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转眼就是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南方发生严重的旱灾,唐宪宗派遣左司郎中郑敬等人担任江、淮、二浙、荆、湖、襄、鄂等道宣慰使,赈济灾民。临行之际,宪宗告诫他们:“朕在宫中用一匹帛,都要登记在册,唯独赈济百姓,花多少钱都可以,你们要体会朕的心意,千万不要像潘孟阳那样只会游山玩水!”宪宗还打算下诏大赦,翰林学士李绛、白居易上书认为:“要想把恩惠遍及百姓,不如减免百姓们的税赋…内宫宫女除了承担洒扫任务之外的,数量尚多,应当释放她们出宫,一方面节省经费,另一方面也顺应人性…请求严禁各道横征暴敛,向朝廷进奉…岭南、黔中、福建当地的风俗,往往掳掠良民充当奴婢,请求朝廷下诏严厉禁止。”元和四年闰三月三日,唐宪宗采纳了李绛和白居易的建议,下诏对全国囚犯予以减刑,免除百姓税赋,释放宫女,杜绝进奉,禁止掳掠贩卖人口。十三日,天降大雨。李绛上书道贺称:“事发之前就考虑在先,就不会忧虑;事情出现以后而忧虑,也于事无补了。”

继任命裴洎为宰相之后,新年伊始,宪宗又将碌碌无为、与旧宦官集团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郑贬为太子宾客,改任正直的给事中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曾任徐州节度使张建封的幕僚,后被德宗召为秘书郎。宪宗即位后,李藩被改任吏部员外郎,后晋升为吏部郎中、给事中。在任期间,皇帝所下诏书有不妥之处,李藩就在黄纸背面进行批注。小吏说:“应该另外写一张纸。”李藩回答:“再写一张纸那叫文状,怎么说批敕呢!”裴洎遂向宪宗称李藩有宰相气度。李藩性格直爽,忠心耿耿,知无不言,宪宗对他很是敬重。一次,宪宗曾询问宰相:“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家给人足,有的却家国贫困,这是什么原因呢?”李藩回答:“古人说过:节俭就富足。富足源于节俭。假如君王不看重珠玉,只鼓励农桑,那么百姓就不会学一些奇技淫巧,民俗也归于本分,百姓富足了,君王怎会不足?国库也自然就充裕了。假如君王不惜民力,喜欢珠玉,上行下效,风俗变得奢侈,本末倒置,衣食就会逐渐匮乏,那么百姓就贫困了,百姓一旦贫困,君王怎能富足?自然国家也就困顿了,盗贼也就趁机而起。希望陛下从自己做起,移风易俗,则天下就有福了。”宪宗说道:“勤俭节约,是我的本心,贫富之源,确实如你所言。需要君臣相互勉励,始终如一,一旦有奢侈苗头,还望你们极力劝谏。”宪宗又问:“祈福禳灾之说是真的吗?”李藩回答:“顺道则吉祥,不道就大凶。如果所为不道,又能求什么福报呢?”史称:“籓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至此,大唐朝中高官分别为:司徒杜佑;司空于頔;宰相裴洎、李藩;度支盐铁转运使李巽(兼任吏部尚书、四月去世)、李鄘(六月入朝以刑部尚书兼任);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第五从直。李巽精于吏职,就算下属在千里之外,他也是了如指掌;宪宗继位后,曾下令凡是王叔文一党,即便遇到大赦也不得酌情调往内地,李巽知道王叔文一党、郴州司马程异也很会理财,就建议宪宗:“请弃瑕录用,擢为侍御史,复为扬子留后,累检校兵部郎中、淮南等五道两税使。”宪宗也答应了。程异到任后,除弊兴利,迅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由于他显示了非凡的才能,后来又被调入朝任太府少卿,历迁太府卿、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充盐铁转运副使。李巽虽然工作突出,但多年前他落井下石,促成德宗将窦参赐死,一直被人所诟病。本年四月去世,终年七十一岁。李巽去世后,宪宗又改任河东节度使李鄘担任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诸道盐铁转运使。宪宗即位后,任命李鄘担任京兆尹,当时京师治安非常不好,李鄘“擒奸禁暴,威望甚著。”给宪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快宪宗就将他任命为凤翔节度使。过去凤翔镇也冠有“神策行营”军号,新任将帅要去神策军中尉那里拜谒。李鄘看出了宪宗意欲削弱宦官权力的心思,他接受任命后,就上书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宪宗顺水推舟,就下诏将凤翔军去掉了“神策行营”之号,凤翔军就此从神策军中独立了出来。本年三月,李鄘又接任严绶担任河东节度使,但仅仅过去两个多月,宪宗又把调回了朝廷,把财政大权交给了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李鄘传》称:“鄘前在两镇,皆以刚严操下,遽变旧制,人情不安,故未几即改去。”显然,李鄘在贯彻宪宗限制监军权力、压缩宦官集团空间方面受到了强大的阻力,引起两镇的不满,为了避免出现大的动荡,宪宗不得不暂时选择了妥协,将他调回朝廷。李鄘返回朝廷以后,宪宗就把灵盐节度使范希朝调到太原,担任了河东节度使。宪宗即位之后,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关系开始改善,本年,吐蕃再次求和,裴洎、李藩也建议宪宗答应,宪宗最终同意了,命祠部郎中徐复出使吐蕃。与吐蕃的关系回暖,摆在宪宗面前的首要任务就变成了平定各地藩镇,因此,边镇的重要性相对降低,邻近河北藩镇的河东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去年,范希朝在灵州(今宁夏自治区灵武县)时,还招降了勇猛的沙陀军,军力得到很大提高。沙陀军的战斗力很强,吐蕃人将他们安置在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一带,每次遇到军事行动,都以他们充当先锋。回鹘与吐蕃翻脸之后,占领了凉州,吐蕃人怀疑沙陀人怀有二心,打算把他们再迁往河外。沙陀人听说后非常担心,其酋长朱邪尽忠及其儿子朱邪执宜遂率领三万部落准备投奔唐朝。他们沿着乌德犍山(说法不一)一路向东,行了三天,吐蕃追兵赶到,沙陀军边打边走,从洮水一直转战到石门(今宁夏自治区固原市以北),一共打了数百回合。朱邪尽忠在激战中被杀,沙陀人死伤惨重,最终,朱邪执宜率领残余部众近万人、骑兵三千人逃到灵州,向唐军投降。范希朝闻讯,亲自率领唐军赶赴边境迎接,将他们安置在盐州(今陕西省定边县),为他们购买牛羊,增加他们的收入。宪宗下诏在盐州设置阴山府,以朱邪执宜为兵马使。不久,朱邪尽忠的弟弟朱邪葛勒阿波又率领七百人向范希朝投降,宪宗下诏以其担任阴山府都督。从此以后,灵盐镇每次出征,都令沙陀军参战,所向无敌。范希朝担任河东节度使以后,朝廷高层认为,把沙陀军放在灵武,接近吐蕃,担心他们会出现反复,况且他们的部众很多,恐怕会影响到边镇的粮食价格,遂命令他们全部随范希朝一起来到太原。范希朝从沙陀人中挑选最为骁勇的一千二百名骑兵,组成精锐的沙陀军,设置军使直接管理,而将沙陀余众安置在定襄川(今山西省定襄县境内),自此,沙陀酋长朱邪执宜就拥有了神武川(今山西省山阴县东)的黄花堆。

翰林学士李绛等人上奏请求宪宗册立太子,元和四年闰三月二十一日,宪宗册立长子邓王李宁为太子。李宁是纪美人所生之子。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7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7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