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德宗去世当天,仓促之间,宫中召入翰林学士郑、卫次公等人到金銮殿起草遗诏。当权宦官对他们说:“宫中还为决定拥立何人为帝!”众人无人敢说话。卫次公立刻反驳道:“皇太子虽然患病,但却是嫡长子,中外一致拥护。万不得已,也当拥立广陵王(李诵长子李淳),不然的话,天下必然会大乱!”郑等人才随声附和,宦官们理屈词穷,只好答应下来。卫次公,字从周,河东人。年少进士及第,补崇文馆校书郎,调任渭南尉。卫次公擅长弹琴,京兆尹李齐运让儿子与其结交,目的是想让卫次公教其子丨弹丨琴,卫次公不从,并终生不再弹琴,后山南西道节度使招其为从事,贞元八年,朝廷征入任命其为左补阙,不久兼翰林学士。郑絪,字文明,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好学不倦,擅长作文。大历年间,他深受张参、蒋乂、杨绾、常衮等儒学前辈的赏识,进士及第,又中博学鸿词科,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鄠县尉。张延赏镇守西川时,征辟为书记,后入朝担任补阙、起居郎,兼任史官,不久又被提拔为翰林学士,转司勋员外郎、知制诰。郑在贞元年间担任内职十三年,小心谨慎,德宗对他非常看重。郑絪和卫次公二人久在内廷任职,私交很好。

当天(即一月二十三日),太子李诵得知人心不稳,遂身穿紫衣,脚蹬草鞋,抱病登上九仙门,召见京城各位军使,稳定京师人心。次日,在宣政殿宣布德宗的遗诏,太子李诵身穿丧服接见百官。二十五日,李诵在太极殿登基即皇帝位。宫中卫士们还心怀疑虑,个个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瞭望,见是李诵,都喜极而泣,说道:“是真太子啊!”

五百二十七、永贞革新(1)

登基的唐顺宗李诵,生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时年四十五岁。

他于其祖父代宗大历十四年被封为宣王,其父德宗即位之初的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册封为皇太子。李诵二十岁被封为皇太子以后,一直熬了二十五年,可还没等父皇去世,他自己倒莫名其妙地得了“风病”,无法说话,大唐帝国再次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唐顺宗即位后,病情并没有丝毫好转,仍然口不能言,更无法处理繁杂的政务,所居住的宫中经常垂下帘帷,唯有牛昭容、宦官李忠言在其身边侍候。百官奏事,唐顺宗就在帘帷里面做出决定,由李忠言和牛昭容传达,外人无法见其真容,这些命令是否真的出自唐顺宗,就无法考究了。自从唐德宗进入弥留之际时,殿中丞、翰林待贑hong王伾就提前进入宫中,以皇帝之命将王叔文召入宫中,留在翰林院一起裁决政务。军国大事都先由王叔文拿主意,然后王伾进宫给李忠言说,李忠言再以唐顺宗的名义下诏,颁布天下,一开始,外面的人对此毫不知情。因唐顺宗在服丧期内,他们就以唐顺宗的名义命令以检校司空平章事杜佑摄冢宰兼山陵使,御史中丞武元衡为副使,宗正卿李纾为按行山陵地使,刑部侍郎郑云逵为卤簿使;又命中书侍郎平章事高郢撰哀册文,礼部侍郎权德舆撰谥册文,太常少卿许孟容撰谥议文,具体负责处理德宗的丧事。此后数日,群臣一再上书请求唐顺宗以日易月,停止服丧,处理朝政,直到二月三日,唐顺宗才在紫宸门接见百官。杜佑率领群臣请求一睹顺宗容颜,侍从拿起顺宗的帽子,群臣再次下拜,并请求顺宗注意身体。六日,顺宗下诏罢翰林阴阳、星卜、医、相、覆、棋等各类翰林待诏三十二人。王叔文出身棋待诏,如今他得志之后,却憎恶昔日的同僚,这才下令把这些人都打发回家了。九日,加义武节度使张茂昭为同平章事。十一日,晋升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

唐朝进入中后期以来,翰林学士的地位逐渐重要起来,他们负责起草诏令,又参决军政机密事务,分割了宰相部分职权。宦官掌管北衙禁卫军,与宰相掌管的南衙十二卫相互制约,二者要想让自己的意图合法化,就必须由翰林学士进行草制宣诏,这就是翰林学士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唐玄宗时最初设置翰林待诏,成立了翰林院,后又设立翰林学士,分割了中书省起草诏敕文告的一部分职权,成立了学士院。像王伾、王叔文担任的翰林待诏与起草诏命的翰林学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位,有着天壤之别。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72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72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