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六百四十、大中初年(5)

吐蕃论恐热在西面与尚婢婢交手失利后,曾于大中元年想趁唐朝国丧东进,企图把自己在西面的损失,在东面给补回来,谁知,唐军早有准备,将他打得落花流水,到大中二年年底,凤翔节度使崔珙上奏称,所属唐军击破吐蕃,收复了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清水过去隶属于秦州,宣宗下诏以秦州尚未收复,清水暂时隶属于凤翔。

论恐热见唐军不是好惹的,又转过头来往西边打。大中二年,他派遣部将恭罗急藏率领两万人马西进,尚婢婢派遣部将拓跋怀在南谷(今甘肃省渭源县西北)给其迎头痛击,论恐热之军大败,主将恭罗急藏投降。南谷惨败之后,不甘心失败的论恐热决心孤注一掷,他率领全军西进,打算与尚婢婢决一死战。大中三年(公元849年)二月,论恐热进驻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市),尚婢婢进驻河源军(今青海省西宁市)。尚婢婢的众将都打算一举将论恐热消灭,但尚婢婢却说:“不行。我军屡屡获胜之后,都轻视敌人,而我们的对手却已走投无路,要以死相拼,现在与其交战,恐怕会失利的。”众将不从。尚婢婢知道众将此去肯定会战败,他率领本部人马驻守河桥,严阵以待,果然,众将一与论恐热交手,就战败了。尚婢婢迎回败兵,焚烧了河桥,逃归了鄯州(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

论恐热西进之后,陇西地区出现空虚,唐军趁机向西发起攻击,收复失地。大中三年二月,吐蕃下辖的秦州(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北)、原州(今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安乐州(今宁夏自治区中宁县东北)三州以及石门(今宁夏自治区固原市西北五十里)等七个关隘向唐军投降。宣宗下诏以太仆卿陆耽为宣谕使,并命令泾原、宁武、凤翔、邠宁、振武各军出兵接应。到六月,泾原节度使康季荣上奏告捷,称已经占领了原州以及石门、驿藏(今宁夏自治区固原市西)、木峡(今宁夏自治区固原市西南)、制胜(今宁夏自治区隆德县东南)、六磐(今宁夏自治区隆德县东北)、石峡(今宁夏自治区固原市西北七十里)六关。七月六日,灵武节度使朱叔明领兵占领了安乐州。十三日,邠宁节度使张君绪夺取了萧关(今宁夏自治区同心县)。二十三日,凤翔节度使李玭夺取了秦州(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北)。宣宗下诏命令邠宁军队推进到宁州(今甘肃省宁县),以接应河西的军事行动。

八月四日,宣宗下诏改安乐州为威州。刚刚被唐军收复的河陇百姓有一千多人来到长安,叩见皇帝。八日,宣宗在延喜门接见大家,百姓们欢呼雀跃,解下胡服,换上汉服,长安军民都非常兴奋,高呼万岁。宣宗下诏:“招募百姓开垦三州、七关的土地,五年之内不交纳田租,从今往后,判处流放的京城罪犯就流放到这十个地方。邻近的灵武、邠宁、凤翔、泾原四道将士能在防区耕种的,政府配发耕牛、种子;温池(今宁夏自治区灵武县东南)的食盐全部用于边疆之用,交由度支部门处置。镇守三州、七关的将士,都加倍发给衣服、粮食,每两年换防一次。沿途设置岗哨,凡是商人往来经商以及守边将士子弟传递家书的,各关镇不得阻挠。山南西道、剑南西川边境被吐蕃占领的州县,两地也应量力收复。”十月,西川节度使杜悰上奏称收复了维州(今四川省理县)。年底,山南西道节度使郑涯上奏称收复了扶州(今四川省南坪县)。

大中三年,唐军轻松收复了三州七关,让唐宣宗的威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擅长做表面文章的他,让刚刚归顺的河陇百姓们扶老携幼、长途跋涉来到长安,向他表达感谢之情,其实就是为了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而已。唐军收复了三州七关,是因为自己强大了吗?不是。收复这三州七关全都是唐宣宗的功劳吗?也不是。唐朝固有的社会矛盾因此而解决了吗?没有。唐宣宗认真思考过如何去解决唐朝内部固有的矛盾了吗?也没有。就在宣宗得意于唐军收复了三州七关的同时,唐朝内部的卢龙和徐州就接连发生了两次兵变。

