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吓跑了东宫和齐王府诸将后,尉迟敬德又吓唬了一个人,这人便是正在海池划船娱乐的高祖李渊。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披甲持槊,直奔李渊,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径让李渊吃惊不小,忙问:“今日何人作乱?你来做甚?”

尉迟答道:“太子、齐王作乱,秦王举兵诛杀,担心陛下安危,特派臣来保卫!”

李渊听得此言,恰如五雷轰顶,却也无可奈何,只能说李世民干得好。此时宫城外依旧有零星混战,尉迟敬德又奏请李渊,让皇上下旨把各路兵马都交给秦王处置,李渊别无选择,只得依从,接着为了抚慰李世民,李渊又赏赐给尉迟诸多珍贵物品。

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完胜而结束,三日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立下首功的尉迟敬德被封为太子左卫率(东宫武装部队指挥官),赐绢一万匹,还得到了齐王府全部财产的奖赏。难能可贵的是,发了横财的尉迟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当李世民和众人商议如何处置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亲信时,诸将都主张全部治罪,唯尉迟表示强烈反对,他说作恶的是太子和齐王两人,现二人已死,如再涉及余党,不利于国家安定之策。

尉迟敬德的大英雄风格,再次显现。多亏他,这些建成、元吉余党才免于治罪,而在这些人中,就有一位未来的贞观名臣,他的名字叫魏征。

(七)

玄武门之变的两个月后,心情黯淡的李渊将皇帝宝座禅位于李世民,昔日的秦王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大唐皇帝,次年改元贞观。唐朝迎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尉迟敬德也从皇子的“私人打手”升级为整个帝国的重臣——受封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食邑一千三百户。

尉迟敬德这边刚刚受封,那边突厥人就兴兵来犯,好像要给新一代的大唐君臣煞煞风景,李世民诏令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让他狠狠教训一下践踏大唐颜面的突厥人。事实证明,尉迟敬德不仅在统一天下的“内战”中够猛,在御边的“外战”中同样威武,他重装上阵,在泾阳(今属陕西)和突厥交手,轻骑挑战,槊扫千军,斩其名将,俘其高官,突厥人受惊而退。此战虽未重创突厥主力,但也狠挫了突厥可汗的锐气。

尉迟敬德再次立功,心中狂喜,越琢磨就越觉得自己本事了得,简直天下无敌。他这人本就耿直倔强,无数次的战功和李世民的特别宠爱又导致他极度自负,直脾气加上自高自大,难免惹出事端。

尉迟敬德仗着功高,打心底瞧不起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只要抓到他们的一点过失,就在朝堂上狠狠抨击,搞得宰相们很下不来台。后来在一次酒宴上,尉迟敬德再次犯浑,他见有人席位排在他的前面,顿感受辱,火冒三丈,大喝同僚:“你有何功,居我之上?”任城王李道宗(曾招降尉迟的那位王爷)正巧坐在尉迟的下首,见此情形,忙上来劝解,哪知尉迟蛮不讲理,怪眼圆睁,一拳上来,把李道宗的眼睛几乎打瞎!

可怜李王爷是劝架的,却惨遭拳殴,尉迟敬德这行为简直太流氓了!别看平日李世民对他恩宠有加,但此事一出,李世民也极不高兴,对尉迟敬德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李世民说:“朕读汉史,看到汉高祖刘邦的功臣少有好下场,总觉得高祖不对。待登基以来,朕常想着不能像高祖那样,一定要善待功臣。然而近日朕看到爱卿所为,才知道韩信、彭越等人被杀,并非是高祖的错。国家大事,唯有赏罚,非分之恩,不可多得,你要好好反省,以免到时追悔莫及!”

好一个唐太宗,不愧为大智慧的领导,这番话说得语重心长,看似平静,却极具震慑力,拿刘邦杀功臣的事儿来教育下属,实在够水平。尉迟敬德听得此言,慌忙磕头谢罪,自此开始收敛自己的言行。

自古以来,皇帝对臣子总是恩威并施。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分封功臣官爵,可世袭刺史,尉迟敬德被拜为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两年后的一天,李世民又把尉迟敬德敲打了一下,他突然对尉迟说:“听人说你要造反,是怎么回事?”

尉迟敬德顿时觉得脑袋被猛砸了一下,倍感冤枉的他愤然说道:“对!臣是想造反!臣追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天剩下的这幅躯壳,皆刀锋箭头下的残余罢了!天下已定,陛下竟然疑心臣要造反!”

说完,尉迟敬德三下五除二脱掉衣服,露出浑身伤疤。看着这满目疮痍的躯体,李世民心中一震,昔日秦王执弓、尉迟执槊携手纵横的情景回荡于脑海,皇上不禁泪流满面,对尉迟说:“爱卿快穿好衣服,朕正是因为不怀疑你,才和你说这事,你就不要埋怨了。”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尉迟敬德的性情更加收敛,开始走低调路线。贞观十七年(643年),尉迟敬德请求退休养老,朝廷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允许他五天一上朝。数日后,李世民下令在凌烟阁画上二十四位最卓越功臣的画像,尉迟敬德排在第七位,不仅位于其玄甲军战友秦叔宝和程咬金之上,更是所有武将中排名最高的一位。

晚年的尉迟敬德远离了鼓角争鸣,淡忘了金戈铁马,他谢绝宾客,不与外人往来,信起了神仙方术,整日飞炼丹石,大吃云母粉(一种矿物),或修筑亭台楼池以绫罗装饰,或欣赏清乐(一种古曲),尽享逍遥。期间这位退休老人唯一的一次过问政治,就是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他突然冒出来上书反对,而李世民非但没听从,还把他带着一起出征,直到班师后,他才又恢复了宅男生活。

尉迟敬德比李世民大十多岁,却比李世民长寿,他一直活到唐高宗李治时代。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尉迟敬德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四岁。高宗为此废朝三日哀悼,并命京城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吊唁,同时追封尉迟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赐各种高规格仪仗,陪葬昭陵。

作为凌烟阁排行最高的武将,尉迟敬德一生享尽荣耀,数次救驾之功,神勇盖世之能,获此殊荣,他当之无愧。他刚直慷慨,忠义双全,出征所得财物,尽散士兵,一心只为社稷,满腔赤诚。虽有居功自负的缺点,但并不影响他的英雄本色。“临阵催空,万人之敌”(宋元之际学者陈元靓的对他的赞语)的本事,使得他和秦叔宝一样,成为最受民间喜爱的大唐武将,还被老百姓尊为左右门神,他那手舞钢鞭的黑炭头形象虽是演义虚构,却流传甚广,水浒一百零八将里那位擅长钢鞭的孙立,就被比作尉迟敬德再世,号称“病尉迟”,他的弟弟孙新则被称为“小尉迟”。

21.演义三斧正史大槊——程咬金(唐)

(一)

“劈脑袋!小鬼剔牙!掏耳朵!”——这是传说中程咬金大耍三斧头时喊出的招式名称。这老程为何只会三斧头呢?只因他是在梦里学的武艺,梦中一神秘奇人教给他八十四路(一说六十四路)斧法,可老程脑子不好使,只记得三招,后来又自创了半招,唤作“捎带脚儿”。老程经常仗着这“三斧头半”的绝招,突然杀出,先是绿林劫道,后是疆场对敌,“程咬金的三板斧”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成了两句脍炙人口的俗语。

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小说在线阅读_第6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学生阿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第6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