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二、讨平泽潞(2)
会昌三年四月李德裕提出辞职,五月,武宗就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崔铉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而且,崔铉的这次任命非常奇怪,完全出于武宗本人的决定,根本没让宰相、枢密使知道!五月的一天夜里,武宗召来翰林学士韦琮(韦乾度之子),让他起草晋升崔铉的诏书,绕过了宰相和枢密使。时任枢密使的是刘行深和杨钦义,二人都比较老实,一些年老的宦官纷纷嘲笑二人道:“这都是因为这两个人胆小怕事,坏了以前的规矩。”
几年来,刘从谏招降纳叛,整修军备,其邻近军镇也都暗中防备着他。为了筹措资金,刘从谏征收马税和商业税,每年收入五万串钱,又贩卖铁器、食盐,每年也收入数万钱。他还授予一些商人军职,让他们前往各道,以出使之名行交易之实。这些商人们有了刘从谏这个靠山,趁势作威作福,欺凌各地的将士,惹得大家都非常不满。到会昌三年,刘从谏一病不起,病中,他对妻子裴氏说道:“我一颗忠心对待朝廷,而朝廷却不明白我的真心,各道也不和我们一心。我死后,如果让别人来主持本镇,我们家就没活路了啊!”就与幕僚张谷、陈扬庭策划效仿河朔三镇那样,让其弟弟右骁卫将军刘从素的儿子刘稹担任衙内都知兵马使、侄儿刘匡周担任中军兵马使、孔目官王协担任押牙亲事兵马使、家奴李士贵担任使宅十将兵马使,又让亲信刘守义、刘守忠、董可武、崔玄度分别统领亲兵。
不久,刘从谏就去世了,刘稹秘不发丧。王协替刘稹策划道:“我们应当像宝历年间(当时刘悟去世、刘从谏继位)那样,不出百日,朝廷的正式任命书一定会送来。我们只需恭敬地对待监军,重重地贿赂中使,不要向四邻出兵,城中暗中戒备即可。”刘稹派遣押牙姜崟来到长安,请求朝廷派遣御医给刘从谏治病。武宗派遣中使解朝政带着御医来到昭义镇探望。刘稹又逼迫监军崔士康上奏称,刘从谏病重,请求任命其侄儿刘稹担任昭义留后。武宗派遣供奉官薛士幹来到昭义镇传话:“朕担心刘从谏还没有好转,认为应该前往东都治疗;等病情稍微好转,朕将另有委任。现在要派刘稹进京,朕一定会给其高官厚禄。”
武宗召集宰相们商议昭义镇的事情,宰相们大多认为:“还没有彻底消灭回鹘的残余部众,如果再讨伐泽潞,国家财力不支,请求让刘稹暂且主持泽潞军务。”朝廷谏官以及群臣们纷纷上书,都赞同这一观点,唯独李德裕反对道:“泽潞的情况与河朔三镇不同。河朔三镇很久以来已习惯了割据一方,人心很难在短时间内挽回,因此,历朝以来都把他们置之度外。泽潞则邻近朝廷心腹之地,泽潞军素来号称忠义之师,昔日曾击破朱滔,生擒卢从史。当时,朝廷大多任命文官担任此镇统帅,像李抱真,他是首位节度使,德宗尚且不允许他传之子孙,令李缄护送其灵柩回京。敬宗不问国事,当时的宰相又没有长远的打算,刘悟死后,姑息迁就,竟然把节度使一职交给了刘从谏。刘从谏张扬跋扈,屡屡上书胁迫朝廷,如今临死之际,又把兵权擅自交给不懂事的娃娃。朝廷如果又予以认可,那么各地藩镇谁不想效仿?朝廷的威信和号令还有谁听从呢?”
武宗问道:“爱卿有什么办法,保证一定能成功呢?”
