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十一、十二年,唐朝国内相继发生陆贽被贬、马燧去世、赵憬去世、崔损、赵宗儒拜相以及河东镇、魏博镇、横海镇、邠宁镇、宣武镇、宣歙镇等地人事变化,国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
首先是渤海国。武曌时期,高丽旁支大祚荣因契丹李尽忠叛唐,组织部众自卫,此后,唐军在消灭李尽忠之后,欲乘胜消灭大祚荣,反被所败。中宗、睿宗即位后,相继派人招降大祚荣,封其为渤海王,以牵制契丹。玄宗开元七年,大祚荣去世,玄宗册立其子大武艺为渤海王,以其地为忽汗州。开元十四年,因黑水靺鞨打算归唐而引起武艺的不满,派遣弟弟门艺率军进攻黑水靺鞨。门艺不从,逃归唐朝,从此,武艺开始与唐朝为敌。开元二十五年,武艺去世,玄宗册封其子钦茂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此后,钦茂一直向唐朝朝贡,大历十二年还给代宗进贡了十一名日本舞女。钦茂去世后,因其子宏临早死,由族弟元义继位。元义为人猜忌暴虐,被国人所杀,拥立了宏临的儿子华屿,改元中兴。华屿去世后,国人又拥立了钦茂的幼子嵩邻,是为渤海康王,改元正历。嵩邻的父亲钦茂在开元中继承了父亲大祚荣的渤海郡王、左金吾大将军之位,后又被唐朝相继晋升为特进、太子詹事、太子宾客、渤海国王、司空、太尉。嵩邻继位后,唐朝只授予他渤海郡王和左金吾大将军,于是派人前往唐朝,请求加官进爵。贞元十一年二月,德宗下诏册封其为渤海王、忽汗州都督。
其次是北边的奚人和回鹘。贞元十一年年初,幽州上奏称击破奚王啜利等六万余众;在此前后,回鹘奉诚可汗去世。五年前的贞元六年,忠贞可汗去世后,其幼子阿啜继位,被唐朝封为奉诚可汗,如今,时年二十岁的奉诚可汗又死掉了。因奉诚可汗年幼无子,国人就拥立了掌握兵权的国相骨咄禄为可汗。骨咄禄并非回鹘宗室,他本姓跌氏,有勇有谋,从天亲可汗时期就掌管兵马了,回鹘国内文武大臣都对其畏惧顺服。骨咄禄当上可汗后,就谎称自己也是回鹘皇室药葛罗氏,把回鹘宗室子孙全都软禁在内廷,并派人向唐朝告丧。五月,德宗派遣秘书监张荐出使回鹘,册拜骨咄禄为怀信可汗。
再次是吐蕃。在这两年里,吐蕃与唐朝之间的战事还在断断续续地持续着。贞元十一年,南诏攻克了吐蕃的昆明城,次年三月,韦皋上奏称招降西南蛮族高万唐等二万余众。同年九月,吐蕃人又出兵骚扰了庆州。
五百一十五、宫市之弊
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一月十五日,吐蕃派人请求和亲,德宗以吐蕃屡屡撕毁合约,没有答应。
此时的吐蕃赞普仍然是赤松德赞。赤松德赞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继位,至今已经在位长达42年之久了。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有趣:天宝十四载,正是导致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一年,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四十年来,唐朝一直内乱不断,而恰恰正是这一年,吐蕃赤松德赞继位,让吐蕃逐步走向了强盛,而他的长期在位又保持了吐蕃政局的稳定。如果说这四十年来,是大唐最难熬的四十年,那么,一盛一衰,吐蕃帝国则是最辉煌的四十年,期间,吐蕃逐渐蚕食了唐朝河西、陇右、西域之地,又西进与大食相争,南下印度,成为盛极一时的大帝国。然而,物极必反。由于长年穷兵黩武,吐蕃国内矛盾开始激化,加之灾荒不断,社会随之动荡,吐蕃开始由盛而衰,到赤松德赞晚年,他将王位传给了儿子足之煎,自己则退居二线。到德宗贞元十三年,赤松德赞病情加重,也许正是看到国内矛盾日益激化,父王一旦去世,政局将更加不稳,足之煎这才派人向德宗释放善意。
