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十一、梁初局势(8)

潞州之围和夹寨之战,是后梁初年梁晋之间的一场决定河东存亡的大战,也是晋王李存勖继位之初奠基礼,而在梁晋大战之际,全国各地军阀也在展开着你死我活的缠斗。

先说蜀王王建。

王建,字光图,陈州舞阳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比朱温大五岁,时年六十岁。《五国故事》记载,其家世代以卖炊饼为生。黄巢起义后,王建参加了唐忠武军(治所今河南省许昌市),在一次与义军的战斗中,王建的坐骑倒毙,割开马肚子,见肚子里面有条蛇,王建“由是自负”。黄巢攻下长安之后,命令朱温领兵进攻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唐忠武军监军杨复光命令小将鹿晏弘率领忠武军八都(每都一千人)反攻,王建为其中一都领兵将领。唐军收复长安后,杨复光去世,八都兵四散而去,此后,鹿晏弘率领八都兵准备入川迎接唐僖宗,行至山南,赶走了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勖,鹿晏弘自称节度使,任命王建等人担任各地刺史,但又不让他们前去赴任。王建与韩建率领三千人逃离山南入川,被田令孜收为养子,将他们所领之兵分为五都,由他俩与同为八都将的晋晖、李师泰、张造统领,号称“随驾五都”。等唐僖宗回到长安后,王建等人又统领神策军。唐僖宗刚回到长安,田令孜就与王重荣因盐池专卖权发生冲突,王重荣向李克用求救,双方发生战事,田令孜裹挟唐僖宗再次逃离长安,来到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田令孜自知不为天下所容,遂自请辞去观军容使,入川担任西川监军,投靠其兄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推荐杨复光堂兄、枢密使杨复恭担任观军容使。杨复恭与田令孜是政敌,等杨复光上任后,就把田令孜一党包括王建在内的五都将排挤到地方当刺史,以王建为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唐僖宗回京之后,以杨复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壁州是山南西道的辖郡,杨复恭与王建二人相互猜疑,王建不安其位,纠集山蛮攻克了同为山南西道辖郡的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和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杨复恭无力约束。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节度使顾彦朗原与王建相识,给其军送去粮食进行慰问,西川(治所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节度使陈敬瑄担心双方结成一体,就派人召王建前来,王建大喜,遂领兵前往。谁知陈敬瑄中途改变了主意,王建大怒,遂领兵强攻成都,大肆劫掠西川各州。

唐昭宗即位后,顾彦朗担心王建会进犯东川,就建议朝廷赦免王建,将陈敬瑄调往别处,另任命朝廷大臣担任西川节度使。唐昭宗原本就对田令孜家族心怀不满,遂任命宰相韦昭度取代陈敬瑄。陈敬瑄不受代,双方发生战争,王建反而出工不出力,坐观双方成败。等唐军无法击败陈敬瑄,王建又迫使韦昭度将符节交给自己,自己名正言顺地讨伐起陈敬瑄,并顺利拿下成都,自称西川留后。

史称:王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又以彦朗婚姻之旧,未果行。”不久,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去世,其弟顾彦晖继任留后。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复恭命令绵州刺史杨守厚夺去了唐廷任命顾彦朗的符节,并进攻梓州(东川治所,今四川省三台县),顾彦晖向王建求救。此时,王建已经有了吞并东川之心,他暗中叮嘱众将在击败杨守厚之后,趁顾彦晖到军中慰问之际将其拿下。西川军队击败杨守厚后,谁知王建之言传到了顾彦晖的耳中,顾彦晖就称病不再出城劳军了。到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李茂贞主动拉拢顾彦晖,双方结成盟友,不久,王建发兵在利州大败东川、凤翔联军,顾彦晖求和,与李茂贞断绝了关系。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邠宁节度使王行瑜、镇国节度使韩建、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联合进逼京师,诛杀宰相韦昭度、李溪,并打算废黜唐昭宗。李克用在河东起兵勤王,王建也以勤王之名出兵山南西道,相继占领了李茂贞控制的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蓬州(今四川省仪陇县)、渠州(今四川省渠县)。等朝廷赦免李茂贞后,王建又把矛盾对准了顾彦晖,借口其没有起兵勤王命令部将前去讨伐,并包围了梓州。次年,在唐昭宗的命令下,王建撤军。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王建再次出兵攻打东川,唐昭宗下令王建罢兵,但王建不从,十月,梓州城破,顾彦晖自杀,王建遂兼并了东川。天复元年(公元901年),韩全诲劫持唐昭宗来到凤翔,朱温领兵入关,围困凤翔。王建表面上与朱温搞好关系,暗中却与李茂贞往来,叮嘱李茂贞坚守城池,不要与朱温议和,谎称自己将领兵相救,实际上,王建是在拿李茂贞当挡箭牌,自己趁机分兵夺取了李茂贞在山南西道的各州县,等到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后,王建又趁李茂贞势力薄弱,夺取了李茂贞秦州、陇州等地。部将建议王建趁机消灭李茂贞,但王建没有答应,称:“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庸,但名望很高,实力削弱,也足以自守,可以作为己方的屏障。”朱温夺占山南东道和荆南之后,原荆南节度使赵匡明逃到成都,王建因而又夺得了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峡州(今湖北省宜昌市)、万州(今重庆市万州区)等地。

