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没有人能够被无休无止地索取,大唐王朝的庶民们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藏。这时,有人站出来造反了!这样还不造反,难道憋着劲去造飞机?

那是封建社会贫苦人民的唯一选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谁愿意造反?谁愿意打仗?但在需要活不下去的时候,这就是唯一的道路!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就是宿命!

他们别无选择!

其实无论是饥荒,还是造反,本来这一切都和黄巢没有半毛钱关系,世代贩盐的黄巢自然不会被饿死。纵然外面打的昏天黑地,还是饿殍遍地,黄巢都可以关上门,哼着小曲,一日三餐,有酒有菜。但是,随着饥荒的不断扩大,情况不一样了。老百姓们吃不上饭,自然也就没闲钱买盐。

这样,黄巢的饭碗也没了。

黄巢终于明白了,这份看似超有前途的职业,也终究不是公务员,不是铁饭碗。眼瞅着自己就要破产了,有酒有菜的生活一去不复返,马上也要归属流民之流了,官府还要例行收盐税。

这种摆明了不给活路的行为,彻底激怒了黄巢。此时的黄巢也终于体会到了那些饥民的感受了,当绝望和饥饿来临时,人都是一样的,都是恐惧的。

科举落榜后,命运终究还是没有放过黄巢,它要和他开一个巨大的玩笑!

走投无路的黄巢可以说来到的是人生的岔路口。他已经没有其它路了,名落孙山也就罢了,就连想要老老实实的当个盐贩,这也不行!

此刻的黄巢仰望天空,天空依旧是那么阴暗,于是一个念头在他的心中浮现出来,要么成就霸业,要么就兵败战死!

终于他作出了决定!

谁让我死,我就让谁先死!

反了!反他娘的!

一个平凡的人之所以会被后人铭记,就是因为他敢于做出不平凡的事。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造反这种事绝不会像今天的房地产开发商一样,喊喊口号就完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黄巢在作出这一可能会掉脑袋的决定之前,心里一定经历过千百次的斗争!

没有人不畏惧死亡,没有人是天生的勇者!

只有被逼无奈,面对恐惧,并最终战胜恐惧的英雄,他叫黄巢!

而此时恰巧同为私盐贩的王仙芝和尚让等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王仙芝还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传檄诸道,斥责唐朝吏治腐败、赋役繁重、赏罚不平等罪恶。

这年五月,黄巢在再三思量后,在冤句(今属山东菏泽市)与弟弟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了,并积极响应王仙芝。就此,一场把唐王朝半个身子埋进坟墓的起义正式爆发了。

黄巢起兵之后,规模迅速扩大起来。本来加上自己和直属亲戚只有八个人的黄巢,瞬间集中了数千人。

六月的山东和河南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因为这里的小麦已经成熟了。但唐朝乾符二年的这里却是看不到小麦的,唯一能够看到的是遍地的死尸,还有纷飞的战火。

整个山东、河南一带民变四起,杀掉知县只能算起步,而且杀完、抢完还不散伙,经常到处流窜,到哪抢哪。这种抢劫团伙史书上称之为流贼,而我们通常会给它冠以起义军的雅号。

起义军的特点是四处跑,四处抢,抢完就跑,打一枪换个地方,虽然组织性不强,但昨天抢完今天就能走,昨天被抢,今天就可以抢别人,成员流动性很大,但他们有着固定的领导者,这个人就是王仙芝。

『盐贩子的“革命”之路(一)』

俗话说:牛皮不是吹的。不得不承认,作为起义先驱,精明强干的王仙芝还是颇有些能耐的,率领起义军接连攻陷了濮州(今河南濮阳)、曹州(今山东菏泽)等地后,又击败了前来镇压的官军。

王仙芝取得大胜,一时间名震海内。当时在山东地面上还流传着一句谶语,说是“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客观来说,这句谶语很有煽动性,气势十足,近四百年后,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时,便抄了过来,不过他们发挥了点想象力,改成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不久之后,王仙芝迎来了黄巢。两军会合后,协同作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弟兄们一起闯天下,几乎是以雷霆之势横扫山东、河南等地。这两位盐贩子,联手奏响了大唐溃散的序曲,敲响了王朝覆灭的丧钟。

王仙芝与黄巢的起义军不仅声势浩大,而且连战连捷。朝廷惊恐之余,立即诏令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五镇节度使进击起义军。并由天平节度使宋威为招讨使“剿匪总指挥”,节制河南诸镇,统一作战。

因为史籍中没有具体的记载的缘故,所以很难判断这五镇节度使到底有多少人,战斗力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双方的实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王仙芝与黄巢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流动战术,率军进围沂州(今山东临沂)。

不过,令王仙芝和黄巢没想到的是沂州这个看似普通的地方,可不是块好啃的骨头。

初生牛犊并非不怕虎,而是不知虎的可怕!

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七月,也就是黄巢起义的第二年,此时的起义军已经在沂州周围瞎转悠了好几个月之久了,但就是望着高高的城墙没有办法。

原因在于起义军中的大多数人均属流民,作战时都是以数量堆质量。但是遇到这种长期的攻坚战,数量再多也没有办法。而且数量多吃的也多,本来山东已经闹灾了,起义军规模还一再扩大,仗可以说是越打越没劲。

王仙芝和黄巢没办法,起义军在沂州瞎转悠,一点辙也没有,这时候天平节度使宋威率大军赶到了沂州城下。

这是王仙芝和黄巢第一次面对朝廷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正规部队,同时,这也将是他们俩第一次大规模的溃败。

宋威能够当上节度使,足以证明他有着他的成功奥妙,但是从他日后的表现来看,他的军事才能着实太差,但幸运的是,王仙芝和黄巢这哥俩更差,而且他们手下的根本算不上兵!

人多,嘴杂,通讯不畅,既没无线电,也没大喇叭,所以当宋威杀过来的时候,他们乱七八糟折腾了半天,甚至连人都没招齐。

这样,结局就只有惨败了。

不过,王仙芝很聪明,脑子也够灵活,他没有慌乱,毕竟他在人数上占有巨大的优势,只要能有足够的时间集结好部队,就有宋威这小子好看。

可没想到的是,自从吃了一个败仗后,流言蜚语便迅速蔓延开来了,王仙芝一面集结他的部队,一面开始明白,顷刻之间他已经快所剩无几了。

眼看兵败如山倒,再这么下去就要歇菜,王仙芝和黄巢撒腿就要跑。小弟们全都跑了,做老大的也别闲着了,跑吧!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潇晓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第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