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五百二十八、永贞革新(2)

由于永贞集团先天不足,他们必须尽快掌握政权、财权和军权。

除了以韦执谊为宰相外,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二月二十二日,顺宗下诏晋升殿中丞王伾为左散骑常侍,保留翰林待诏;以苏州司功王叔文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三月二日,又晋升王伾为翰林学士。这段时期的军国大事基本运作方式是这样的:王叔文依靠王伾,王伾依靠李忠言,而李忠言听牛昭容的;每件事先在翰林院由王叔文斟酌可否,由王伾去柿林院禀报牛昭容和李忠言,再以皇帝的名义交给中书省,由宰相韦执谊执行。王叔文在宫外的党羽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主要负责采听外事,一时间,他们日夜商议,相互提携,得意洋洋,如痴如狂,自比于伊尹、周文王、管仲、诸葛亮,认为除了他们几个之外,天下没有什么人才了。他们随心所欲,提拔或者打压一个人都是仓促之间决定的,也不顾及朝廷的规矩;素来与他们有来往的人都相继被升了官,甚至一天之内能提拔数人。他们一党的人只要有人说:“某人可以当某官。”不出几日,那人就会如愿以偿。王叔文及其党羽十余家经常是高朋满座,车马盈门,等候拜见王叔文和王伾的人甚至于一连几天都无缘得见,留宿到临近的烧饼店或酒店里,一人一晚需要一千钱。

抓来了政权,还得抓到财权。王叔文与其同党商议,以为只有抓到了财权,才能笼络朝中权贵,稳定军心,巩固自己的权力,但又担心骤然提拔到如此高位,会人心不服,而杜佑又素来以懂经济而闻名,已官居高位,肯定要明哲保身,容易控制,遂决定以杜佑兼管财权,王叔文作为他的副手。三月十七日,唐顺宗下诏任命杜佑兼任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使,十九日,又以王叔文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王叔文当上了副使,其目的就是想借此拉拢权贵,根本不在乎国家目前的财政状况,也从来不查看各种账簿,只是日夜与同党秘密商议,外人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也有一些士大夫们对他们的做派很是反感,但大多数都选择了缄口不言。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曾祖武载德是武曌的堂弟,官至湖州刺史;祖父武平一官至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父亲武就为殿中侍御史。武元衡进士登第后,官至监察御史,后为比部员外郎、左司郎中;贞元二十年,被晋升为御史中丞。一次,在延英殿奏事后,德宗看着他的背影,对左右说:“武元衡真是个宰相之才啊!”王叔文一党大多都担任监察御史,是武元衡的部下,武元衡看不起这批人,对他们很不礼貌。王叔文等也想拉拢武元衡,但武元衡却严词谢绝。当时,武元衡被任命为山陵仪仗使,王叔文同党、监察御史刘禹锡想当仪仗使的判官,但武元衡不答应。当时,(王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而“宗元素不悦武元衡”,数日后,就把武元衡贬为太子左庶子(一说右庶子)。

侍御史窦群,字丹列,扶风平陵人。他“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贞元中,在京兆尹韦夏卿的举荐下,被德宗任命为左拾遗,后晋升为侍御史。柳宗元和刘禹锡都对窦群傲慢无礼,窦群也不买账,王叔文一党想将窦群贬官,韦执谊制止了。一次,窦群曾拜谒王叔文,作揖说道:“很多情况还难以逆料。”王叔文问道:“你是指什么?”窦群回答:“去年,李实恃宠而骄,权倾一时,那时大人侧着身子走在路边,不过是一个江南小吏而已。如今,大人已经又居于李实的位置上了,又岂能不考虑路边还有那些像当年大人您那样的人呢?”窦群还弹劾刘禹锡败坏朝纲,不宜留在朝廷。王叔文一党想把窦群贬官,韦执谊以其享有倔强正直之名而没有答应。

侍御史窦群,字丹列,扶风平陵人。他“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贞元中,在京兆尹韦夏卿的举荐下,被德宗任命为左拾遗,后晋升为侍御史。柳宗元和刘禹锡都对窦群傲慢无礼,窦群也不买账,王叔文一党想将窦群贬官,韦执谊制止了。一次,窦群曾拜谒王叔文,作揖说道:“很多情况还难以逆料。”王叔文问道:“你是指什么?”窦群回答:“去年,李实恃宠而骄,权倾一时,那时大人侧着身子走在路边,不过是一个江南小吏而已。如今,大人已经又居于李实的位置上了,又岂能不考虑路边还有那些像当年大人您那样的人呢?”窦群还弹劾刘禹锡败坏朝纲,不宜留在朝廷。王叔文一党想把窦群贬官,韦执谊以其享有倔强正直之名而没有答应。

