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十二月,柴荣还是老一套,他自己在水上行舟,赵匡胤在地上跑马,两人比赛看谁跑的更快。

很快,大军到了清口(当年,庞师古丧命的地方),后周军大造声势,号鼓暄天,震慑南唐军民。

南唐的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固守不出,而南唐大将陈承昭带着一些残兵朝东逃窜,正好被柴荣看到了。

柴荣立马操刀纵马直追,赵匡胤也带着精壮马军跟着柴荣一起沿岸直追。一直追出去六十里多地,终于赶上陈承昭,柴荣回顾赵匡胤道:“在朕面前亮亮你的本事!”

赵匡胤也乐得在皇帝面前逞回威风,只用了一合,便活捉了陈承昭。

像柴荣这样的马上皇帝确实很有魅力,事必躬亲,下马治国、上马行军。这样的男人在五代里头没几个,勉强能算得上的,估计只有李存勖了。

但是,李存勖是个政治白痴,魅力比起柴荣来,逊色的太多。

柴荣的这一通折腾,将驻守在淮河一线的南唐水军灭的差不多了,南唐地处江南,水网纵横,水军是他们对抗后周军的王牌。现在王牌没了,南唐的骑兵和步兵又不是后周军的对手,柴荣可以慢慢收拾李璟了。

收编了濠州的南唐军之后,柴荣立刻率军南下天长,天长刺史易文赟出降。

柴荣对古称“扬一益二”的江淮财赋重地扬州怀念不已,便命铁骑左厢都指挥使武守琦带着骑兵去扬州走一趟。

而李璟虽然昏愦,但毕竟不是白痴,对眼前的形势很清楚:淮南已经不属于他了,为了不惹怒柴荣倾国之兵南下江南,李璟只好彻底放弃淮南,把北方防线从淮河南撤到长江一线。

李璟发兵过江来到扬州,将城中百姓尽数用舟载到江南,只留下一座空城。武守琦不战入城,接着又奉柴荣的旨意去收泰州,南唐军民望风披靡。

转眼就到了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的春天,原属南唐的淮南尽数被后周军夺去,王朴在《平边策》的第一步战略基本得到了实现。

柴荣本想让李璟长长见识,打算让后周军的水师大舰走水路经淮河到长江上转转,但由于淮河上的北神堰水道过于狭窄,大战舰过不去。所以,柴荣决定亲自考察一下当地地形,以便规划开通水道。

柴荣在淮河沿岸转了几天,让规划人员按照他的指示设计水道草图。规划好后,柴荣发动民夫数万,只用了十几天的功夫就疏通了原先较窄的漕渠水道。

柴荣疏通漕渠水道在京杭运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北宋统一后,江南财赋可以从长河沿漕渠北上淮河经古汴水运抵汴梁,大大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水道疏通后,柴荣准备攻打楚州城了,他先是让百艘兽头大舰经漕渠南下,让南唐人看看大周水师的雄姿,在心理上彻底摧毁南唐军的反抗。

后周水军一路前行,驶到长江上的瓜州渡口时,后周军又将战舰组成方阵,在江上来回游弋,周军将士在舰上擂鼓吹角,声震数十里。

长江南岸的南唐军民看到后周军势同震霆烈焰,惊恐万分。

吓唬住了南唐,柴荣开始下令强攻楚州。城中南唐军箭如雨下,柴荣不为所动,挥剑指挥,意气如常。

赵匡胤奉命攻北城,带着将士架云梯如潮般打城。虽然张彦卿号称南唐良将,为人忠烈可风,但毕竟寡不敌众,被后周军一拥而入。

张彦卿孤忠可嘉,死守内城,宁死不降,并又和后周军展开了极其惨烈的巷战,血溅如雨,肉飞如雪。南唐军全都战死,无一投降。

到最后只剩下张彦卿一个人在官署中和数百后周军死战,后周军劝他不要做无用功,张彦卿大喝一声:“北虏!少说废话,有本事的给我来一刀,没本事我让你们站着进来倒着出去!”

后周军大愤,纷纷上前和张彦卿玩命。张彦卿决心殉国,和后周军杀在一处,张彦卿的兵器打烂了,就举起家具抵抗,最后悲壮战死。

南唐忠诚良将一大把,可偏偏遇上了李璟这个昏君,内政不修,必然导致国势衰弱,引来强敌入侵。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虽然李璟昏聩无能,但为人尚不失宽厚,所以武将多愿死节,寿州死了一个刘仁赡,楚州死了一个张彦卿,也可见李璟平时待众人的态度。

后周军攻下楚州,柴荣即刻起程南下,赶往扬州。

因为扬州是座空城,柴荣便在扬州老城的东南再建一座新扬州,并将原扬州所属各县的一万多百姓迁到新城。

这时的柴荣意气风发,率文武众臣来到长江边,柴荣本就是有大气魄的雄主,看到浩瀚长江滚滚东去,不禁心胸开阔。

远望金陵,只见烟波浩渺,影影绰绰,柴荣感慨良多。

自安史之乱以来,天下已经纷纷扰扰了近二百年,各大藩镇们军政自处,和中央分庭抗礼,何时才是一个尽头?

当历史走到柴荣这里时,柴荣有幸被历史选中,因为他拉开了统一的大幕。虽然最终完成统一的是赵氏兄弟,但相信许多人在赞赏赵氏兄弟的丰功伟绩时,也不会忘记柴荣。

打卡,晓客现在正在转型,马上走自媒体模式,可能会出视频,到时还希望各位大佬们多多捧场啊,今天申请了百度贴吧的风潇晓客吧,以后我会常在里面,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3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潇晓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第3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