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苏逢吉相当不爽,礼我都收了,你给我驳回来,让我以后还怎么收礼?

当然,杨邠的理由也很正当:国家草创,财政相当困难,官员能省则省,反正多半都是饭桶,用这么多干嘛啊?

苏逢吉屡屡遭驳回,有些急眼了,便暗中唆使户部尚书李涛上奏疏,提议将杨邠、郭威两位大佬外放到藩镇“捞外快”。至于枢密使之职嘛,就请苏逢吉、苏禹珪两位大臣代劳吧!

此言一出,刘承祐这边还没表态呢,得知消息的杨邠、郭威决定先发制人,跑到李太后面前便耍起了一哭二闹三上吊。

李太后被这两个人折腾得够呛,只好将刘承祐一顿臭骂。

刘承祐不敢接招,只好又推给苏逢吉。李涛倒是敢作敢当,说这事儿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人所为,与他人无关。

双方的第一回合,最终以李涛被免职而宣告结束,元老派暂时领先。

刘承祐挨了骂,知道李太后不怎么好惹,便更加重用杨邠和郭威,以此证明自己上次是多么无辜。

杨邠拿了大,而群臣也早就对直接领导苏逢吉、苏禹珪心存不满,也跟着瞎起哄。

杨邠、王章先后兼任宰相,郭威的枢密使转正,杨邠还兼任吏部尚书,苏逢吉、苏禹珪一下就被分了权。

为了进一步撇清嫌疑,刘承祐啥事儿都交给杨邠去办,其他几位宰相只能手插袖管、局外旁观。朝廷里无论大事小情,全由杨邠一个人说了算。

杨邠与苏逢吉从异岗斗争变成同岗竞争,双方很快便进入到了第二回合的较量。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初,辽军不断在边境制造事端,其实规模也不大,无非是即将开春,东北还是冰天雪地,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出来捞点外快而已。

但是,由于各地守军全都被辽军打怕了,纷纷闭城自守,任由辽军骑兵四处剽掠,甚至贝州、魏州等地都有辽军的骑兵在活动。

闻讯之后,刘承祐是大为恼火,国防形同虚设,这还了得!

根据历史经验,魏州地区不能有失,有必要派一位得力干将去坐镇。商议来商议去,群臣一致提议让郭威出马。

但是,此时的史弘肇却提出,郭威去魏州坐镇可以,不过枢密使的职务还得兼着。

苏逢吉一听就火了,哪有带着枢密使职务外放的啊,这不乱套了吗?

史弘肇不依不饶:你懂个屁!没个枢密使的头衔挂着,怎么在军地两方展开调度?调度不灵,怎么打胜仗?打不了胜仗,你苏逢吉负责?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由于此时的刘承祐还沉浸在李太后的阴影之中,所以自然得按史弘肇的意见办,郭威继续担任枢密使,驻镇魏州,兼任邺都留守、魏州节度使。

几天后,郭威带着内侄柴荣到魏州赴任,王峻担任监军,也一同上任。

这一回合,元老派再次完胜,二比零了。

前两回合还是围绕着政事展开,到了第三回合,就有一些无厘头的味道了。

有一天,王章出于好意,出面组织了一次聚会,想缓和一下两派水火不容的态势。酒过三巡之后,大家提议行酒令助助兴。但由于史弘肇不怎么会玩,所以客省使阎晋卿就在旁边教他。

苏逢吉也是嘴欠,于是便跟史弘肇开了一句玩笑,说旁边有个姓阎的,不用担心被罚酒。

此话一出,史弘肇的脸上当即乌云密布,将苏逢吉一顿臭骂,骂着骂着还想动手。苏逢吉眼急脚快,跳将起来就跑,史弘肇提着剑就往外追,最后被杨邠抱住了。

大家或许感到迷惑,苏逢吉的这句玩笑话并无不妥之处,为什么惹得史弘肇暴跳如雷呢?