李德裕回答:“刘稹依仗的就是河朔三镇,只要镇州和魏博两镇不支持他,就可以了。朝廷如果派遣重臣前往游说镇州的王元逵和魏博的何弘敬,明确告诉他们,自从非常事变(指德宗建中三年四王二帝事件,迄今已六十年)以来,历朝皇帝都允许三镇世袭,这已经成为惯例,所以,你们与泽潞(指昭义镇)不同。如今,朝廷将要对泽潞用兵,不打算进攻泽潞镇下属的太行山以东的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磁州(今河北省磁县)、洺州(今河北省永年县)三个州,这三个州就交给你们两镇攻取。再通令两镇官兵,等平定叛乱之后,朝廷一定重重有赏。如果两镇听从朝廷命令,不从中作梗,那么就一定能够消灭刘稹。”他还说:“如果师出无功,臣自请受罚,不要连累了李绅和李让夷等人。”
武宗听了,很是高兴,说道:“我与德裕的意见一致,决不后悔!”于是,朝廷就定下了讨伐刘稹的基本方略,朝中反对之声随之销声匿迹了。
李德裕之所以说只需镇州和魏博不捣乱就可以了,是因为:一是幽州不与昭义接壤,地处偏远;二是节度使张仲武是会昌元年刚刚上任的,对朝廷还是心存感激的。确实像吴仲舒说的那样,张仲武“年五十余,兼晓儒书,老于戎事,性抱忠义,愿归心阙廷”,在讨伐回鹘之战中,张仲武立下大功,唐僖宗时的宰相郑畋甚至说张仲武“会昌时功第一”,因此,李德裕判断张仲武肯定不会支持刘稹。何弘敬是原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的儿子,原名何重顺。大和三年,文宗讨伐横海节度使李同捷后,想趁得胜之师,顺便将魏博史宪诚调离,由李听继任节度使,将魏博也纳入直接听命于朝廷的藩镇,但史宪诚在临行前搜刮了军镇财物,惹恼了本镇将士,引发魏博军乱,杀死史宪诚,逼退李听,推举衙内都知兵马使何进滔为留后,文宗无奈只好承认。何进滔在位十一年,将魏博镇治理得井井有条,到文宗开成五年,何进滔去世,军中推举其子何重顺为留后。当时武宗刚刚继位,就承认了既成事实,会昌元年正式任命其为节度使。会昌三年二月,武宗又给其赐名为何弘敬。如前所述,王元逵是前任成德节度使王庭凑之子,大和八年王庭凑去世,王元逵继任。他继任之后,一改其父张扬跋扈之风,对朝廷非常恭顺,每年都要向朝廷贡奉很多财物。文宗为了拉拢他,还在开成二年将绛王李悟(宪宗第六子)的女儿寿安公主(即文宗的堂姐妹)嫁给了他,拜他为驸马都尉。当时,诗人李商隐听说后,还写了一首《寿安公主出降》予以嘲讽此事:“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武宗命令李德裕起草送给王元逵和何弘敬的诏书,李德裕在诏书中写道:“泽潞一镇,与你们二位的情况不一样,你们二位不要自以为替子孙打算,想与泽潞互为唇齿,只需替朝廷立下功劳,自然能泽披后世。”武宗看了草稿,连连称赞道:“就该这样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又给张仲武送去诏书,主要内容是要求他“回鹘余党尚未全部消灭,塞上还有很多威胁,朝廷交你全权处理。”王元逵和何弘敬收到诏书,都战战兢兢,表示听从朝廷的命令。
解朝政来到上党(昭义镇总部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后,刘稹对他说:“相公病危,无法跪拜诏书。”解朝政想冲进房内一看究竟,兵马使刘武德、董可武脚踩门帘,站立两旁,不让他进去。解朝政担心有变,急忙走出屋外。刘稹送给解朝政数千串贿赂,又派遣牙将梁叔文入朝谢恩。薛士幹进入昭义境内后,闭口不提刘从谏的病情,暗示朝廷已经知道刘从谏已死。昭义都押牙郭谊等人率领大批军队赶往龙泉驿(今山西省屯留县西北),迎接薛士幹一行,当面请求按照河朔三镇的办法,让刘稹担任节度使。他们又一起来见监军崔士康,提出同样的要求,崔士康胆怯,不敢提出反对意见,于是,刘稹这才在众人的搀扶下出来宣布刘从谏已死的消息。薛士幹最终也没能进入昭义衙门,刘稹也没有接受朝廷的命令。解朝政回京后,武宗大怒,将其杖打一顿,发配到恭陵(高宗之子李弘坟墓)守陵。朝廷方面囚禁了姜崟、梁叔文,四月二十二日,武宗下令停止朝会,哀悼刘从谏,下诏命令刘稹护送刘从谏的灵柩返回东都;又召见刘从素,命其写信劝说刘稹,但刘稹不从。二十九日,武宗调忠武(今河南省许昌市)节度使王茂元担任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节度使,以邠宁节度使王宰为忠武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