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柴荣终于领教了刘仁赡的厉害,也明白自己确实有些冤枉了李谷,区区一座寿州城,十万精锐全力进攻,居然徒劳无功,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与此同时,柴荣也意识到,以寿州城如此顽强的防守,短时间之内攻克绝无可能,而寿州城之所以能死守数月,除了刘仁赡指挥有方外,援军也是他们力量的重要源泉。

前面笔者曾多次提到过皇甫晖、姚凤,这两位仁兄率领的数万援军虽然初次露面就很不给力,一下子就被周军给吓跑了,但好在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没有跑多远,而是退到了位于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附近的清流关。

这支数万之众的援军虽然一直没有胆量主动进攻,但却一直在观察寿州城方面战况,准备有机会时随时跑过来捡便宜。

更为重要的是,这支援军对于城内的南唐守军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精神鼓舞,让他们知道朝廷还没有放弃寿州,一定还会继续增援解围,只要坚守,就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可是,对于柴荣来讲,这支数万的生力军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趁自己军队疲惫时来个背后袭击或者趁夜袭营之类的把戏。

而且,南唐的另外一支一万多人的援军也在距离寿州不远的当涂安营扎寨,时刻准备着包抄,救援寿州。

为了打击寿州守军的士气,消灭南唐的有生力量,必须要解决这两处威胁,柴荣决定将这一重要的任务交给赵匡胤。

领命出兵的赵匡胤十分的兴奋,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机会,能够独自率领一支人马去攻城拔寨,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虽然这支人马只有五千左右,但对他而言已经足够了。

涡口位于寿州东面大约一百五十里的淮河北岸,为涡河注入淮河之处,也就是涡河和淮河的交汇处,因此得名:涡口。

正因为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涡口是淮河中游最重要的渡口和军事据点,而它的南岸就是当涂,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的一万援军就驻守此地。

面对第一次独立指挥的军事任务,赵匡胤虽然兴奋,但却并不紧张,他没有因为南唐军队之前的糟糕表现而恃勇轻易进攻,而是冷静分析判断了战场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采取了诱敌深入、设伏歼敌的计策。

正月二十六日,赵匡胤派出了一百多名精锐骑兵对南唐守军进行佯攻。

南唐主帅何延锡见后周军一百来号人竟然敢主动进攻自己,十分恼火,这不是赤裸裸的挑衅吗?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

发威的何老虎仗着自己人多势众,毅然决然的率领全部人马前来迎战,准备将这支气焰嚣张,不知死活的后周军彻底消灭。

这个时候,后周骑兵见势不妙,立刻转头逃窜,何延锡则是发挥着穷寇要追精神,率军一路追击,到了涡口。此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钻进了赵匡胤所布的口袋阵。

赵匡胤等得就是这一刻,他一声令下,事先埋伏的后周军突然四起,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南唐军杀将过去。

南唐军队猛然遭到伏击,顿时阵脚大乱,被后周军的精锐一顿猛砍之后,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见大势已去,纷纷举手投降,几乎无一逃窜,主帅何延锡也在乱军之中被斩杀。

是役,南唐军万余人马悉数被歼,五十余条战船被周军缴获,赵匡胤人生第一场独立指挥的战役取得完胜。

然而,这场战役不是赵匡胤表演的结束,而是赵匡胤一系列精彩表演的开始,更为精彩的还在后面,在这场历时一年多的淮南争夺战中,赵匡胤将以自己的天赋和战绩,证明自己是这个时代最为优秀的将领之一。

赵匡胤旗开得胜,柴荣对他更加信任,三天后,又把肃清寿州东面清流关敌军的任务交给了他。

从涡口到清流关,大概有三百多里路程,赵匡胤接到命令之后不敢怠慢,他率领军队兼道倍行,很快杀到了清流关下。

清流关位于滁州城的西北面,由于是依山傍水而建,所以此处的地势极为险峻,易守难攻,是滁州的门户,若想攻下滁州,必先拿下清流关。

驻守清流关的是南唐老将皇甫晖,与何延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不同,想必各位看官应该也都还有印象。

