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十二月二十九日,魏博、义成军送来俘获的李师道都知兵马使夏侯澄等四十七人,宪宗全部赦免,放归俘虏他们的各个行营安置,还说道:“如果家中有父母、想回家的,从优发给费用放归,朕要杀的,只有李师道一人。”淄青军中将士听后,纷纷向官军投降。当初,李文会和哥哥李元规都在李师古的幕府里,等李师古去世后,李师道继位,李元规就告辞离去,李文会因是李师道的心腹而愿意留下。李元规临行时,对弟弟说:“我离开此地,会非常安全,你留在这里,一定会突然富贵而招致大祸。”等官军四面杀来后,淄青军队处处被动,将士们纷纷喧哗,说:“高沐、郭昈、李存给司空献出忠心,李文会奸佞,杀害高沐,囚禁郭昈、李存,才召来此祸。”李师道不得已,只好让李文会代理登州刺史,把郭昈、李存召回幕府。

此外,宪宗末年,回鹘人派遣合达干来到长安,诚恳向唐朝求婚,宪宗基于联合回鹘、打击吐蕃的策略,最终答应了回鹘人的请求,下一步,与回鹘和亲,也是摆在穆宗面前的一件大事。

再次,岭南问题还没解决。安南都护桂仲武来到安南,杨清发兵拒绝接纳,但杨清为人非常残暴,弄得部下离心离德。桂仲武派人拉拢其下属酋长,数月之间,纷纷归降,桂仲武由此也拥有了一支七千人的军队。但朝廷方面见桂仲武进展缓慢,以为他是有意逗留不战,就将其贬为安州刺史,而以桂管观察使裴行立接任安南都护。裴行立行至海门就死掉了,与此同时,安南将士发生兵变,逮捕杨清,开城迎接桂仲武,桂仲武遂将杨清杀死。朝廷又恢复了他的安南都护一职。到十二月,容管上奏称击破黄少卿一万余众,攻克三十六个营寨。当时,就黄峒蛮问题,国子祭酒韩愈上书称:“臣去年被贬岭南,对黄峒蛮问题非常了解。他们没有城池可居,依山凭险,自称洞主,平日里也各有各的营生,有难时就聚集一起。过去邕管经略使都不很称职,既不能以德安抚,又不能以威压服,欺负、劫掠人家,才招致怨恨,遂攻陷州县,侵犯平民。他们有时报私仇,有时贪图小利,时聚时散,没有长远打算,成不了大事。前不久之所以发兵讨伐,都是裴行立和阳旻二人的主意,此二人并无深谋远虑,全是为了邀功求赏,也在于他们只是看到蛮人分散时力量薄弱,才竞相献计。用兵两年来,他们前前后后一共上奏称杀死或俘虏的不下二十余万人,如果数字不假的话,叛贼早已没有了,可是迄今叛贼照旧,足见二人是在欺骗朝廷。容管和邕管经过这番折腾,已十室九空,长此以往,臣担心岭南一道再无平静之日了。发兵以来,叛贼也受到很大损失,以情理而论,他们也一定厌倦了战争。叛贼居住之地非常偏僻,就算把他们杀完,朝廷控制了那里,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如果趁着改元,赦免他们,派人安抚,他们一定会望风归顺,然后,挑选有威信的人担任经略使,假如处置得当,自然永无叛乱之事了。”但穆宗却没有采纳。

五百八十五、逢吉当国(2)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宰相李逢吉也想通过郑注来巴结王守澄。

李逢吉派自己的侄儿李仲言给郑注送去很多钱,请求与王守澄结识。李仲言是郑注一类人,也能言善辩,王守澄一见之下,顿时非常高兴,从此以后,李逢吉就与最有权势的宦官王守澄拉上了关系,有了宦官集团的支持,李逢吉在朝中就更是如鱼得水了。李逢吉除了引荐牛僧孺为相、巴结王守澄之外,还在朝中结成了以李仲言、张又新、李续之、张权舆等人为核心成员的朋党,史称,他们“内结宦官,种支党,丑沮日闻”。李仲言,字子训,后改名为李训。年轻时考中进士,为太学助教,后担任河阳节度使幕僚。他身材魁梧,善于辩论,但好说大话,自以为是,因善于谋划深得叔父李逢吉的信任。张又新,字孔昭,为工部侍郎张荐的儿子。元和进士,历任左右补阙,本性阴险邪恶。

在王守澄专权期间,曾经得罪过宦官集团的柳公绰就被调出了朝廷,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柳公绰得罪宦官还是由于长庆元年讨伐幽州镇州过程中,朝廷向前线派出的中使太多,致使驿马不够用,干扰了地方百姓的生活,当时担任京兆尹的柳公绰就向穆宗提出要明确限定中使的人数。穆宗就命令中书省制定法规,并取消了对驿马站官员们的惩处,因此宦官们都怨恨柳公绰。不久,柳公绰就被调任吏部侍郎、御史大夫、礼部尚书、尚书左丞,到长庆三年五月,他又被调出京师,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柳公绰路过邓县时,发现两位下级官吏犯了法,一个犯了贪污罪,另一个犯了玩弄法令之罪。人们都判断柳公绰一定会下令杀掉那个贪污的人,结果柳公绰却下判词称:“贪污之官犯法,法令仍在;舞文之奸吏犯法,法令就没有了。”遂诛杀了舞文之人。

大体而言,柳公绰是倾向于牛党的,这是因为,当初李吉甫与裴洎先和后交恶,而柳公绰与裴洎私交很好,等李吉甫再次拜相后,就把柳公绰贬为湖南观察使。有了这一层过节,柳公绰自然不会倾向于李德裕,到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牛僧孺被罢相,改任武昌节度使,途径襄阳时,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的柳公绰仍然以军礼参见他,下属劝阻,柳公绰却说:“牛僧孺刚刚罢相,节度使敬重牛僧孺这位前宰相,就是在敬重朝廷。”

李逢吉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后,就开始大肆排挤裴度起来。此时,河朔再失,王智兴割据徐州,朝廷威信进一步降低,人们都希望裴度能够再度掌握大权,削平叛乱,而李逢吉等人却竞相散布流言,把方镇叛乱的缘由推到裴度身上,他们无非是说裴度主战,令这些节度使们自疑,从而发动叛乱,甚至他们会把裴度说服王庭凑、朱克融等人作为裴度与叛军勾结的罪状,来诬陷裴度。当时,朝廷上有十余人上书替裴度说话,但穆宗却听信了李逢吉的话,于长庆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将裴度贬出朝廷,任命为司空、山南西道节度使,并不兼任平章事。史称,“属时君荒淫,政出群小,而度竟逐外籓。”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73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73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