王建听说朱温篡唐后,曾一度联合弘农王杨渥一起讨伐朱温,但响应者寥寥。见唐朝兴复无望,王建又给李克用写信一起称帝,但遭到李克用的拒绝,王建就撕下虚伪的面纱,决定自立为帝。

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九月,王建召集将佐们一起讨论称帝之事,众人纷纷表示赞成,他们说道:“大王虽然忠于唐朝,可是现在唐朝已经灭亡了,这就是所谓的上天授予的如果不取,反会带来灾祸啊!”唯独冯涓一人建议王建暂且以蜀王的身份代行皇帝职权,号令臣下,他说道:“这样一来,等唐朝再次中兴,您也没有失去当臣子的责任,况且,如今奸贼(指朱温)还活着,我们更不宜与之同流合污。”王建不听,冯涓遂闭门不出了。最终,王建采纳了安抚副使、掌书记韦庄的建议,率领成都军民大哭三天,于九月二十五日,即朱温篡唐后五个月,登基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

九月二十七日,王建任命前东川节度使兼侍中王宗佶为中书令,以韦庄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以阆州防御使唐道袭为内枢密使。蜀主王建虽然认字不多,但是喜欢与读书人在一起谈古论今,也略微懂得治国理政之理。当时,很多士大夫家族都逃到蜀地避难,王建对他们都很礼遇,提拔他们当官,命其恢复唐朝的典章制度,因此,蜀国保留了很多唐朝遗风余韵。王建的长子、校书郎王宗仁从小就因病残疾,不堪任职,王建遂加封次子、秘书少监王宗懿为遂王。

开平二年一月一日,王建驾临兴义楼。一位僧人挖掉自己一只眼睛献上,王建深受感动,下令供养一万名僧人吃饭以回报。翰林学士张格劝谏道:“小人物无缘无故毁坏自己的肢体,赦免其罪过就算便宜他了,不宜再对其褒奖,以伤风败俗。”王建才作罢了,五日,王建晋升韦庄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九日,王建去成都南郊祭祀天神。十日,他宣布大赦,改元为武成元年。

王宗佶在王建的诸多养子中间年纪最长,又屡立战功,当上中书令后,自恃功劳很大,逐渐专权跋扈。唐道袭当上内枢密使后,王宗佶仍然直呼其名,这让唐道袭心怀不满,但在表面上反而对其更加恭顺。王宗佶还大肆结党,培植自己的势力,也逐渐令王建警惕起来,到次年(公元908年)二月,王建遂加封王宗佶为太师,夺去了他的实权,又任命户部侍郎张格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格,字承之,是前唐朝宰相张濬的儿子。张濬被朱温害死后,张格辗转来到蜀地。《旧五代史》称:“格有文章,明吏事,时颇称之。”但《资治通鉴》却说,张格担任宰相,大多迎合王建,遇到才能超过自己的,总要想方设法予以排挤、打压。二月二十三日,前蜀军队攻克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活捉后梁任命的刺史张瑭。

王宗佶罢相之后,心怀不满,暗中招募死士,阴谋发动政变。他给王建上表认为:“臣官居大臣,又是长子,国家之事,休戚与共。如今,陛下尚未册立太子,这肯定会成为动乱的根源。陛下如果认为王宗懿才能足以继承大业,就该早早举行册立大殿,并任命臣为元帅,统领各军。如果陛下认为世事艰难,王宗懿还年幼,臣岂敢再谦让不已,不负担起更大的责任!陛下既然已经登基,军旅之事就该交给臣子。臣请求陛下给臣设立元帅府,铸造六军印信,凡是征讨调派之事都交给臣全权负责。太子早晚去宫中问安,臣领兵护卫四周,万代基业即可建立,请陛下定夺。”王建看后,顿时大怒,但隐忍不发,征询唐道袭的意见。唐道袭回答:“王宗佶有很高的威望,内外官员对他都很害怕,足以统领众将。”王建听后,更生疑心。

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三月二十八日,王建把王宗佶召入宫中问话,可是,王宗佶却一脸傲慢。王建反复劝说,可王宗佶就是不听,也不退下,盛怒之下,王建命令身边的卫士当即将其打死,接着又将其同党御史中丞郑骞贬为维州司户,卫尉少卿李钢贬为汶川县尉,并在途中赐死。杀掉王宗佶之后,王建就册立次子、遂王王宗懿为太子。

王建听说后梁夹寨大败后,遂派部将领兵与岐王李茂贞的军队会合,组织其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向雍州(今陕西省西安市)发起进攻,晋王将领张承业也领兵响应。开平二年六月三日,朱温任命刘知俊为西路行营都招讨使,领兵抵御。十七日,刘知俊与佑国军(今陕西省西安市)节度使王重师一起在幕谷(今陕西省乾县西北)大破岐王军队,蜀国和岐王的军队这才退去。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7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7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