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在李太后的配合之下,郭威率领大军顺利出征,我们再来看看滑州的人心惶惶是怎么回事。

郭威率大军走到滑州的时候,刘赟劳军的诏令送达,有人便开始在暗中传话,原话是这样说的:“我辈屠陷京城,其罪大矣;若刘氏复立,我辈尚有种乎!”

为什么说这个传言令人费解呢?

第一、屠陷京城是郭威带的队,有罪也是他最大,法不责众的道理,士卒们不会不明白。

第二、刘赟的诏令明明是慰劳诸军,并没有露出半点秋后算账的意图,士卒们为何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第三、拥立刘赟,大军出城之前就已众所周知,在汴梁的时候怎么不传这话?

这些疑点都指向一个答案:有人在幕后操控!

大军抵达澶州,然后突然发生哗变,郭威被黄旗覆身,这就更离奇了。如果郭威自己不愿意,他是完全可以做到风平浪静的。

治军严明、令行禁止是郭威的一大特点。还记得吗?郭威率大军刚刚进入汴梁,士卒们遵照先前的承诺四处剽掠,王殷一句话,郭威下令禁止,谁敢说一个不字?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郭威本人他是乐于见到这个场景的。那么,他是这个场景的总导演,还是被动的男主角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澶州兵变后,王峻、王殷的第一个反应是派郭崇威、马铎分别前往宋州和许州,一个去护驾,一个去巡检,那么疑点又出现了。

第一、郭崇威是郭威的亲信,王峻难道不知道吗?王峻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如此自摆乌龙?

第二、郭威谋反,最便捷的渠道便是占领汴梁,刘赟在宋州暂时并无危险,为什么还要派人去护驾?

第三、澶州兵变、汴梁阴云密布,关许州什么事?马铎去巡的哪门子检?

三个疑点只有一种解释,王峻、王殷是故意的,而且受人指使、早有预谋!

说到这里,这幕大戏的总导演应该已经浮出水面了。

没错,能指挥得禖hong王峻、王殷的,只有总导演郭威!

归纳一下,郭威导演的这幕戏是这样的:

首先,制造假情报,说得越严重越好,使自己有机会率大军出城。

然后,再派人在军中散布谣言,以刘氏复立之后,死无葬身之地的说辞蛊惑人心。

最后,心腹率领士卒哗变,拥立郭威为帝。

至于王峻、王殷则按原定计划派人控制刘赟、刘信,防止有人借尸还魂。

整个澶州兵变就是这样,不过还有一个细节要告诉大家,参加这次演出的有一位叫赵匡胤的龙套。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或许谁也没有想到,十年之后,龙套赵匡胤同志也会走向前台,将原剧本进一步加工和包装,成功导演了著名的陈桥兵变,创建大宋王朝。

翻拍大戏成为永恒的经典,但我们不应忘记作为先驱和奠基人的郭威同志。

历史,总是在更加精致地重演,你觉得呢?

好了,江湖人称郭雀儿的郭威,如今成功做上了皇帝,那么这个雕青天子又会将战乱频发的中原带往何处呢?我们拭目以待!

虽然篡位的手法很虚伪(实际上政治就是一门虚伪的哲学),但毕竟郭威不是一个残暴之人,为人尚算正直,能力也非常突出,名声也比较好。

故而,即便是取代了后汉,但郭威对刘承佑的母亲李太后还是毕恭毕敬,尊为昭圣皇太后。

当然,刘赟这个没有做过一天皇帝的准皇帝就没那么幸运了,不久之后便被郭威派人毒杀,死于非命。

晋阳城中做太上皇美梦的刘崇在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后悔不听李骧良言,在冰天雪地中痛哭流涕,南向大骂郭威,从此和后周互为死敌。

