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解北线压力,德宗下诏命令剑南节度使韦皋在南线出击。韦皋接到命令后,立即部署军队投入战斗,他兵分九路朝吐蕃境内杀来:一路,镇静军兵马使陈洎等人率领一万人马从三奇路出兵;二路,威戎军使崔尧臣率兵一千出龙溪石门路南;三路,维保二州兵马使仇冕、保霸两州刺史董振等人率兵二千进逼吐蕃维州城(今四川省理县);四路,北路兵马使邢玼、各州刺史董怀愕等人率兵四千进攻栖鸡、老翁等城(今四川省茂县西北);五路,都将高倜、王英俊等率兵二千进逼故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县);六路,陇东路兵马使元膺以及部将郝宗等人分兵八千出南道雅(今四川省雅安市)、邛、黎、巂等路,邛州镇南军使、御史大夫韦良金率领镇兵一千三百人随后进发;七路,雅州经略使路惟明与三部落酋长赵日进等人率兵三千进攻逋租、偏松等城;八路,黎州经略使王有道率三部落酋长郝金信等人率领二千人渡过大渡河深入吐蕃境内;九路,巂州经略使陈孝阳与行营兵马使何大海、韦义等人以及磨些蛮三部落酋长苴那时率兵四千进攻昆明、诺济城。
唐军攻势迅猛,九月,韦皋上奏,在雅州(今四川省雅安市)大破吐蕃军队。韦皋所部一路转战上千里,屡屡击破吐蕃军队,一共攻克敌城七座,军镇五座,焚烧堡垒一百五十个,斩首一万余人,俘虏六千余人,招降三千余户百姓,并乘胜包围了维州和昆明城(今四川省盐源县)。南诏国王异牟寻也配合唐军作战,在战斗中俘虏了大批敌人,德宗派遣中使前去安抚、慰问。
十月十一日,德宗加封韦皋为检校司徒兼中书令,赐爵南康王。二十九日,盐州刺史杜彦先不能抵抗吐蕃军的压力,弃城逃奔庆州(今甘肃省西峰市)。
维州危急。
吐蕃赶忙将北线军队撤回,组织起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并派遣大相兼东部五道节度使论莽热统领,火速南下,以解维州之围。得知吐蕃援军赶来,韦皋率领一万余军队依托险要设下伏兵,以逸待劳。吐蕃大军来到后,韦皋命令一千人出来挑战,论莽热将唐军人数稀少,遂决心一口吃掉唐军,指挥全军全力追杀唐军。唐军边打边撤,将敌人引入了预设的包围圈中,见敌人完全进入囊中,韦皋立即下令伏兵从四面八方杀出,顿时万箭齐发,吐蕃军队陷入唐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土崩瓦解,主帅论莽热临阵被活捉,敌人大败,死伤了一多半。打败吐蕃援军之后,维州、昆明城的吐蕃守军依托险要仍然负隅顽抗,唐军无力继续进攻,只好撤离。论莽热是唐朝与吐蕃二百年战争中俘获的官爵最高的吐蕃将领,韦皋将论莽热献给朝廷,德宗下令赦免了他,并在崇仁里分给他了一处宅院。
唐军取得维州大捷之前,贞元十八年一月,骠国(今缅甸)国王摩罗思那听说南诏已经归附了唐朝,十分仰慕,也派遣儿子悉利移携带贡品,来到唐朝,并献上本国的乐器。
经过了贞元末年的大战,吐蕃高层已经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吃掉唐朝,并且,此时回鹘与吐蕃为争夺安西四镇,还在接连交战,黑衣大食也是动荡不安,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吐蕃藩属国,吐蕃有必要在东线与唐朝保持和平,以转兵应付西线和北线。贞元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继位五年的吐蕃赞普赤德松赞主动示好,派遣大臣论颊热来到长安,商量两国会盟之事。如今的德宗也非往日可比,他也不想再起干戈,就答应了吐蕃的请求,于六月十三日派遣右龙武大将军薛伾兼御史大夫,出使吐蕃。
贞元二十年三月,吐蕃派人告丧,德宗下令废朝三日,命工部侍郎张荐前去吊唁。四月,赤德松赞派遣河南观察使论乞冉及僧人南拨特计波等五十四人出使唐朝。赤德松赞继位后,给予自己的老师、僧人娘 �6�1 定埃增以崇高的地位,任命其为钵阐布(吐蕃宰相沙门),僧侣集团已经在吐蕃上层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势力。以钵阐布为首的僧侣集团,倾向于与唐朝实现和解,两国之间的和平也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然而,一旦实现和平,对于吐蕃拥有一定自主权的边将而言,就失去了财源,因而,也引起了他们对吐蕃上层僧侣集团的强烈不满,吐蕃与唐朝两国之间的和平也非常脆弱。
不过,总而言之,毕竟在德宗晚年,两国之间实现了短暂的和平。
五百二十五、贞元末年(5)
贞元二十年的德宗已经六十二岁,而此时的太子李诵也已四十三岁了。
李诵是德宗长子,大历十四年代宗去世后,六月被晋封为宣王,十二月立为皇太子。他为人谦恭,见到师傅总是先下拜;他文武双全,擅长隶书,每当德宗作诗赏赐群臣时,常令李诵抄录;在泾原之变中,李诵还经常“执弓矢居(德宗)左右”,并“身先禁旅,乘城拒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