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枭雄之家
朱温(朱全忠、朱晃,为方便记忆,以下仍称朱温)的母亲王氏在朱温即位之前就去世了。
《北梦琐言》记载,还是在朱温刚刚当上宣武节度使时,派人前往刘崇家迎接母亲王氏。王氏见状,根本不信,吓得躲藏了起来,并对别人说:“朱三穷困潦倒,品行不端,早已当了强盗,也不知身死何处,他自己岂能换取富贵?你们肯定是弄错了,大帅不是我的儿子。”使者反复说明朱温离开家乡、投降朝廷、建立战功之状,王氏听了,触景生情,泪流满面,才信以为真。等王氏来到开封,朱温亲自出城迎接,王氏也被唐朝晋封为晋国太夫人。朱温非常高兴,设宴款待母亲,席间,气氛热烈,他对母亲自夸道:“朱五经(指其父)一辈子辛苦,学习儒学,也没个一官半职,如今他有个儿子当上了节度使,可谓无愧祖先了!”王氏见儿子这么说自己的父亲,顿时一脸不悦,过了很久,她才对朱温说道:“你能混到这一步,确实才智超群,然而你的品行未必就赶得上你父亲。朱二(指朱存)与你一起落入贼军(指黄巢义军),死在边荒之地,留下孤男幼女,艰难度日,你却没有抚恤孤幼之心。就算你才智超群,其他方面也没什么可取之处。”朱温听后,流泪谢罪,当即派人将自己的侄儿、侄女们都召到了开封。
朱温对母亲还是非常孝顺的,每天早晚要侍奉母亲进餐,在母亲面前从未稍稍变脸。朱温个性刚强bao躁,果于杀戮,王氏经常劝诫,救活了很多人。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秋,王氏在开封享福八年后,得了重病。术士们占卜认为:“回到故乡吉祥。”朱温遂将母亲送回老家午沟里,不久,王氏就在家乡去世了。
除了母亲王氏之外,朱温的原配妻子张氏对他影响也非常大。《北梦琐言》记载,张氏是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富家小姐,其父张蕤曾担任过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刺史。朱温年少时就听说过张氏非常貌美,内心倾慕,但因二人地位悬殊,根本无缘相识。等到黄巢占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之后,派遣朱温进驻同州,竟然在乱军中遇见了被掳掠的张氏。朱温旧情复燃,以娶妻之礼将张氏娶了过来。张氏贤明知礼,朱温对她非常敬重,遇到军国大事,一定先跟张氏商议后再做出决定。朱温往往盛怒杀人,张氏经常出面相救。《新五代史》记载,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在朱温之母去世十三年后,张氏也因病去世了。此处存疑: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唐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年初,当朱温刚刚轻松占领河中,就传来了张夫人病危的消息,朱温匆匆从河中赶回大梁,由此判断,张夫人极有可能是在天复元年去世的,而《新唐书》误记为天祐元年。另外,从其他史料中反映,张夫人在世时,尚能约束住朱温,而等张夫人去世之后,朱温遂开始淫乱无道起来,而朱温强占杨崇本之妻,也恰恰在天复元年之后、天祐元年之前,似乎也说明了张夫人是在天复元年去世的。
朱温有两个哥哥:朱全昱和朱存。
朱全昱,是朱温的长兄,一直与母亲王氏在家务农。等朱温富贵之后,他也被朱温接到了大梁。由于朱温已成为唐末举足轻重的军阀,唐朝也晋封朱全昱为安南节度使(遥领)、同平章事。朱全昱就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农,毫无才能,言行举止还很失态,到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朱温自请免去朱全昱的职务,以太师身份退休,朱温篡唐后,加封朱全昱为广王。朱温虽然当上了皇帝,可朱全昱全然不顾朝廷规矩,经常喊朱温“三”或者“朱三”,朱温碍于情面,对他这个大哥也是无可奈何,而朱全昱也不喜欢住在大梁,经常回老家居住,二人的关系十分平淡。史书称朱全昱“无他材能,然为人颇长者”(《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一》)。据《五代史阙文》记载,朱温篡唐后,在宫中设宴款待家人。酒酣耳热之后,一家人一起赌博。朱全昱拿起骰子,用力掷下,骰子掉了一地,盯住朱温大喊道:“朱三!你一个砀山草民,趁天下饥荒跟着黄巢当强盗,天子重用你当上了四镇节度使,富贵已极了,你凭什么灭了他老李家三百年的江山社稷,称王称朕,我不忍心看见我们朱家灭门断种啊!还赌什么赌!”《玉堂闲话》记载稍有不同,称朱全昱拿着骰子不掷,盯住朱温连声喊:“朱三!”朱温脸色很是难看。朱全昱说道:“你爱它这么大的官职,将来我们朱家能平安吗?!”说完大怒,把赌具摔到地上,数日之内都是愤怒不已。
