军连滚带爬,大批大批地向河北转移。
曹文诏刚要去河北继续追杀,河南那边又出了状况,一拨反军打败了林县(今属河南安阳)的明军,曹文诏只得又迅速杀到河南。老曹出手,绝对漂亮,他没费多大力气就打败了这拨反军的老大滚地龙,滚地龙的结局和混世王一样——滚到西天去了……
就在曹文诏越打越顺手的时候,一个文人跳出来坑了他一把,此人乃御史刘令誉。由于曹文诏性格火爆,说话太直,得罪了这位御史大人,老刘很想揍老曹,但明显揍不过,于是他便发挥文人特长,挥笔写下一道弹劾书,说曹文诏各种不好。正好这时,皇太极攻打大同,朝廷便把曹文诏调去对付后金。
崇祯七年(1634年),曹文诏在大同一带后金军展开血拼,这皇太极可非那些造反老大们可比,他的本事,可不弱于他老爸努尔哈赤,再加上曹文诏的兵实在太少,所以任凭曹文诏怎么玩命,也还是遭到皇太极的重创,虽然最终他守住了大同(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还是被定了罪,多亏山西巡抚吴甡站出来力挺曹文诏,说他知兵善战,请求把他留在山西。就这样,曹文诏被朝廷封了个“援剿总官兵”的头衔,让他立功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