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李迢身在广州,离被唐军包围的黄巢还远着呢,所以他压根就没搭理。黄巢的书信送去后,杳无音讯,说拿去擦屁股了都有可能。

崔璆可不一样,他就在黄巢的眼皮底下,万一为此得罪了黄巢,惹得黄大王不高兴,崔璆就得掉脑袋,所以崔璆立马就答应了。

“没问题,黄大王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它还是我的事。不管怎么样,您就放心吧。”

崔璆一刻也没有耽误,不单单是因为他怕黄巢怕的要死,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场祸乱,那在朝廷内还不得吃香的、喝辣的,就这功劳,怎么也得混个宰相吧,所以他极力申奏朝廷说:“这是平定匪患的最佳良机,黄巢只不过要一个节度使的官职,不要兵,不要粮,一个空头衔给他就是了。”

如果这是放在一年前,朝廷自然是一万个乐意。就算是真的接受黄巢的投降,给他一个节度使,打发了,也是偷着乐的事。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黄巢不是在中原闹事,而是在浙江、福建这样的烟瘴之所,并且还屡战屡败,几乎濒临绝境。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不许黄巢的请求自然便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现实不仅让崔璆大迭眼镜,就连黄巢都感到意外,于是,黄巢例外的又写了一封奏折,确切的说是降书,让崔璆呈给朝廷,而且这次是他亲自写的。

上次他让李迢帮忙,李迢没搭理他,所以黄巢在降书中请求为岭南节度使,让朝廷把李迢弄滚蛋。

降书虽然写的真真的,但不到万不得已黄巢肯定是不会投降的,不过,给自己留条后路也是有这个必要的,而且还可以借此拖延时间,了解了解朝廷的态度。

按说黄巢的头也低的够多了,都是出来混事的,何必连条活路都不给。但朝廷几经商议后,最后由田公公拍板表示同意接受黄巢的投降,也同意封官,但不是节度使,是什么官呢?

说起来都寒酸,率府率,守卫东宫的禁军小头目。也就是带个十几、二十人的小官,这和弼马温没什么区别。关键是孙大圣管的马要比黄大王管的人要多的多。

历史反复的告诉我们,谈判只能在双方实力相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此时的黄巢,没有资格!

所谓事不过三,被朝廷玩了两把的黄巢彻底恼怒了,俗话说: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既然朝廷非要赶尽杀绝,那就再也不会有任何想法了。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在铁与血的较量中,你不能将敌人消灭,对手就会将你毫不留情地除掉。

成王!or 败寇!

拼了!

这个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美仑美奂,是因为它总能在人们绝望的时候带来惊喜,这次黄巢中彩了,他成功了…

这年九月,在浙、福地区已经待了整整一年的黄巢趁唐军松懈,从福建突出重围,南下占领了岭南重镇—广州。

『成王!or 败寇!(二)』

广州是大唐王朝的海上丝绸之都,唐朝大部分的对外贸易都在此完成。黄巢发现这个东方威尼斯,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都有,包括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当然,这里更有他最喜欢的数不尽的金钱珠宝和进口洋物。

据说为了得到这些东西,黄巢还在这里搞了一次广州大屠杀,一次杀死了十二万人,这里面有不少来中国经商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这是不容抵赖的,因为在后来的记录里,不但有中国官方的资料认证,还有外国友人的描述。

外国友人都这么说了,黄巢的暴行基本已经板上钉钉。

其实黄巢也不否认,他只是被否认过,因为后来有很多人出书为他辩解,指出广州之屠纯属造谣,是诋毁起义军领袖。

其实,黄巢才不在乎呢。这会,他正躺在节度使府内,满怀嘲笑的看着李迢,心说:“好小子,你也有今天。”黄巢并不想杀李迢,因为留下他还有很多用处。

“只要你向朝廷上表,表奏我为广州节度使,我可以饶你一命。”

李迢很平静回答:“我世代蒙受国家的恩典,亲戚当官的布满朝廷,我宁愿被斩断手腕,也决不为你草写表文。”

“既然你冥顽不灵,那就送你上路吧。”

黄巢实在是想不通为何李迢已是阶下之囚了,却依然那么有底气,他更是忘不了李迢临死之前那嘲弄般的眼神。

好好活着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黄巢不明白,一个人的气节和尊严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体现出来的。那种无惧于生死的底气,来源于两个字:道义!

可道义又是个什么玩意?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近四百年后,舍身取义的南宋丞相文天祥在遗书中给出了最佳答案!

这是黄巢所不明白的,纵然他也曾苦读过圣贤之书,可日后他还将会遇到更多坚持道义之人,黄巢相信自己能够寻找到答案,他更坚信自己能够击败这个所谓的道义!

不过,在此之前,他又将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因为在占领了广州,杀掉了李迢,发了一笔横财后,黄巢并没有几分喜悦之色。因为在此前他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他没有在这里混过。

没混过的意思就是,人头不熟,地方不熟,什么都不熟。

在唐朝岭南一道比较荒凉,广州稍微可能好点,但其它地方就比较惨了,基本上没人。而且湿度大,瘴气比较严重,所以黄巢占领广州后,高骈压根就没有再进军的意思,只要守住长江中下游一带,让黄巢自己饿死,或是得瘟疫死去吧。

高骈的想法如此,事实也大致如此,由于黄巢此前屠杀了十数万人,尸体没能及时处理,这一年,疫病大为流行,不少起义军将士染上了疫病,情况十分严重,短短一个月时间,死者甚至多达十之三四。更严重的是起义军将士大多来自山东、河南等地,不适应南方气候、思乡等诸多原因,导致起义军士气极其低落。

黄巢混得实在太惨,可以算得上穷途末路。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对黄巢说:“大哥,难道我们要老死岭南吗?”这个人是尚让,一个自从王仙芝死后就一直跟随他的大将。

黄巢没有说话,但黑瘦的脸上竖毅如初,深陷的眼窝精光外射,他知道尚让要说什么,他需要他说出来:“说吧,兄弟,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虽然我已知道你要说的一切。”

告诉我,你也曾失去很多;告诉我,你也害怕寂寞;告诉我,你也思念家乡。

尚让从来没有怀疑过黄巢,无论是在江西,还是在淮南,或是从福州到广州,他一直相信黄巢会领着他们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可问题是,他们离家乡越来越远了。尚让用低沉的声音说道:“您难道忘了我们在北方还有大事要干吗?”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潇晓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第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