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荆南:又称南平国。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后梁朱晃任命部将高季兴担任荆南节度使,朱晃去世后,高季兴断绝了与后梁的臣属关系。后梁末帝为了荆南不被分割出去,加封高季兴为渤海王。后梁灭亡后,高季兴面见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他被后唐封为南平王,后唐明宗时,高季兴又与后唐翻脸,投入了吴国的怀抱。天成三年(公元928年),高季兴(南平武兴王)去世,长子高从诲继位,是为南平文献王。不久,荆南又重新投入后唐怀抱。荆南处于交通要道,是南汉、闽国、楚国向中原王朝进贡的必经之地,高从诲经常派人扣留使者,劫掠财物。等诸国前来索要或发兵讨伐时,他又会如数退还财物,毫无羞愧之色,因此被人称为高赖子。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高从诲去世,第三子高保融继位,是为贞懿王。高保融继续采取结好中原王朝的政策,并将政务都交给弟弟高保勖处理。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高保融去世,其弟高保勖继位,建隆三年(公元962年),高保勖去世,高保融长子高继冲继位,次年,宋发兵进攻湖南,途径荆南时,高继冲请降。荆南灭亡。荆南存续期间为四十年。

北汉:乾祐四年(公元951年),郭威建立后周时,后汉原太原节度使刘崇自立,是为北汉世祖,他沿用后汉年号,史称北汉。刘崇结好契丹,自称侄皇帝。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刘崇趁后周驾崩之际,出兵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后周世宗领兵迎战,在高平之战中大破刘崇。同年,刘崇病死,其次子刘承钧(北汉睿宗)继位,仍然采取依附契丹的政策,天会十二年(公元968年),刘承钧去世,其养子刘继恩继位,是为北汉少主。不久,北汉发生内讧,顾命大臣郭无为杀死刘继恩,迎立刘承钧的另一个养子刘继元为君,是为北汉英武帝。刘继元继位后,杀害了刘氏宗族全部子孙。广运元年(公元974年),宋军进攻太原,没有得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军卷土重来,刘继元投降,北汉灭亡。北汉存续二十九年。

细说两宋、蒙元史—四百年的雍容华贵与颠沛流离

(试写于2018年7月2日)

目录

一、重用匡胤

公元960年,是五代十国最后一个王朝后周世宗显德七年。

后周世宗郭荣(原姓柴)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主。他从显德元年一月继位到显德六年六月去世,一共在位五年六个月。在这短短五六年间,他恩威并用,树立个人威信,整顿军制,改变五代骄兵悍将之风,组建起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武装力量,在政治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整顿科举制度,修订法律,勤俭节约,打击贪官污吏,兴修水利,降低税赋,改善百姓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的发展,后周国力得以恢复和加强。接着他相继收复了被后蜀占领的关西地区,又征服了南唐江北十四个州,迫使南唐割地求和,南方已定,他决定北伐辽国,收复幽云十六州,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可惜的是,天不假英雄之年,在北伐初战告捷、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周世宗郭荣竟突然得病,后周不得不撤军。不久,郭荣就病逝了,年仅三十九岁。

有因才会有果。后周在世宗时期兵威赫赫,除了内政修明之外,与高平之战后世宗的整军有着很大的关系。周世宗整军的思路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充实禁军,走精兵之路;另外一个是加强对禁军的控制,把这支精兵交给忠于自己的人手里。

五代时期的禁军发展有一个过程:后梁时期的禁军主要包括六军和侍卫亲军,后梁六军名号来源于唐六军。虽说都是六军之名,唐六军是指左右龙武、羽林、神武六军,实际上只有三个军号,只是分为左右而被称为六军,而后梁的六军军号则分别是:龙武、羽林、神武、天武、英武、天威。侍卫亲军是四军,分别是龙骧、天兴(控鹤)、神捷(拱宸)、神威(广胜)。后唐建立后,庄宗整编了禁军,创设了侍卫马军(军号为捧圣)、侍卫步军(军号为严卫)、控鹤军,控鹤军守卫皇宫,形成了禁军三足鼎立的格局,后唐末帝李从珂时期,又将侍卫马军的军号由捧圣改为彰圣,侍卫步军的军号由严卫改为宁卫。后晋、后汉时期,禁军制度变化不大,只是在后晋建立后,侍卫马军军号又由彰圣改为护圣,侍卫步军军号由宁卫改为奉国。后周建立后,侍卫马军军号改为龙捷,侍卫步军军号改为虎捷,后周郭威时期出现了殿前都指挥使和殿前军,与侍卫马步军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后周禁军分为两大系统:殿前司、侍卫司,两司各自又分为马步两军,其中殿前司分为:铁骑军(马军)、控鹤军(步军)以及皇帝的贴身卫队诸如内殿直、散指挥等所谓的“班直”兵马。侍卫司分为:龙捷军(马军)、虎捷军(步军)等。五代禁军内部组织结构,由于史料阙如,已很难准确说出,所幸的是,宋朝军队沿袭五代,通过了解宋朝禁军的内部结构,大约也可以看出五代禁军内部组织体系。根据《宋史,职官六》记载:殿前司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这三人是殿前司的最高长官,下辖马军和步军,马军又分出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枪班、东西班、散直、钧容直、捧日各军指挥(相当于营),步军分出御龙直、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及天武各军指挥(相当于营),骑兵各班设置都虞候、都指挥使、都军使、都知、副都知、押班;步军中的御龙直、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四直设置一个四直都虞候,每个直之下各设置本直的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候。班直是皇帝最贴身的卫队,而殿前司的骑兵和步兵主力则是骑兵中的捧日军和步兵的天武军,各自分为左右两厢,有一个总的统兵官叫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每一个厢又有本厢的统兵官都指挥使。每厢下辖有军、指挥、都三级单位,一般来说一厢十个军、一军五个指挥、一个指挥五个都,每个都一百人,但实际上兵力都不足,每军(相当于师长)设置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相当于营)设置指挥使、副指挥使,每个都设置军使(相当于连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侯、承局、押官。

宋代取消了侍卫司,也就没有了侍卫司的最高长官,侍卫司原属的侍卫亲军马军和侍卫亲军步军各自独立。侍卫亲军马军设置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这是整个马军的最高长官。马军有龙卫等军,各自分为左右厢,每四厢设有四厢都指挥使(相当于司令),各厢又有各自的都指挥使(相当于军长),每军也有都指挥使(相当于师长)、都虞候,每指挥使设置指挥使(相当于营长)、副指挥使,每都设置军使(相当于连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候、承勾、押官。侍卫步军的情况大体与马军相同。只不过每都的长官(连长)不叫军使,而叫都头。

由于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对于新继位的君主而言,很难保证前朝保留下来的侍卫马步军能够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些官兵都是历朝沿袭下来,父子相承,加之内忧外患频仍,除非遇到像后唐庄宗等实力强大的君主可能进行彻底的整军,其他君王只能采取姑息政策,不敢触动这些人的利益,因此,在五代不少阶段里,就形成了将骄卒惰的情况,到了后周时期,侍卫军已经是多羸弱之兵,战斗力并不强,不仅如此,他们内部还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骄横跋扈,不听从指挥,遇到强敌,不是逃走就是投降,如果再不整顿,不仅毫无用处,而且还尾大不掉,直接危及皇帝的权威。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7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7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