其实,窦群已经看出局势的难测了。唐顺宗失去执政能力,这就意味着还没有坐稳的王叔文一党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朝中各个政治势力势必要寻找一个新的靠山,而这个新的靠山就是顺宗的长子—李淳。唐顺宗李诵在长达二十五年的太子生涯里,一直夹着尾巴做人,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繁育后代上了。他的父亲德宗名义上是十一个儿子,但其实第二子李谊是他的侄儿,第六子李謜是顺宗的儿子、他的孙子。到顺宗即位时,只剩下舒王李谊、通王李谌、駽hong王李谅(老五肃王李详、老六邕王李謜已死、老七资王李谦可能已死、老八代王李諲早死)、李诫(贞元二十一年封王)这四个大一点的弟弟,还有两个未封王幼弟:李谔、李諴(一记作李诚)。而顺宗却一口气生下了二十七个儿子,四个早死,剩下二十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广陵王李淳(二十八岁、王良娣所生)、建康王李经(张昭训生)、洋川王李纬、临淮王李纵、弘农王李纾、汉东王李绸、晋陵王李总(王昭仪生)、高平王李约(王昭仪生)、云安王李结(赵昭仪生)、宣城王李缃、德阳王李絿、河东王李绮、李绚、李纁、洛交王李缮、李绾(王良娣所生)、李纮、李绲(王昭仪生)、李绅、李纶、李绰、李缉、李绩。

李诵原来是有正妻的,他的太子妃就是郜国公主的女儿萧氏。贞元三年因郜国公主巫蛊之事,李诵害怕受到牵连,自请与萧氏离婚,此后,郜国公主去世,李诵又一病不起,德宗遂下令杀了萧氏以挡灾,此后,李诵就一直没有正妻。李诵的儿子多,内宠就多,内宫的争斗就复杂,没了嫡庶之辩的宫斗就更为激烈。李淳的母亲王氏祖父王难得是河源军使,代宗时,王氏以良家子被选入后宫,封为王才人,代宗因王氏年纪太小,就把她赏赐给了孙子李诵,为王孺人,生下李淳。李诵当上太子后,王氏也被封为良娣。李淳的优势是:自己的长子身份,母亲年龄较大,地位较高,但这种优势并不明显。其母出身一般,已年老色衰(时年四十二岁),虽然《旧唐书,顺宗庄宪皇后王氏传》中称:“后性仁顺,宫中化其德,莫不柔雍。顺宗即位,疾已绵顿,后侍医药不少怠。将立后,会病棘而止。”但从牛昭容控制了唐顺宗这一点来看,显然唐顺宗跟前最宠爱的人是牛昭容而非李淳的母亲王良娣。

顺宗一月二十六日登基,二月十一日晋升韦执谊为宰相,二十一日将京兆尹李实贬官,二十二日提拔王叔文、王伾,二十四日大赦,取消宫市、五坊小儿等,三月四日给陆贽等人平反召回,十九日,任命王叔文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王叔文等人试图掌握政权、财权,进而掌握军权,最终控制朝廷,然而,由于唐顺宗一直病重,没有好转的迹象,只是隔三差五地被人搀扶着驾临金銮殿,让群臣看看自己而已,没人向皇帝禀报政务,也听不到皇帝的指示。在这种情况下,王叔文一党的对立面就开始推动册立太子一事了,而他们选定的太子人选就是顺宗的长子李淳。

虽说目前王叔文等人还未触及一些人的根本利益,但权力本身的魔力自然会引起他人的巴结、艳羡、嫉妒、争斗。首先,像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这些大宦官,都是德宗一朝的老人,如今,顺宗即位,顺宗身边的像李忠言这些宦官成了朝中的新宠,假如顺宗执政能力正常的话,这些老人体面地退出权力中枢也就罢了,而如今顺宗是这个样子,他们自然不愿意自动让位;其次,王叔文一党成员不拘小节,也得罪了朝中很多人;再次,顺宗后宫斗争激烈,广陵王李淳虽然年长,但顺宗还有很多儿子,其中不少与李淳年纪相仿,而李淳聪明睿智,牛昭容等人出于种种原因不愿立其为太子—说李淳聪明睿智自然是冠冕堂皇的话,个中原因恐怕摆脱不了新宠(牛氏)与旧人(王氏)之间争风吃醋的套路。牛昭容和李忠言等人既然站在了李淳的对立面,依附于二人王叔文、王伾等人也只能硬着头皮反对早立太子了,此外,王叔文等人是顺宗的心腹,与李淳没有多深的交情,一旦李淳上位,朝中就正式形成两个权力核心,自己尚未巩固的权力势必受到冲击,然而,王叔文等人的这一态度却彻底得罪了李淳,此后为自己招致杀身之祸。假如王叔文能看清形势,转投李淳门下,也许将来也不会输得那么惨…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7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7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