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十八道催促令发了下去,十八道解释传了回来,一会儿,高骈报告,我们这里下大雨了,把道都淹了,部队没办法开动。一会儿,高骈报告,天公不作美,接连大风,乱起沙尘一片,士兵眼都睁不开,只好驻营不动。再过一段时间,是上游涨水,江水汹涌,大军没办法前进,反正高骈总有借口。

当然,偶尔也有一两天好天气的,可不凑巧的很,高将军请了军师吕用之翻了翻黄历,然后向僖宗报告:”这些天不宜出兵啊!容易出事。“

僖宗当场吐血,可最终解释权在高骈手里,为之奈何!

其实高骈并不是在刻意搞军事拉练,他是在等人,等他的老大哥周宝。

周宝差一点就来了,听说高骈兄弟准备反攻长安,他是很兴奋的,这是好事,要是真的夺回了长安,这可是光宗耀宗,万古流芳的大功劳,他的履历表上正缺少这些东西。

于是,他连忙点起兵将,做好准备工作。准备会同高骈一起西行以救国难,好补上人生的缺陷。

可是,周宝渐渐发现了不对劲,他的这位老弟半天不动,对于这个问题,他决定去请教一下自己的幕僚。

伟大的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周宝是个好同学,他一问,幕僚就给他分析了:”高骈这个家伙是个野心家,就算他不是,吕用之也不是个好东西,早就想吞并江东了,他这回驻兵不前,怕是要打我们的主意吧。“

正在这时,有一封信证实了幕僚的猜想。

高骈在东塘等了快一百个日出日落,星明星熄,直等到花儿都谢了,周大哥却仍然没来。高骈有些等不急了,所以便写了一封信催促了一下,请周宝到自己这里来商量一下进军长安的具体军事行动。

周宝收到信后,冷冷一笑,给高骈回了一封信,在信里,他回顾了高骈家的辉煌历史:当年你们家爷爷就干过这种杀同事赚人家兵马的事,你敢玩点有新意的不?

高骈怒了,这算什么事,不过让你过来开个会,你就掀人老底,骂人爷爷。高骈连忙写了封回信,指责周宝:你忘了我现在还是南面反攻纵队的司令,知道什么叫军令如山么?

这要是太平年间,官大一级压死人,只可惜,现在处于乱世,手里有兵才是硬道理。周宝对高骈的警告不屑一顾,为了嘲弄对方,周宝又写了封回信:高司令,你忘了哥哥我也是节度使,手里也是有家伙的。我可不是你家的看门人。有本事,你来我这里,我们练练。

高骈与周宝这两位老相识,老兄弟自此舌仗之后,正式撕破脸皮成为仇人。而这两位老邻居在以后的日子时,不时隔江骂骂架,倒也打发了不少无聊的时光。

现在,周宝不会来了,刘汉宏也不是笨蛋,压根就没理武林盟主高骈的召唤书,高骈只好收拾收拾回家吧。

九月,高骈为自己的这次出征给出了最终的解释,他给僖宗上奏中说道:我想出兵扬州,收复长安来着,可是,周宝和刘汉宏挡在我面前不让我过去啊。

写完信后,高骈拍拍屁股,领着他的八万大军回扬州。

整整一百多天,八万大军消耗了无数的粮食,连一个贼兵都没看见,就打道回府了,这算什么回事?

搞得再次进入长安的黄巢都长出一口气:“嘘,原来是吓人的,害我虚惊一场。”这对黄巢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然而更好的还在后面,因为在一个多月后,黄巢将得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消息,一个差点改变其命运的消息。

猛人轮番登场—郑畋(三)』

黄巢在二进宫长安后,由于得知此前贼军撤出长安时,得到了长安百姓的热烈欢送,甚至还有些百姓拿砖头、瓦砾招呼贼军。所以去而复返对长安百姓也亲切“慰问”了一下,纵兵进行屠杀,长安城血流成河,称之为“洗城”。

六月,黄巢趁胜追击,再次向西进兵。黄巢不敢去惹郑畋,所以派了王璠去围攻兴平(今陕西省兴平市),击败了在此驻扎的邠宁节度使朱玫。朱玫被逼无奈躲在兴平城里不敢出来,只好派人去凤翔向郑畋求救。

凤翔:

郑畋正在喝酒,他的内心是无比的苦涩,他亦从来没有如此迷茫过。

自长安陷落以来,郑畋乐此不疲的拉拢各路藩镇,好不容易笼络住了他们,也收复了长安,造就了一片大好的形势。然而,顷刻之间就被白白葬送了。黄巢再度进入长安,也让郑畋感觉到收复长安恐怕真的是难比登天了。

想到这里,他心头涌起一股莫名悲伤。自己已尽人事,却仍不能挽救大势吗?他一饮而尽怀中酒,辛辣而痛心。一位五十有六的老者,一位百无一用的书生,他真的已经尽力了。各路藩镇在经此一役之后,也肯定不会再轻易出兵。

他面向长安,站在落日的余辉中,留下了孤独的背影。

大唐王朝只有一个郑畋。

朱玫的求救情报送到凤翔,郑畋在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派遣了凤翔的行军司马李昌言率本部军队前往兴平支援。然而,让郑畋更为头疼的还不止于此,贼军进攻兴平,证明黄巢对长安以西已经重拾信心。而此时的凤翔真的是一朝回到解放前,不仅士气极为低落,更为重要的是仓库也已经虚竭,给军士的犒赏较之先前也越来越少。

可偏偏屋漏尽逢阴雨天。李昌言率军赶到兴平后,王璠早已经撤退了。在兴平驻扎了一个多月后,李昌言感觉自己的机会将要来了。他在来兴平之前,已经听说了节度使府兵员很少的消息,所以他决定带兵回去趁机夺取凤翔。为了让兵士们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造郑大人的反,李昌言还故意以粮饷减少激怒部下。

十月,李昌言率领部众从兴平出发,回军袭击凤翔。郑畋听说李昌言造反了,差点没气晕过去,登上城楼向城下的士卒喊话,希望他们能回头是岸,士卒们都下马向郑畋下拜,说:“郑相公确实没有背负我们,事到如今也是迫不得已。”

事已至此,郑畋也知大势已去。与挽救这个王朝相比,自己的利益又算的了什么呢,于是他又向士卒们说:“行军司马李昌言如果能聚集军队爱护人民,为国家讨灭盗贼,虽夺得节度使旌旗,也可以说是顺守。”

李昌言造反成功,夺取了凤翔节度使之职,大喜之余,也顾不得如何处理郑畋了。失意的郑畋只带了几名随身侍从出发西赴成都行宫。

日西斜,那金黄的余辉映在沧桑的枯藤老树上,西去成都的斑驳古道显得落寞而又凄凉。郑畋相信终有一天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然而世间之事,太清楚便会太痛苦,那残酷的现实,往往能给人最大的打击。

来到成都后,郑畋再度为相,一年后,病逝于此。除了没做到光复长安,他做到了当年郭子仪所做的一切,因为他面对的唐朝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唐朝。在离开凤翔时,他就似乎明白了这一点,自己奔波呐喊,也不过是延缓一下唐朝的死亡而已。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潇晓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第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