朱存与朱温一起投奔黄巢义军,在岭南作战时,朱存战死。
朱全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朱友谅、朱友能和朱友诲。朱存在家中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朱友宁、朱友伦。相对于朱全昱的三个儿子而言,朱存的两个儿子朱友宁和朱友伦都自幼聪明,在军中屡立战功,但二人却都在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死去了。朱友宁是在六月领兵进攻青州王师范的战斗中,落马被杀的,仅仅不到四个月,其弟朱友伦也于十月在长安与人打马球时,也落马而死了。
朱温本人有七个儿子,分别是:朱友裕、朱友珪、朱友璋、朱友贞、朱友雍、朱友徽、朱友孜,还有三个养子朱友恭、朱友文、朱友谦,到朱温登基时,朱友恭已被朱温所杀,朱友裕也已经死去。
朱友裕擅长骑射,为人宽厚,很得士卒之心。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昭宗返回长安后,朱温任命长子朱友裕担任镇国(治所华州)节度使,该年,朱温的两个侄儿朱友宁和朱友伦相继死去,次年,即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温命令朱友裕率领数万步骑对付李茂贞和杨崇本,但不久朱友裕就得病了,十月,在梨园(今陕西省淳化县)去世了。
朱友恭,原名李彦威,寿春人。从史料记载上看,他应该与朱友裕年龄不相上下,很小的时候就追随朱温,因他非常伶俐,被朱温收为养子,起初起名朱克让,后改为朱友恭。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朱温命令长子朱友裕率领十万大军讨伐武宁(治所徐州)节度使时溥,朱友裕虽然包围了彭城(即徐州),面对时溥的挑战,却坚壁不战,朱友恭偷偷给朱温写信说了朱友裕的坏话。朱温大怒,派人给都指挥使庞师古送信,命其接管军队,并追究朱友裕玩寇之罪。幸亏书信误送到朱友裕的手上,朱友裕大吃一惊,弃军逃回砀山老家,藏匿在伯父朱全昱家中。事后,经过张夫人的调解,朱温才消了怒气。朱友裕不死,朱友恭其实已经危险了。十一年之后,到了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温密令氏叔琮、朱友恭等人弑杀了唐昭宗,而后杀人灭口,再将二人赐死。氏叔琮死前大喊:“你出卖我的性命,想堵上天下人的嘴巴,可是你把神灵、道理放在何处!”《北梦琐言》记载,朱友恭(已恢复李彦威之名)临刑则诅咒道:“老天如果有知,来日此人也将与我今日一样!”
朱友文,字德明,原名康勤,长相俊美,能言善辩,又好学,擅长作诗,朱温遂将其收养为子。朱温担任四镇节度使后,朱友文被其任命为度支盐铁制置使,负责后勤工作。朱温称帝后,把自己在东都的宅邸改为建昌宫,负责原有四镇的税收,由朱友文担任建昌宫使。每次朱温前往洛阳,就任命朱友文担任东京留守,给他看家。
朱友谦,字德光,许州人,本名朱简。其祖父、父亲在许州、陈州军队中担任小校。唐末大乱中,朱简曾落草为寇,后在陕州(治所今河南省陕县)节度使王珙手下当兵。王珙后被部将李璠所杀,李璠投降朱温,朱简又杀死李璠(一说李璠未死,逃到汴州),朱温任命其为陕州留后。天复年间,唐昭宗迁都洛阳,朱简因奉迎之功被晋升为检校侍中。朱简自愿请求当朱温的养子,朱温遂将其改名为朱友谦。开平元年,朱温将其调任河中节度使、检校太尉,后又晋升为中书令,封冀王。
朱友珪,小字遥喜,其母原本是亳州军妓。唐光启年间(公元885-887年)中,朱温领兵进攻亳州,将其女召来侍寝,一个多月后,将要弃之而去,此女称自己怀孕了。朱温素来对张夫人很是忌惮,听了此女之言,也不敢把此女带回大梁,就在亳州就地安顿下来。十月后此女生下了朱友珪,消息传到大梁,朱温大喜,遂给此子取名遥喜,后来才带回大梁。
朱温的第四子朱友璋、第五子朱友贞、第六子朱友雍、第七子朱友徽、第八子朱友孜(一作朱友敬),其中,朱友璋、朱友雍、朱友徽,后来不知所终;朱友贞是张夫人所生,就是后来的后梁末帝;朱友孜,是重瞳子,因此颇为自负,自以为应该当皇帝,后梁末帝时,朱友孜曾试图刺杀末帝,失败后被杀。
朱温登基后不久,就追尊自己的高祖、曾祖、祖父为皇帝、皇后,追尊父亲朱诚为烈祖文穆皇帝,母亲王氏为文惠皇后。加封大哥朱全昱为广王;加封儿子朱友文为博王、朱友珪为郢王、朱友璋为福王、朱友贞为均王、朱友雍为贺王、朱友徽为建王;加封朱全昱三个儿子朱友谅为衡王、朱友能为惠王、朱友诲为邵王;追封二哥朱存及其二个儿子,朱存为朗王、朱友宁为安王、朱友伦为密王;追封自己的长子朱友裕为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