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李师古试图趁国丧之际入侵邻境一事终于被化解了,而等唐宪宗即位之后,西蜀和江南又出现了不稳的迹象。

唐宪宗于永贞元年八月九日即位,仅仅过去八天,即到了该月的十七日,在激烈的朝廷内争中支持宪宗的西川节度使、南康忠王韦皋就去世了,而随着韦皋的去世,作为京师大后方的西川也出现了不稳。韦皋享年六十一岁,镇守西川共计二十一年,在任期间,他对蜀地百姓巧取豪夺,把搜刮来的钱财用于向德宗“月进”,以至于蜀地百姓民不聊生。其属下的幕僚服务时间稍长,就奏为郡刺史,任期届满仍然回到幕府任职,不令还朝,担心向朝廷泄露其各种不法行为。然而,韦皋对士兵们非常优厚,寻常士兵婚嫁死丧,都由官府提供费用,由此,韦皋也得以长期保持他的官位,畏服南诏,击退吐蕃。官府物资充裕之后,他也会时常宽大地对待辖区百姓,每三年免除一年的赋税,蜀地百姓佩服他的智谋,又畏惧他的威严,一直到宋代还将他的画像当作是本地的土地神,家家户户都要祭祀。

韦皋去世后,支度副使刘辟企图效仿河北藩镇,自任留后,并命众将上表替自己求节度使符节。刘辟,贞元中进士及第,又登宏词科,韦皋辟为从事,累迁至御史中丞、支度副使。刘辟在自己即位之初就企图效仿河北藩镇、不服从朝廷,这对于唐宪宗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消息传来,一开始唐宪宗决定采取断然措施,予以讨伐。永贞元年八月二十三日,他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袁滋为剑南东、西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先礼后兵,一个多月之后,发现刘辟拒不听命,十月三日,唐宪宗又以袁滋为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征召刘辟为给事中,正式与刘辟摊牌,然而,刘辟仍然拒绝接受,他发兵自守,公然发动叛乱,而袁滋却心生畏惧,不敢继续前进。唐宪宗闻听后,不禁勃然大怒,将其贬为吉州刺史。就在唐宪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刘辟身上时,突然发生了罗令则事件,促使他不得不暂时把刘辟放在一边,着手清除萧墙之内的隐患。盘算后,唐宪宗认为自己刚刚继位,还不能全力讨伐刘辟,只能暂时放过他一马。十二月十四日,唐宪宗任命刘辟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一月二十三日,唐宪宗任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率领五千步骑担任先头部队,并以大宦官俱文珍担任监军;又以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率领两千步骑为第二梯队,会同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的军队一起入川讨伐刘辟。当时,朝中名望资历很高的老将很多,都认为自己可以充当发蜀的统帅,等到诏书任命高崇文后,个个都是大吃一惊。高崇文驻扎在长武城(今陕西省长武县),有部众五千,军队时常处于临战状态,他上午六点接到命令,八点就率部出发了,武器装备、辎重粮秣一应俱全。二十九日,高崇文所部已穿过斜谷(今陕西省太白县境内),李元奕所部穿过骆谷(今陕西省周至县境内),直扑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高崇文所部到达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之后,士兵中有人在饭店吃饭时,大发雷霆,折断店主的筷子,高崇文得报后,当即下令将此人斩首示众。

高崇文等人离京之后,唐宪宗与杜黄裳论及藩镇问题。杜黄裳回答:“德宗自从经历忧患之后,一味采取姑息政策,各地节度使只要还健在,朝廷就不会更换。节度使一旦去世,朝廷先派中使到军中察看将士们愿意谁当,就把节度使给谁。中使们有的接受军中将领们的贿赂,回朝以后就对此人大加赞扬,朝廷就下发委任状,节度使人选没有出自朝廷之意的。陛下要想重振朝纲,就必须先以制度来整顿和约束藩镇,然后才谈得上治理全国。”宪宗深以为然。

元稹,字微之,系北魏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爷爷)的十世孙。元稹八岁丧父,其母郑氏非常贤明,家贫没钱供元稹上学,她就亲自教儿子读书。元稹九岁就会写文章,十五岁就明两经及第,二十四岁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本年,元稹年仅二十八岁,应宪宗制举考试,名列第一。说到元稹,大家都知道他写的那篇著名的小说《莺莺传》,后来被改编成了《西厢记》。据后世学者考证,《莺莺传》中的男主角张生就是元稹本人,而女主角崔莺莺就是元稹的姨家表妹。元稹二十一岁在蒲州待选期间,河中节度使浑瑊去世,河中军乱,他凭借关系保护了崔家免受乱兵的侵扰,由此与表妹暗度陈仓,但两年后,元稹回京参加铨选,被朝廷任命为校书郎。期间(即贞元十九年,元稹二十五岁),他也被京兆尹韦夏卿(韦执谊的堂兄)看中,将最心爱的幼女韦丛嫁给了他。不久,韦夏卿改任东都留守,元稹夫妇也一同前去洛阳。由于与韦丛结婚,元稹违背了对崔莺莺的诺言,对此他也深感负罪,次年返回长安后,就写下了《莺莺传》以纪念。

独孤郁,字古风,他的父亲独孤及是天宝末年与李华、萧颍士等人齐名的名士,当过太常博士、濠州等州刺史。独孤郁是独孤及的次子,他的长兄独孤朗,后官至御史中丞、工部侍郎。独孤郁在贞元十四年进士及第,令中书舍人权德舆另眼相看,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贞元末年,独孤郁官至监察御史,此次制举考试后,独孤郁被拜为左拾遗。当时,宰相杜佑的次子杜从郁(著名诗人杜牧之父)被拜为左补阙,与独孤郁是同僚,独孤郁与同为谏官的崔群、韦贯之一起上书提出异议:“杜从郁的父亲是宰相,儿子就不该身居谏官。”朝廷又把杜从郁改为左拾遗。他们又上书反对,说:“补阙和拾遗,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如果时政有什么得失,不可令儿子议论父亲的过错。”最终,杜从郁被改任秘书丞。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曾在建中之乱中中,说服徐州刺史李洧归顺朝廷,被德宗任命为朝散大夫、大理少卿、徐州别驾,后历任衢州、襄州别驾。白居易自有聪慧过人,襟怀坦荡。他十五六岁的时候,曾怀揣一卷自己写的文章去拜谒著作郎顾况。顾况文名很盛,但却为人倨傲,从来看不上后生们写的文章,但当他看罢白居易送来的文章后,不知不觉地起身到门外迎接,说道:“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白居易进士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此次被授予盩厔县尉之后,白居易埋头创作了上百篇通俗易懂又针砭时弊的歌诗,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不少传入了宫中。宪宗听说后,于次年十一月将他召入朝中,担任翰林学士,三年五月,又拜为左拾遗。白居易与元稹是好友,二人所写诗歌被人称为“元白体”。

萧俛,字思谦。曾祖太师徐国公萧嵩为开元中宰相,祖父萧华为肃宗朝宰相,父亲萧恒。萧俛,贞元七年进士及第。此次被拜为右拾遗,后晋升为右补阙。

沈传师,字子言,吴人。其父沈既济,博览群书,尤其深通史学,德宗建中初年,在宰相杨炎的推荐下,沈既济被任命为左拾遗、史馆修撰。不久,杨炎被贬,沈既济也随之被贬为处州司户。后入朝,官至礼部员外郎退休。沈传师以进士及第,又登制举,被授予太子校书郎、鄠县尉,此后被任命为直史馆,转左拾遗、左补阙,均兼史职。沈传师为人恬淡不争,他不仅是一位史学家,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7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7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