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哥舒翰叹了口气,道:“我宁可像高仙芝那样而死,你就放过我吧。”这话前半句很有种,后半句很可怜。不管是有种还是可怜,都字字透着日暮途穷的味道。

火拔归仁根本没理他,他一招手,手下连枷带锁就把哥舒翰给招呼上了,接着把他捆绑到叛军大营,不久又用囚车押送到洛阳安禄山之处。

为何手下的一句话,堂堂大将就能马上被活捉呢?其他将士就没一个力挺他吗?唉,还真没有。说来这哥舒翰在军中不得人心也和他得病一样——纯属自己作的!大伙都知道,哥舒翰是豪爽洒脱、轻财重义的爷们,然而他的“义”却一点没给他的士兵们。他严厉少恩,对士兵从无怜悯,经常把士兵饿得头晕眼花,好不容易去搞点桑葚来吃,还被他用鞭子狠抽一顿。他的监军和将领们整天赌博喝酒唱歌玩乐,士兵们却连碎米都吃不到。皇上得知士兵们无衣可穿,便赏赐十万件衣袍,哪知哥舒翰把这些衣袍都藏进府库,任凭士兵冻得发抖而无动于衷。

如此大将,士兵们不恨才怪;如此行为,注定结局悲催。

面对众叛亲离,昔日神勇无敌枪法无双的哥舒翰,此时此刻没有一丝反抗之力,只能像个病猫似的被人轻而易举地拿下。数日后,唐玄宗飙着泪带着杨贵妃等最亲近的人慌忙出逃,长安陷落,从此大唐帝国一落千丈,再无宁日……

(七)

哥舒翰和安禄山终于又见面了。上回见面,他们都是帝国倚重的蕃将,都是不可一世的王爷(安禄山封的是“东平郡王”),哥王爷对安王爷充满了厌恶和鄙视,然而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此番再会,他们却一个是得意的天子(安禄山政权国号为“燕”),一个是悲催的囚徒。

安禄山笑嘻嘻地望着哥舒翰,说道:“你总是鄙视我,现在如何?”

面对眼前这个高高在上的大胖子,哥舒翰昔日的那些狂傲之气丧失殆尽,这位突厥猛士的表现差点让人惊得掉出眼珠子——他趴伏于地、不住磕头,道:“我肉眼凡胎,不识陛下,才会混到如此地步。陛下乃拨乱反正的圣主啊!现在天下未定,李光弼等人还在抵抗,他们曾经都是我的手下,臣愿意写信招降他们,天下很快就可平定。”

哥舒翰的言行,把个安禄山喜得直拍肚子,他马上封哥舒翰为司空,让他写信招降诸将。那个自以为会得到大大封赏的火拔归仁却被安禄山给宰了,罪名很简单——背主忘义的家伙不能留!

哥舒翰写信招降诸将,换来的是将领们的一片指责——不能尽忠而死,还有脸劝我们学你!无耻!安禄山来见哥舒翰劝降失败,便把他囚禁起来。此时的哥舒翰,无论对于唐朝还是对于叛军,都是一钱不值了。

国家危亡时刻,身为唐军重要将领的哥舒翰何以投降得如此干脆?何以表现得如此掉价以至于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哥舒翰实在太让人幻灭了,其实这位曾经的英雄对他所效忠的大唐又何尝不是幻灭呢?高仙芝满腔赤诚却被冤杀,他自己提出正确的防守战术却被逼出战导致惨败,曾那么看重自己的皇上和宰相,却成了坑害自己的昏君奸臣,再加上身体虚弱,心情抑郁,即便抗争也没有丝毫力量。他不再是那个神枪无敌勇冠三军的英雄了,如今的他没有勇气选择死亡,只想苟且偷生,于是乎,便破罐破摔了。

哥舒翰真的不想死,可是有人不想让他活。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唐军胜利收复长安和洛阳,安禄山之子安庆绪(这孩子已干掉老爸,自己称了帝)大败而逃,临行前将哥舒翰杀死。此时离哥舒翰投降,仅一年。

先是神枪绝杀、武功盖世的大唐名将,后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重病患者;先是战功赫赫、威震天下的全民偶像,后是战败投降、众人唾骂的可耻叛徒。哥舒翰这辈子大起大落,褒贬不一,他身上的闪光点和缺陷基本上成正比,他的悲哀,有自己作的部分,也有历史的因素。

不管怎么说,哥舒翰毕竟在大唐帝国的战史写下过精彩的一页,在很多文人笔下,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唐朝最伟大的两位诗人都对他极为崇拜,赞颂有加——

李白有诗云:“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杜甫则诗云:“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挂弓。廉颇仍走敌,魏绛已和戎。每惜河湟弃,新兼节制通。智谋垂睿想,出入冠诸公……”(《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除了两位文坛顶级高手外,赞颂哥舒翰的诗歌还多着呢,最脍炙人口的估计是大唐边民为他写的《哥舒歌》了—“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23.西域王子双矛突刺——白孝德(唐)

(一)

这是一位来自于西域的王子,却以其赫赫战功被唐朝封为郡王,掌中一对松木锐矛,最擅“双矛斩将”。他的名字叫白孝德。据某些人考证,他还有个在文坛名垂青史的亲戚,这亲戚的名字,在今天绝对是家喻户晓——白居易。

白孝德是武功高手,可他的国人却多是歌舞高手。龟兹乃古代西域的绿洲王国,在今天新疆的库车、阿克苏一带。龟兹人能歌善舞,玩转二十八种乐器(琵琶、五弦、羌笛、答腊鼓等),唱跳起来美不胜收。多姿多彩的“龟兹乐”后来流行到唐朝,广受欢迎,不仅宫廷爱它,民间也爱它,也就是说,这龟兹乐舞不但在能在国家歌剧院表演,也能当广场舞蹦跶。

唐太宗时,这个热爱歌舞的国度和周边的焉耆、于阗、疏勒三国(都在今新疆境内)一起手拉手当了唐朝的小弟,即著名的安西四镇(焉耆后来又变成了碎叶),这是大唐在西域的重兵之处,关系到唐朝的边境安危。唐高宗时,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突然发飙,凶狠地抢走了安西四镇。数年后,铁腕女汉子武则天奋起反击,派名将王孝杰暴打吐蕃,胜利收复安西四镇,龟兹等国又回归大唐。

天宝年间(742—756年),唐朝遭了大祸。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年轻时天纵神威晚年时爱情至上的皇上玩坏了他的国家,大胖子安禄山和小瘦子史思明这两位胡人大将很兴奋地发动了叛乱,从此唐朝辉煌不再,越混越惨。

唐玄宗老不中用了,结果被儿子李亨变成了太上皇,李亨即位后是为唐肃宗。肃宗对西域大吼一声:“叛贼凶悍,快来护驾!”于是安西四镇那些热爱大唐的猛士们纷纷走向战场,保卫大唐,白孝德便是其中一位,他光荣加入了李光弼(契丹族)的部队,成为李光弼麾下的一员偏将。

历代龟兹国王都姓白,白孝德就是这个歌舞之国的王子殿下,他会不会拨着琵琶唱歌跳舞,无从知晓,只知道他在战场上舞起兵刃来,煞是漂亮。

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小说在线阅读_第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学生阿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第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