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二十一、贞元末年(1)
从贞元十七年到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是德宗在位的最后几年。
德宗晚年,进取心早已消磨殆尽,他优游卒岁,得过且过,俨然一副太平天子模样。德宗原本就喜欢舞文弄墨,《唐语林》等书记载:“德宗晚年绝嗜欲,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每御制奉和, 退而笑曰:‘排公在。’俗有投石之两头置标,号曰排公,以中不中为胜负也。”《唐诗纪事》记载,德宗写的《章敬寺诗》中有句:“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深为当时之人所称道。《说郛》记载,杜佑在淮南时,曾给德宗送上崔叔清上百首诗,德宗看后说:“这些诗都是些恶诗,送来干啥?”《唐诗纪事》又称:“帝善为文,尤长于篇什,每与学士言诗于浴堂殿,夜分不寐。贞元中,昭义节度李抱真荐贝州宋庭芬之女若昭,召入禁中试文,帝咨美。帝每与侍臣赓和,若昭姊若华等五人皆预,呼学士。”《韩林志》也记载:“德宗雅尚文学,注意是选。乘舆每幸学士院,顾问锡赉,无所不至。御馔珍肴,辍而赐之。又尝召对于浴堂,移院于金銮殿,对御起草,诗赋唱和,或旬日不出。”
除了吟诗作文,附庸风雅之外,德宗还非常奢靡,自奉甚厚。据《开城录》记载,德宗的曾孙唐文宗后来提到德宗的奢靡时就曾经说过:“朕听说宫中的老宫女们说过,每次引来泉水,都要先在水池地上铺上锦缎。”王建的《宫词》:“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说的就是此事。《清异录》记载,赵宗儒在翰林时,曾听中使们说:“今天早餐的玉尖面,用消熊、栈鹿做馅,皇上非常喜欢吃。”赵宗儒问什么是玉尖面,才知道就是民间的尖馒头。又问什么是消熊和栈鹿,中使回答:“消熊就是非常肥的熊,栈鹿就是用饲料精养的鹿。”《刘宾客嘉话录》记载,王承升有个妹妹,非常漂亮,德宗将其纳入后宫,可是这个王美人却一点都不喜欢宫中生活,这让德宗怀恨在心,说道:“这就是个穷命的女人。”遂把王氏放出了宫,还下令王家不得将王氏嫁给进士出身的朝廷命官,只能嫁给出身低微的军将,后来,王氏嫁给了元士会,生活颠沛流离。民国时期的徐啸天在他的《唐代宫廷艳史》中,把王氏演绎成一个不羡宫中生活甘愿嫁为贫民妇的奇女子。
德宗如此,整个朝廷风气也好不到哪去。贞元十七年,宰相是贾耽、崔损和齐抗,度支使王绍,盐铁转运使李锜,左右神策军中尉分别是孙荣义和第五守亮。八年前的贞元九年,贾耽以六十四岁高龄拜相,他原本就是一个“温克长者”,又酷爱地理学,兼善弹琴和赏花(分别见《南部新书》和《海棠记》),史称,他“性长者,不喜臧否人物。自居相位,凡十三年,虽不能以安危大计启沃于人主,而常以检身厉行以律人。”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有个人爱好,却身当宰相之位,不能行宰相之事的老好人。贾耽这样还好些,另外两个宰相崔损(贞元十二年命)和齐抗(贞元十六年命)就不用提了,史称“损、抗之比,夫何足云,遽汙台槐”。崔损原本就是裴延龄的同党,为人“性龌龊谨慎,每延英论事,未尝有言…南北两省清要,损皆历践之,在位无称于人者。”又经常卧病在家,此人不仅无才,又无德。身为宰相,母亲去世后,长期殡于旷野,不提择日安葬的事;姐姐出家为尼,身死之后,他也始终不去哭吊。可是,德宗就是喜欢这种会溜须拍马的人,虽然他也知道舆论对崔损评价极低,但却出于可怜或者是怜爱,对其非常厚待,崔损窃据宰相之位八年之久,始终未被免职。与崔损相比,齐抗稍稍好些,但也不是宰相的料,“虽读书,无远智大略,凡为官,必求至精,末乃滋彰,物论薄其隘刻。”
三个宰相是这副德行,难怪德宗不再依靠他们,“德宗临驭岁久,机务不由台司,自窦参、陆贽已后,宰臣备位而已。”(《王绍传》)很多朝廷大事,德宗就找度支使王绍(贞元十六年命)商量。王绍这人还是可以的,史称:“德宗以绍谨密,恩遇特异,凡主重务八年,政之大小,多所访决。绍未赏泄漏,亦不矜衒。”另外一个掌管财政大权的李锜就不咋地了。李锜出身李唐宗室,是唐初淮安王李神通的六世孙,其父李若幽(后改名李国贞)历任剑南节度使、河中等州观察使等职。李锜因巴结李齐运而升职,又看准了德宗贪财的本性,大肆搜刮民财进奉,令德宗非常满意,晋升其为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刺史兼盐铁使(贞元十五年命)。李锜掌握了财政大权之后,一方面给德宗进贡,另一方面给朝中权贵贿赂,打点上下,令朝廷君臣都心满意足,全都对他交口称赞。李锜恃宠而骄,肆无忌惮,在地方上是为所欲为,公然盗取公家财物,稍稍看不惯部下,就大开杀戒,肆意诛杀。浙西百姓崔善贞出于义愤,不远千里,来到长安,上书德宗指斥李锜的罪恶,兼论宫市、进奉和盐铁的弊端。谁知,德宗君臣原本就是一丘之貉,德宗看了崔善贞的奏表,不仅没有为民做主,惩处李锜,反而很不高兴,下令把崔善贞装入囚车,送给李锜处置。李锜原来还有些许不安,但听说德宗把崔善贞送回来了,不禁大喜,残暴的他下令在路边挖了一个坑,贞元十七年六月八日,押送崔善贞的囚车到了,李锜当即下令连人带车一起投入坑中,将崔善贞活埋而死。远近之人听说此事后,都不寒而栗,对无道的德宗君臣切齿痛恨。李锜还为了自卫,不断扩充军队,挑选神射手组成一支军队,号称“挽硬随身”营,又招募胡人组成一营,号称“蕃落健儿”营,给予他们很优厚的待遇。转运判官卢坦屡屡劝谏,但李锜根本不听,依然我行我素,最后,卢坦和幕僚李约等人都弃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