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五百三十、永贞革新(4)

与太子李纯之间的和解已不可能,在历经十余天的研判之后,王叔文一党决定必须掌握兵权,惟其如此,才能确保腰杆能够挺起来。

王叔文预感到形势不妙,想夺取宦官们的兵权,决定在朝中寻找一位老将统领长安京畿的所有神策军。五月三日,顺宗下诏任命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担任左右神策京西各城镇行营节度使(《旧唐书》称,左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镇奉天),六日,又任命亲信、度支郎中韩泰担任范希朝的行军司马。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乡人。建中年间,他在邠宁节度使韩游瑰手下任职,等到德宗逃难奉天时,范希朝因战功被晋升为宁州刺史;韩游瑰入朝述职,担心范希朝会趁机取代自己,想要借机杀了他,范希朝得知后吓得逃到了凤翔。德宗听说后,将其召到京师,安置在左神策军中任职,此后,范希朝被任命为振武节度使。范希朝在振武镇十四年,威震边塞,贞元末年,他自请回京。当时各地节度使从无自愿回京的先例,接到范希朝的奏表后,德宗大喜,遂拜其为检校右仆射,兼右金吾大将军。史称:“希朝近代号为名将,人多比之赵充国”。王叔文的打算是,范希朝名气很大,又年迈容易控制,以其为京西神策军的统领,不会引起宦官集团的警觉,在以韩泰为其行军司马,等范希朝去世后,韩泰就顺理成章地掌握了京西神策军的兵权,以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

在王叔文积极行动的同时,俱文珍等人也没有闲着。他们一旦与翰林院的另外一部分翰林学士结成同盟,就掌握了部分诏书的起草权,可以以此对付王叔文等人,于是,他们以明升暗降的办法,于五月二十三日,以顺宗之名任命王叔文为户部侍郎、度支、盐铁转运副使,取消了他的翰林学士一职。王叔文看到诏书之后,不禁大惊失色,说道:“我每天都要去翰林院商议公事,如今没了这一职务,就没办法再去了!”王伾当即上书请求改变任命,但未获批准。王伾不死心,再次上书恳请,最终,顺宗才答应王叔文每三五天可以到翰林院一次,但还是去掉了他的学士之名。王叔文这才感到害怕了。

紧接着,又发生了宣歙巡官羊士谔公然挑战王叔文权威事件。局势进一步恶化。羊士谔,泰山人,贞元元年进士,诗人。羊士谔因公回到长安,公开与人谈论王叔文的错误,王叔文大怒,想以顺宗的名义下诏将其斩杀,韦执谊觉得不妥;王叔文又说如果不公开斩杀,也得将羊士谔用棍棒打死,韦执谊又没有答应,最终,将其贬为汀州宁化县尉。正因为此事二人的不同意见,王叔文与韦执谊的关系开始产生了裂痕,令往来于二人门下的同党们非常担心。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命剑南支度副使刘辟向王叔文求官,说:“太尉命刘辟我向大人带来诚意,如果大人能将三川(即西川【治所四川省成都市】、东川【治所四川省三台县】、山南西道【治所陕西省汉中市】)都交给太尉,太尉将以死协助大人;要是不给的话,太尉也会用其他一些办法报复您的。”韦皋的话充满了威胁,这让王叔文是勃然大怒,也想将刘辟斩杀,而韦执谊坚决不同意。发生羊士谔事件时,刘辟尚在长安,听说朝廷将羊士谔贬官的消息后,刘辟见事态不妙,赶忙逃归了成都。韦执谊实际上是为了帮王叔文,以免其树敌太多,然而王叔文却不明就里,韦执谊是王叔文引荐、提拔的,他知恩图报,一直对王叔文十分感激,等到当上宰相后,出于策略上的考虑,想掩饰自己与王叔文过于亲近,再加上在很多事情又顾及到舆论压力,往往与王叔文意见相左,但私下里又派人向王叔文道歉,说:“某不敢违背盟约,只是采取曲线策略来成就老兄的大事啊!”而王叔文却认为韦执谊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根本不信,是破口大骂,二人遂真的成了仇人。

旧史对王叔文等人看法一直不好,认为他们是小人得志,而对柳宗元和刘禹锡这种奇才陷于王叔文一党都深感痛惜。比如,在王安石《读柳宗元传》写道:“余观八司马,皆天下奇才也,一为王叔文所诱,遂陷入于不义。”柳宗元在永州后,身体恶化,到元和十四年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而刘禹锡却熬过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一直到唐武宗会昌二年去世,终年七十一岁。直到近代,人们开始对二王八司马事件进行重新的审视,把王叔文等人一系列改革,称之为永贞革新,极力加以推崇,甚至有人认为,这次革新的失败是唐朝失去了最后一次复兴的机会,通过我们的了解,显然,这种看法过于偏颇,把王叔文等人例行性的革新措施拔得过高了。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7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7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