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官员待遇:《通典》云:“京官正一品,米七百石,钱六千八百。从一品米六百石。正二品米五百石,钱六千。从二品米四百六十石。正三品米四百石,钱五千一百。从三品米三百六十石。正四品米三百石,钱四千二百。从四品米二百六十石。正五品米二百石,钱三千六百。从五品米一百六十石。正六品米一百石,钱二千四百。从六品米九十石。正七品米八十石,钱二千一百。从七品米七十石。正八品米六十七石,钱一千六百。从八品米六十二石。正九品米五十七石,钱一千三百。从九品米五十二石。外官各降一等。一品以五十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三十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二十石为一等,六品、七品以五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二石五斗为一等。其干力及防、庶仆并别给。内外文武官,自一品以下,并给职田。京官诸司及郡县,又给公廨田。并有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缌麻以上亲,内命妇一品以上亲,郡王及五品以上祖父兄弟,职事、勋官三品以上有封者若县男父子,国子、太学、四门学生、俊士,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同籍者,皆免课役。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若老及男废疾、笃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及视九品以上官,不课。”

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也颁布于武德七年,内容是:每丁每年向国家缴纳租粟二石,调帛二丈、绵三两,或者麻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役二十天,如果无事时,也可以折合成三尺绢或者三尺七寸五的布缴纳,这就是庸。如果增加劳役,超过十五天的话,免除当年应缴的调;超过三十天,免除当年应缴的租和调。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收成减少十分之四的,免去调;减少十分之六以上的,租、调全免;减少十分之七以上的,租庸调全免。

到玄宗时期,土地兼并越演越烈,摧毁了唐朝的统治基础,均田制已彻底崩溃,取代均田制的是地主庄园经济,进而租庸调制也走到了尽头。德宗在建中元年不得不采纳了杨炎的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主要是根据占有土地的数量确定税赋,改变了租庸调制以丁口征税的办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两税法过去已经说过,不再赘述,由于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比起原来按丁口征收的租庸调制较为合理。

唐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经济的三大支柱。唐代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长期的实践中,唐代发明了一种轻便的曲辕犁,便于耕作,此外,唐代农民还广泛使用了立井式水车、筒车等各种水车,另外,在唐代水利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二百多年间一共兴修了二百多处水利工程,扩大了耕地面积。凡此种种,使得唐代农业得到很大发展,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有的亩产量达到了“一钟”。

唐代手工业也十分发达,各种手工作坊遍布全国各地,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有:工匠(终身身份不变,并世代相袭)、官奴婢(长年服役,地位最低)、番户(经过赦免一次的官奴婢)、杂户(经过两次赦免的官奴婢)和刑徒。同一手工业行业都有“行”以组织进行管理,行有行头,管理本行业的经营,并负责协助官府征收税赋。唐代手工业大致有印刷、纺织、采矿、制瓷、造纸、造船、印染等多种行业。

唐代的商业也很繁荣,出现了很多商业都市,其中以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广州等地最为著名,这些商业城市内大多专门设立有商业市场,比如,长安就有东西两市场,商行数百家,西市还有很多胡人商行。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扬州和成都更加繁荣,谚语有“扬一益二”之说。唐朝政府在每个市场内都设置有市令,负责管理市场,征收商业税;市场内的交易都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市场四面都有大门,按时开关;在市场内进行的交易都要限价买卖,不得随意哄抬或者压低物价。

在天文学方面,僧一行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他在唐玄宗时期被召入宫中,经过长期的观察,僧一行发现了恒星的移动现象,并计算出了地球南北相差的距离,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子午线进行科学的测量。开元时期,他还修订了当时最先进的《大衍历》。

唐朝科技发展的另一个突出成就就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到唐朝末年,已经能够大量印刷书籍,唐懿宗时期印刷的《金刚经》残卷,是现存世界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印品,现于英国伦敦博物院。

唐代达官贵人和富商大贾与贫苦百姓之间的生活相差很大。达官贵人穷奢极欲,挥金如土,根据玄宗时期的规定,一品官的月工资是三万一千贯,二品是二万四千,三品一万七千,四品一万一千五百六十七,五品是九千二百,六品是五千三百,七品是四千一百,八品二千四百七十五,九品一千九百一十七,每年禄米一品到从九品从七百石到五十石不等。他们除了这些工资之外,还有永业田、职分田、公廨田的地租以及经营工商业的收入,那些文臣武将个个腰缠万贯,花费惊人,就连以清廉自居的白居易在被罢免刑部尚书之后,家中还有千斛粟,东都庄园十七亩,歌姬奴婢二十名等等,可见当时的显贵们是何等奢侈,而贫苦百姓却只能挣扎在死亡线上,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7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7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