与此同时,凤翔节度使邢君牙上奏请求在陇州以西七十里修筑城池,以备吐蕃,命名为永信城。德宗也认为方渠(今甘肃省环县)、合道(今甘肃省环县西南)、木波(今甘肃省环县东南)三地都是通往吐蕃的交通要道,打算在这三地再修筑城池,遂派人征求邠宁节度使杨朝晟的意见,看需要多少军队。贞元九年朝廷重修盐州时,杨朝晟就曾率部驻守木波,对该地地形十分熟悉,他回答德宗道:“邠宁镇所部军队就足够了,无需麻烦其他道了。”德宗又派人询问:“上次修筑盐州,用兵七万,也刚刚够用,如今,这三个据点与敌人更近,按理说所需军队要多出一倍,为何反而减半呢?”杨朝晟回答:“修筑盐州时,敌人提前已经知道了。如今,调派本镇之兵,不出十天即可来到边境,出其不意修筑城池,而敌人会判断我们的军队当不下七万,他们的大军尚未集中起来,边防军不敢轻易来犯,不出一个月,我们即可修好城池,留下守军,就算敌人来了,也无能为力了。这三地附近没有水草,敌人也难以久留,等敌人撤离之后,我们再运送粮食、草料,供应守军,这是完全之策。臣的辖区逼近敌人,如果调集大批军队前来,需要一个多月才能进抵边境,届时,敌人也会大举前来,双方忙于会战,我们也无暇筑城了。”德宗答应了。
贞元十四年二月,杨朝晟分军为三,令其各修筑一座城池。一部来到方渠,发现没有水源,军队一片恐慌。军吏禀报:“方渠没有水源,不可以驻军。”判官孟子周说道:“和平年代,方渠是一个大集市,要是没水,岂能聚人?”忽然,一条青蛇从高处蜿蜒而下,人们顺着蛇行留下的痕迹,发现了水源,遂开挖水井,得到一处甘泉。杨朝晟命令部队环绕甘泉扎营,并上报此事,德宗下诏在此地修建了一处庙宇祭祀。三月,三座城池全部建成。四月五日,杨朝晟所部返回,行至马岭(今甘肃省庆阳市西北),吐蕃大军这才赶来,两军相持数月,吐蕃人才撤离。杨朝晟趁机又在马岭修筑了一座城池,而后撤回。此次筑城,共开拓三百里边境,完全如其最初所料。
五月十七日,吐蕃在剑山、马岭三处开路,多路向剑南发起进攻,一个月后已进逼台登城(今四川省西昌市北泸沽)。巂州(今四川省西昌市)刺史曹高任率领诸军将士以及东蛮子弟与敌人苦战,从早上一直激战到中午,大破敌人,生擒敌大笼官七人,临阵斩杀敌人三百人,打伤敌人不可胜数,缴获马匹牲畜五百余头、武器二千余件。
在此前后,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终于病死,其子足之煎继位。在足之煎之前的赞普世系,如前所述,为松赞干布、芒松芒赞(松赞干布之孙)、器弩悉弄(芒松芒赞之子)、尺带珠丹(器弩悉弄之子、娶妻金城公主)、赤松德赞(一说为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之子),但从足之煎继位后,唐朝史书对吐蕃赞普记载不详,也大约是因为两国互为敌国、吐蕃内乱不已之故。参考汉藏史料,足之煎在位一年零九个月。足之煎的父王赤松德赞晚年笃信佛教,朝政混乱,外戚专权,以宰相尚结赞为代表的赤松德赞的母亲一族那囊氏与赤松德赞王后蔡邦萨一党斗争激烈,到足之煎继位后,很快就与母后蔡邦萨产生冲突,结果于贞元十四年被亲生母亲毒死。由于当时吐蕃政局动荡,对外匿丧数年,所以唐书才记载足之煎死于贞元二十年。赤松德赞与蔡邦萨有足之煎、牟笛赞普、赤德松赞(和他父亲的名字非常近似)三个儿子,牟笛赞普在赤松德赞生前,就曾经杀死尚结赞之子,结果被流放。足之煎死后,蔡邦萨打算召回牟笛赞普,结果被尚结赞一党杀死。牟笛赞普死后,在大僧人娘·定埃增桑布等僧俗势力的一致拥护下,蔡邦萨的第三子赤德松赞继位。赤德松赞从贞元十四年继位,到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去世,在位十七年。他继位后,与各个势力集团进行盟誓,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同时进一步提高佛教地位,向唐朝提出了和好的意愿,为以后两国恢复和平奠定了基础,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