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五百一十三、陆贽去后(2)

到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九月,中风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卢迈被免相,改任太子宾客,朝中宰相只剩下了崔损和赵宗儒二人。但仅仅过去数月,到了次年的七月,赵宗儒又被罢相,改任为太子右庶子,德宗又以工部侍郎郑余庆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郑余庆,字居业,荥阳人。他的祖父、国子司业郑长裕及其弟弟中书舍人郑少微,都是当时的名士;其父郑慈也官至太子舍人。郑余庆从小勤学,善长写文章,大历中进士。建中末,山南节度使严震辟为从事,后历任殿中侍御史、左司、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贞元八年,选为翰林学士。贞元十三年,晋升为工部侍郎,知吏部选事。郑余庆是位学者型官员,个人品行也非常好。史称,他“通究《六经》深旨,奏对之际,多以古义傅之……砥名砺行,不失儒者之道;清俭率素,终始不渝。”

在陆贽罢相后的三四年间,德宗的宰相走马灯的换来换去,到贞元十四年,就形成了崔损和郑余庆二相共治的局面。贞元十二年四月十九日,德宗生日。根据惯例,这一天由和尚、道士在麟德殿讲经说法,此日,德宗特意命令儒生也讲论儒家经典。当天,四门博士韦渠牟与给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赵需、礼部郎中许孟容与渠牟及道士万参成、沙门谭延等十二人一起,讲论儒、道、释三教,他口齿伶俐,旁征博引,引起了德宗的注意,数日,转为秘书郎,韦渠牟又上呈感恩诗,十余日又被提拔为右补阙、内供奉,受到德宗的宠爱。

史称,陆贽去后,德宗对宰相之权严格控制,自御史、刺史、县令以上的任命,全部由自己选任,中书省只是遵照皇帝之命行文而已,毫无实权。德宗深居皇宫,只宠信裴延龄、李齐运、户部郎中王绍、司农卿李实、翰林学士韦执谊和韦渠牟,这些人都是权倾宰相,家里热闹非凡,聚集了一大批趋炎附势的人们。

韦渠牟,京兆万年人。史称,他“少慧悟,涉览经史”,曾经当过道士、和尚。兴元中,韩滉镇守浙西,奏授试秘书郎,累转为四门博士。韦渠牟被晋升为右补阙、内供奉后,到年底就再次被晋升为右谏议大夫。史称,当时德宗召见朝廷重臣商议政事,每次一般只有半个小时的样子,唯独接见韦渠牟时往往持续一两个小时。德宗与其相谈甚欢,韦渠牟也是举止轻佻,德宗与其说些轻浮之言,二人真是臭味相投。

王绍,原名王纯,因与后来的唐宪宗重名,到宪宗即位后改为王绍。王绍年轻时就受到颜真卿的赏识,举荐为武康县尉。萧复担任常州刺史时,王绍被征辟为从事;包佶担任租庸盐铁使时,以王绍为判官。朱泚之乱中,德宗避难梁州,王绍奉命将江淮赋税送至梁州,解决了朝廷的燃眉之急。贞元中,王绍被晋升为仓部员外郎,后历任户部侍郎、判度支、户部尚书。史称,“德宗临驭岁久,机务不由台司,自窦参、陆贽已后,宰臣备位而已。德宗以绍谨密,恩遇特异,凡主重务八年,政之大小,多所访决。绍未赏泄漏,亦不矜炫。”

李实,道王李元庆(李渊第十六子)的玄孙。以门荫入仕,历任潭州司马、嗣曹王李皋判官、蕲州刺史。李皋去世后,李实处置不当,激起了襄阳兵变,李实逃归京师,被任命为司农卿。李实为政严苛暴虐,刚愎自用,对下巧取豪夺,一心只想投德宗所好,史称,其“为政猛暴,方务聚敛进奉,以固恩顾,百姓所诉,一不介意。”丝毫不顾及百姓的疾苦。

韦执谊,京兆人。自幼聪明,进士及第,又应制策举,以高分及第,被拜为右拾遗,召入翰林为学士,时年才二十多岁。德宗对其刮目相看,时常与他作诗唱和,与裴延龄、韦渠牟等人出入皇宫大内,侍从德宗身边。德宗生日时,太子李诵进奉一座佛像,德宗命韦执谊撰写赞文,又命太子赏赐给韦执谊丝绸答谢。韦执谊到东宫谢恩时,太子趁机对他说:“学士认识王叔文吗?此人可是个大才啊。”由此,韦执谊遂与王叔文过从甚密,成为朋友。

在德宗宠信的这些人中间,裴延龄、李齐运、李实、韦渠牟的口碑都不好。史称,裴延龄、李实“奸欺多端,甚伤国体”;韦渠牟则名位很轻,他趁德宗宠信之际,极力推荐人士,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茅山处士崔芊、山人郑随、醴泉令冯伉等人都受到了他的推荐,而德宗又是偏听偏信,一些轻浮之徒更是竭力巴结韦渠牟,韦家也是门庭若市;李齐运则是“无学术,不知大体,但甘言取信而已”;只有王绍明哲保身,“无所发明”;韦执谊则整日与德宗诗文唱和,是陪着德宗舞文弄墨的主。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70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70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