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十三日,杨再兴率三百骑兵在临颍南面的小商桥突然遭遇兀术大军。三百对十二万,这意味着什么,杨再兴不是不知道,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挺枪跃马冲入了敌阵,和往常一样,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
杨再兴的大枪在敌阵中上下翻飞,卷起阵阵风暴,没一会儿金军的万户撒八孛堇(“万户”相当于军长)就被他一枪扎透!杨再兴麾下的三百勇士也是个个英雄虎胆视死如归,直把那金兵杀了了血流漂杵!
但是金兵实在太多,杀死十个,又扑上来一百个,如何能杀得光?再加上这些金兵挨着杨再兴近的,刀枪齐下,挨着杨再兴远的,万箭齐发,即便这杨再兴是八臂哪吒转世、大力金刚重生,也无可奈何。
杨再兴终于筋疲力竭了,他的身上也已被射得如刺猬一般,整个人都被鲜血染红,在捅死了最后一个金兵后,他终于永远闭上了双眼。他麾下的三百猛士,也集体战死,无一生还,更无一人在厮杀中胆怯和退缩!
小商河一战,杨再兴三百猛士连杀金兵两千多人,包括一名万户和一百名千户(相当于团长),想那大金国女真铁骑的战斗力何其强大,常言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辽国人何其彪悍,就那么被金国给轻松灭掉!可如今,面对岳家军,面对杨再兴三百猛士,金国人胆寒了!他们此番的胜利,只是绝对优势兵力的以多打少罢了,而且还是惨胜!
杨再兴三百猛士,都是大宋的好男儿,他们的勇气和战力丝毫不输于古往今来世界上的任何一支军队,堪称东方版的“斯巴达三百勇士”!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那震铄古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杨再兴的尸首最终被找回,火化后,一副令在场所有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载入了史册——杨再兴浑身所中箭镞(金属箭头)竟达两升之多!
岳飞泪如雨下……
八年前,也是一样的刀光剑影,身为黑道干将的杨再兴杀死了岳飞的部将和弟弟,可岳飞原谅了他,岳飞的英雄豪气也征服了他。自那时起,杨再兴就暗自发誓要和岳将军一样,把自己的勇气和武功全部奉献到抗击外寇的大业之中。
如今,杨再兴以最为悲壮的形式找到了他的归宿,震天撼地,虽败犹荣!
在评书演义中,杨再兴战死小商河又被夸张地渲染了一番,说他一口气连续挑落金军四队先锋官(这哥四个名字很搞笑,叫雪里花南、雪里花北、雪里花东和雪里花西),又把金兵杀得“尸如山积、血若川流”。但他一时大意,追杀时连人带马不幸陷在小商河的淤泥之中,金兵见状大喜,万箭齐发,杨再兴壮烈殉国。
编故事的人总是喜欢渲染的,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又把第二男主角杨康编成杨再兴的后代,就是想给读者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看看投敌卖国认贼作父的杨康,再看看抗金战死的杨再兴,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从传统的评书演义,到现代的武侠小说,杨再兴的英雄身影再三出现,虽然他的名气远不如岳飞,但百姓始终没有忘记他。
27.恐怖“大曹”
敌寇丧胆——曹文诏(明)
(一)
明朝末年,出个了曹操!这不是穿越,而真是一个叫“曹操”的家伙模仿三国的那位曹孟德,来折腾皇帝了。
这位盗版曹操原名罗汝才,乃明末农民起义军(官方称之为“流寇”)的首领之一,因狡诈多变,被冠以“曹操”的光荣称号。
“盗版曹操”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同行把大明王朝折腾得一塌糊涂,可是当他遭遇了一个也姓曹的猛人之后,却被狠狠地收拾了。
这位曹家猛人乃明军战将,长矛在手,万夫莫敌,当时军中有歌谣唱到:“军中有一曹,西贼(“西贼”,指的是流窜到山西的曹操等流寇)闻之心胆摇!”
其实害怕这位曹家战将的流寇不仅是“曹操”,其他诸如扫地王、可天飞、紫金梁、混世王、闯塌天、滚地龙(看看这些奇葩的名字,就能感觉到他们是多能折腾了)……这些巨寇称他为恐怖的“大曹将军”,之所以叫“大曹”,是因为还有个“小曹将军”,乃大曹的侄子,也是个杀伐凌厉的狠人。
“大小曹将军”自从出道的那天起,流寇们的噩梦便开始了。
大曹名叫曹文诏,小曹名叫曹变蛟。
话说曹文诏乃山西大同人,纯屌丝一枚,虽没钱没势没学历,却有勇有谋有功夫,凭借两个拳头,一根长矛,从最底层开始艰苦奋斗。
曹文诏先在辽东从军,当了个大头兵,摸爬滚打,枪林箭雨,步步晋升,成为游击将军(类似于旅长)。
曹文诏在辽东军中先后经历了三任领导,也就辽东部队的总司令,他们个个都是威震天下的旷世名将,而辽东明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付满族干仗猛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即日后大清帝国的原始版。
曹文诏的第一位领导叫熊廷弼,湖北武汉人,小时候整天放牛,把老牛制得服服帖帖,后来驻守辽东整天对付努尔哈赤,把这个大清太祖也制得服服帖帖;
第二位领导叫孙承宗,河北人,秀才出身,当过家教,相貌奇特,胡须呈爆炸状,又尖又硬如铁戟,嗓门浑厚如低音炮。他驻守辽东时打造了一道谁来谁死的超强防御工事,有调教出一支装备高科技火器的无敌军队,还痛打了满清的开国功臣、“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努尔哈赤的侄子)。
第三位领导名气最响亮,叫袁崇焕,广东人,也是个热爱读书好好学习的文人,他驻守辽东时一发狠,打死了努尔哈赤,接着又打哭了皇太极。
三位领导都很喜欢曹文诏,这不仅是因为曹文诏强烈爱国、勇猛善战、胆大包天,还因为他不是李逵那种低智商的莽汉,而是一个极其聪明、打仗时会用智谋的军人。无论是跟随三位领导驻守辽东,还是后来跟随袁司令入关保卫首都北京,曹文诏都表现得相当出色,只要领导一声令下,他就马上开启狂战士模式——挺起长矛冲到后金军中一阵猛踹!
(二)
崇祯三年(1630年),曹文诏接到新任务,朝廷让他指挥辽东的关宁铁骑去西北剿匪灭寇,所谓“匪寇”,就是造反的农民军队。
明末的农民起义可谓风起云涌、声势浩大、疯狂至极、牛人辈出,曹文诏要对付的第一个牛人,叫王嘉胤,他是陕西造反队伍的带头大哥。
王嘉胤原本和曹文诏一样,是边防部队的一个大头兵,但他野心太大,不打算保家卫国,而是趁明末的大饥荒,鼓动一帮饿得难受的农民兄弟造反。
王嘉胤很有本事,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队伍从最早的数千人快速扩张到三万多。有一位名叫王二的农民,也是饿得难受,便和王嘉胤手拉手一起造反。王二这个名字,听上去就不厉害,果不其然,没多久他就阵亡了,王嘉胤成为唯一的带头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