原来,史弘肇的老婆姓阎,以前是一个陪酒的娼妓,这事儿大家虽然嘴上不说,但全都心知肚明。苏逢吉一时喝得高兴,竟把这茬给忘了,结果一句话顶在雷上。

这一回合由于起因太过离谱,很难说谁胜谁负,不过元老派在气势上,还是压过新生派一头。

不过,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元老派盛气凌人的势头,也未必能成为常态。

其实,哪一派得势、哪一派失势,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取决于刘承祐的态度。史弘肇、杨邠、郭威等人是刘知远钦定的辅政大臣,这不假,但随着刘承祐日益熟悉工作,昔日的辅政大臣极有可能成为新天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惊天大逆转,关键在于这些辅政大臣是否识时务。

辅政到一定时期,就理应归政,老捏着权力不撒手,是不是想让新老板给你腾位置?

那么,以杨邠为首的这些辅政大臣是否会功成身退、流誉后世呢?

我们说几件事,答案不言自明。

第一、太后的老朋友之子求补军职,被史弘肇斩杀。

第二、太后的弟弟李业,刘承祐拟擢升宣徽使,遭杨邠、史弘肇否决。

第三、在杨邠治下,刘承祐的亲信大臣聂文进、后匡赞、郭允明等人长期得不到正常升迁。

第四、刘承祐三年的服丧期结束之后,开始搞娱乐活动,优人得了一些随喜的赏赐,可一出宫就被史弘肇悉数没收充公。

第五、刘承祐想立宠幸的耿夫人为皇后,遭杨邠否决;耿夫人病亡后,刘承祐想以皇后之礼归葬,又遭杨邠否决。

看看,这哪有半点归政的意思?似乎没逼着李太后、刘承祐下野,已经够给刘知远面子了!

更令刘承祐难以接受的是,他跟杨邠、史弘肇议事,嘱咐他们要小心谨慎,不要让别人说三道四,杨邠一句话就把刘承祐给呛了回去:“有我们在,你小人家闭嘴。”

刘承祐难免有些犯迷糊:到底谁是爷?

一来二去的,刘承祐的态度发生了逆转。

首先,他生气,自己的动议屡屡被驳回,亲信也受连累而原地踏步。

接着,他恐惧,担心杨邠、史弘肇跟自己玩阴的,晚上在宫里睡觉,听见外面的作坊里传出打铁的声音,误以为发生兵变,紧张得一夜难眠。

最后,他嫉恨,亲信们不断煽风点火,刘承祐打算找机会抖一抖皇帝的威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刘承祐的态度发生逆转之后,新生派要扳倒元老派可谓易如反掌。

于是,苏逢吉便与李业等有后台之人形成了政治同盟,并声泪俱下地控诉史弘肇、杨邠等人的残暴罪行。

然后,李业等人再结合自身的悲惨遭遇,不断怂恿刘承祐对四大元老下死手。

由于经不住忽悠,刘承祐暗生杀机,便去找李太后商议。

李太后一听当时就吓傻眼了,差点儿摔倒在地,伸手摸了摸刘承祐的额头,颤颤巍巍地说道:“儿啊,你没什么事儿吧?这么大的事情,总该跟宰相商量商量吧?”

刘承祐原以为李太后会坚定支持他的英雄壮举,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只好甩下一句:国家之事,非闺门所知。

然后,拂袖而去。

说起来挺有意思,李业本是个大嘴巴,口风相当不严。有一天,在客省使阎晋卿家喝酒的时候,三两杯酒还没下肚,便将这件事向阎晋卿和盘托出。

阎晋卿一听也吓傻了:你们这是要逆天啊!

事不宜迟,阎晋卿草草打发走李业之后,只身前往史弘肇的府第报信。

可史弘肇在得知是当日聚会上的阎姓人来访后,居然闭门不见,进而失去了最后的转机。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3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潇晓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第3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