大中三年四月,卢龙上奏称节度使张仲武去世,军中拥立其子节度押牙张直方担任留后。不久,宣宗就接受了现实,批准张直方担任留后,六月,又正式任命其为卢龙节度使。然而,这位张直方却是个残暴之人,非常喜欢打猎,令军中不堪其苦。张直方听说军中将要作乱,就假借出猎之名,带上全族老少逃归了长安。军中又推举牙将周綝担任留后,张直方来到京师后,被拜为金吾大将军。次年八月,周綝又去世了,军中又推举押牙兼马步都知兵马使张允伸为留后,朝廷也只好同意。

张仲武去世的次月,徐州也发生了兵变,乱兵们驱逐了节度使李廓。李廓是敬宗宰相李程之子,年少有志于功业,但却屡屡落第,他长于作诗,与贾岛是好友。元和十三年进士及第,历任鄂县令、刑部侍郎、颍州刺史、武宁节度使。李廓不能治军,军镇混乱,右补阙郑鲁曾经上表详述徐州军政混乱之状,并警告说:“臣担心新麦未熟,徐宁必定会乱,速派良臣为帅,以救此一方百姓。”宣宗不以为然,果然徐州发生了兵变。宣宗回想其郑鲁之言,将其提拔为起居舍人,并任命义成节度使卢弘止担任武宁节度使。武宁将士们素来骄横跋扈,尤其是“银刀都”这支特种部队更甚,屡屡驱逐主帅。卢弘止来到军镇后,都虞候胡庆方又暗中策划叛乱,卢弘止将其诛杀,安抚其余部众,军镇这才安定下来。

宣宗表面上想学宗皇帝,但从骨子里并不喜欢听谏言。河东节度使王宰在大中三年上半年入朝,送给朝廷权贵们很多财物,想让朝廷给自己个“使相”之职,改任自己为宣武节度使。新任宰相周墀却认为不可,最终,王宰未能如愿,只好怏怏回镇。驸马都尉韦让(宪宗第五女汾阳公主之夫、宣宗姐夫)想当京兆尹,周墀又说京兆尹的人选必须既要有才能,又要有名望,韦让的打算又落空了。当宣宗一心要开疆拓土之时,周墀又予以劝谏,给宣宗泼了一头冷水,由此令宣宗很不高兴。大中三年四月,宣宗任命其为东川节度使,而晋升御史大夫崔铉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兵部侍郎、判户部魏扶为同平章事。翰林学士、驸马都尉郑颢对宣宗说:“周墀因直言而拜相,又因直言而罢相,会令人心不服。”说得宣宗很不好意思,遂加周墀为检校尚书右仆射,此后,周墀前往东川上任,大中五年去世。

周墀免相后,大中三年唐宣宗的朝中重臣就剩下了:白敏中、马植、崔铉、魏扶四人。闰十一月,宰相们以朝廷收复了河湟之地,请求宣宗上尊号。宣宗说道:“宪宗一直有心收复河湟,因中原用兵,壮志未遂而去世,如今朕只是完成了父皇的遗愿而已。你们商议一下加顺宗、宪宗两庙的尊号,以彰显我父祖的功烈。”不久,宰相们就拟定了顺宗和宪宗的尊号,追谥顺宗为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宪宗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宣宗大中三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大家都看到的收复河湟,另外一件是被贬崖州的李德裕死了。前者让大唐在整个一年都笼罩在一种虚假的祥和之中,宣宗仿佛已建立了不世之功,而唐帝国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强国,回到了贞观、元和之年;而后者却没有人看到,但是,这二者发生在同一年里,似乎给人一种隐喻的意味,一方面是虚假的强大和祥和,引得人们忘记了社会固有的矛盾,另一方面是这个时代最清醒的人凄凉地离世了,挽回大唐国运的最后机会就此丧失。社会固有的危机和矛盾:君王短视、宰相无能、藩镇跋扈、朋党内讧、宦官专权、佛道再兴、良臣已死等等,丝毫没有消除,大唐国运正消无声息地调转方向,向它灭亡的深渊缓慢而又坚定地前行,因此,这一年就像是整个宣宗一朝一样,只不过是唐朝灭亡之前的一次回光返照,将这一年作为划分中晚唐的界限是再适当不过的了!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7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7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