没错,这位皇甫晖同志就是当年那个在贝州军营里赌钱赌输后,一怒之下造反,继而引出魏州兵变的赌徒。

从这位仁兄的光荣历史和光辉成绩来看,皇甫晖绝对是一个十足的不安定因素和闯祸闹事的积极分子,甚至是造成后唐庄宗、明宗两位皇帝的更替,江山易主,改变了历史进程,其胆魄、机谋、手段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十多年后,耶律德光率军南下灭晋,时任后晋密州刺史的皇甫晖由于不愿依附辽国,于是便率领本部人马投奔了南唐,然后获得了李璟的重用。

按说,以皇甫晖的经验和水平,率领十万人马,面对籍籍无名的赵匡胤和他仅有的五千骑兵,怎么看也该是胜券在握,至少也不至于会失败。但是,皇甫晖随后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赵匡胤来到清流关之后,并没有盲目发动正面强攻,他刚刚取得了涡口大捷,麾下的五千将士更是士气高涨,但作为主帅,赵匡胤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表现出一如既往的冷静。

的确,敌我双方的人数对比是1:20,兵力相差过于悬殊,而且皇甫晖也不是那位头脑简单的何延锡,自己想要取得胜利必须得出奇制胜。

经过缜密的策划和部署之后,赵匡胤确定了破敌之计。

实际上,当皇甫晖发现后周军只有几千人马就胆敢前来进攻时,原本吊着的心,也顿时放了下来,自己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岂能示弱?所以,他立刻主动出击,亲率一万五千多人领兵列阵,与后周军展开激战。

但仗一打起来,事情却起了变化,因为交战之中,皇甫晖发现了一个问题,与自己交战的这支后周军人数也太少了些,估计连两千人都不到,赵匡胤总共带了五千人,那么剩下的那三千多人跑到哪里去了?

正在皇甫晖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答案出现了,就在他的背后。

只听得背后传来一阵喊杀声,赵匡胤一马当先,率领三千多名精锐骑兵突然从清流山后掩杀过来。

皇甫晖这才知道自己犯了与何延锡同样的错误,中了诱敌深入之计。同时,皇甫晖还发现有时候人多未必是件好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人数优势可能瞬间就会变成了劣势,此时此刻就是如此。

因为人数众多,战场狭窄,后周军队从背后突然袭击,皇甫晖根本来不及指挥调整阵型应战。

当然,事实上也没有人听他的指挥。南唐军被前后包抄夹击,只知道对方攻势迅猛,根本搞不清后周军到底来了多少人马,被赵匡胤领兵一阵猛冲猛砍,阵型大乱,只顾四处逃命,完全无力抵抗。

皇甫晖眼看败局已定,形势也已然无法再控制,还是保命要紧,再次施展自己的逃命绝技,收拾残兵,迅速逃入了滁州城。

而在逃命的时候,皇甫晖还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没有忘记后面追击自己的尾巴,还命人毁掉了滁州城外清流河上的河桥,想给后周追兵制造点障碍。

可没想到,清流河河水的深度实在不够,根本挡不住对方的脚步,乱军之中,赵匡胤竟然率领部队硬生生地趟过了清流河,直抵滁州城下。

滁州因为欧阳修先生的一篇《醉翁亭记》而闻名天下,其琅琊山、醉翁亭也已然成了这座城市的名片。

文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恍如人间仙境。

实际上,关于滁州的地理形势,也同样可以用《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来形容:环滁皆山也。

当然,除此之外,当我们翻开地图时,还可以发现,相对于滁州的地理形势,滁州的地理位置也同样十分重要。

滁州在清流关的东南,而滁州的东南不到百公里处就是长江,长江对面就是南唐国都金陵。

可以这么说,清流关是滁州的门户,而滁州则是金陵的门户。滁州若然失守,则金陵必然震动。所以,李璟才会如此重视滁州的得失,派重兵屯聚于此,西北援寿州,东南卫京师。

现在,清流关这第一层门户已经失守,皇甫晖撤回了滁州大本营,不过这一次他已经退无可退,滁州若再失守,自己就要被后周军队赶到长江里喂鱼了,就算能侥幸过江逃回南唐,李璟恐怕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为今之计只有拒城坚守,让后周军队知难而退。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3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潇晓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第3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