正月十六,也就是郭威称帝,正式建立后周的十天后,刘崇也在晋阳殿中称帝,国号仍称大汉,就是十国之一的北汉。

十国除了北汉,其他的都建立在南方,这和五胡十六国时正好相反,十六国除了成汉建立在西南,其他的都建立在北方。

不过,刘崇虽然也称帝,但仅仅是偏居河东一隅,地盘太小,只有区区十二州,虽东有太行山之险,但南却无泽、潞为屏。

由于难以和强大的后周相抗衡,所以刘崇便学起了前辈石敬瑭。当然,也没有做的那么出格,只是称辽穆宗耶律璟为叔父,希望借辽国叔父的力量灭周兴汉。

耶律璟此时刚刚平定耶律察割之乱,得以即位,巴不得有这样的老侄子,自然是欢喜异常,便学起老爹耶律德光那样,认下了刘崇。

只不过,刘崇的这声“叔父”自然也不是白叫的,目的就是想让耶律璟出兵帮忙,好在此时的耶律璟还不是那个我们熟悉的薈hong王,也想到中原趟趟,故而,便于这一年十月,出兵五万,会合刘崇亲自率领的两万军队来攻晋州。

大军压境,负责晋州防务的巡检使王万敢一面亲自指挥周军固守城池,一面赶紧向京师急奏。

此时,郭威登基仅数月,人情尚未尽服,自然不能让天下人小瞧,不禁骂道:“刘崇老儿想学石敬瑭,也不打听打听老子是怎么混出来的!”

随即任命王峻为征北大元帅,率军去教训辽国人和刘崇。

只不过,郭威虽然是意气风发,但王峻可不行,由于害怕辽军铁骑,刚刚走到陕州,便赖着不走了。

这下把郭威给气的,看来你个草包不行,只有朕亲自出马。

王峻胆子虽然小(要不怎么老跟郭威屁股后头转悠),但却十分有战略头脑,立刻上奏言道:“陛下千万不能离开京师,否则兖州的慕容彦超就可能乘虚而入,京师一失,陛下则大事去矣。”

郭威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澶州兵变时,慕容彦超没有表态,自己称帝后慕容彦超虽然表面上积极称臣,但他是刘氏的亲党,也不得不防。

左右权衡,郭威只好打消了亲征的念头,留在了汴梁,并命王峻不能再泡在陕州了,快点去晋州干正事吧。

王峻知道自己赖下去了,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去晋州。可没想到王峻的运气还真不错,正好赶上北军缺粮,天降大雪,老百姓都跑没了,北军一时抢不到粮食,所以干脆就撤回去了。

王峻犹豫了半天,才派马军都指挥使仇弘超等人去追杀刘崇,一直追到霍邑(今山西省霍县)才赶上,连砍带劈,北军大败,刘崇抱头鼠窜。

吃了一个大败仗,刘崇才真正领教到郭威的厉害,还是老老实实的在晋阳城待着吧。

正如王峻所言,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果然心怀不轨,他是刘知远的同母胞弟,和郭威根本就是两路人。后汉一亡,慕容彦超的特殊地位自然也就没了,慕容彦超越想越气,想来想去,与其跟郭威打马虎眼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干脆大旗一扯,反了他娘的!

广顺二年(公元952年)正月,慕容彦超公然在兖州公然造反。

得到军报,郭威冷笑一声:“狗奴才!早就知道你有这一天!”

随即诏令昭武军节度使曹英率军前去讨伐慕容彦超。只不过,曹英虽然打退了慕容彦超的几次挑战,但始终无法攻克兖州。

慕容彦超站在兖州城墙上得意的笑道:“姓曹的,有本事你就上来啊!”

曹英气的叫着慕容彦超的小名骂道:“阎昆仑,你丫别得意,别看你今天闹的欢,早晚要还的。”

双方一直耗到了四月份,曹英还没破城,郭威等的有些不耐烦了,便让三司使李谷留守汴梁,亲率大军来和慕容彦超算账。

在攻城之前,郭威先礼后兵,在城下劝说慕容彦超投降,或许能免去死罪。

可慕容彦超却连嘲带骂,甚至连郭威的祖宗十八代都不放过。郭威不再多说废话,下令攻城。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30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潇晓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第30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