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尚结赞说过:“除掉李晟、马燧、浑瑊三人,就可以拿下唐朝的江山了!”于是,他采取离间计来对付李晟,成功地令愚蠢的德宗怀疑起李晟,夺去了李晟的兵权;对付浑瑊是来硬的,趁浑瑊会盟之际,一举拿下或者杀死他;对付马燧则使用的是连环计,先是用财物投其所好,令马燧支持议和,等议和失败后,让马燧也得罪,然后乘势拿下长安。然而,由于浑瑊侥幸脱逃,骆元光和李观未能参会,让尚结赞的奸计没有完全得逞,只好怏怏而退。不过,他的计策得手了一大半:一是,成功地麻痹了唐朝德宗、张延赏、马燧等人,顺利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二是,成功劫盟,将参加会盟的部分唐军打得大败,生擒了唐朝部分参会高官;三是,令朝廷文武群臣之间矛盾更深,成功地离间了德宗与李晟、马燧之间的关系。六月五日,德宗下诏解除了马燧的兵权,以其为司徒兼任侍中,罢免了副元帅、节度使职务。河东都虞候李自良随马燧一起入朝,德宗打算以其接任河东节度使。李自良坚决推辞说:“臣一直侍奉马燧,不想取代他当河东统帅。”朝廷也都对李自良的举动非常赞赏,德宗遂以其为右龙武大将军。然而,由于河东肩负着看住两河藩镇、抵御回纥、屏护关中的重任,德宗想了一夜,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次日,当李自良入宫道谢时,德宗对他说道:“爱卿对马燧很有感情,推辞当河东节度使,也确实符合礼仪。不过,驻守帝国北方门户的重任,却非爱卿不可啊!”当天,即拜其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此后,李自良镇守河东九年,勤俭节约,宽和爱民,深得河东军民的爱戴。
驻守盐州和夏州的吐蕃守军,因粮运不继,很多士兵都染上了疾病,思念家乡。尚结赞派遣三千骑兵前去迎接,将当地百姓的房屋全部焚毁,捣毁了城池,而后将当地百姓裹挟而去。吐蕃人退去后,灵盐节度使杜希全派兵又接管了两地。到七月十三日,德宗下诏将振武镇的绥州(今陕西省绥德县)和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市)与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合并,重组一个军镇,以右羽林将军韩潭担任夏州、绥州、银州节度使,由其率领五千神策军和三千朔方、河东军,镇守夏州。
会盟失败后,宰相张延赏也是又羞又惧,称病休假。当初,张延赏在西川时,与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不和。德宗南逃梁州、途径骆谷时,正值淫雨连绵,道路崎岖,很多卫士都逃归朱泚了,李叔明(即鲜于叔明)的儿子李昇、郭子仪的儿子郭曙以及令狐彰的儿子令狐建等六人,担心坏人趁机刺杀德宗,相互咬破胳臂发誓,誓死保卫德宗,他们打上裹腿,脚蹬钉鞋,轮流牵着德宗的御马,一直走到梁州,别人不得靠近。等德宗回京后,将六人都晋升为禁卫军将军,对他们非常宠信。郜国公主是肃宗最小的女儿,也是德宗的小姑,曾经下嫁裴徽,裴徽之母是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安史之乱爆发后,在西逃途中,虢国夫人杀了裴徽,然后自杀。此后,郜国公主又改嫁萧升。萧升是唐玄宗的女儿新昌公主与萧衡的儿子,萧升与郜国公主生下女儿萧氏,嫁给了德宗的皇太子李诵,死后,郜国公主与彭州司马李万私通,而蜀州別驾萧鼎、澧阳县令及李昇也都往来于郜国公主之家,传出绯闻。张延赏德宗李昇经常出入郜国公主家,就偷偷禀报给了德宗。这立即引起了德宗的警觉,他怀疑郜国公主以通奸之名拉拢李昇等人,结成太子党,于是,就对李泌说:“郜国公主已经年迈了,而李昇却很年轻,岂能有奸情?这其中必有缘故,卿应详细调查一番。”李泌回答:“这一定是有人企图要陷害太子,是谁给陛下说的?”德宗说:“你就别问是谁说的,只管给朕调查。”李泌回答:“一定是张延赏。”德宗很奇怪,就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李泌就说出了张延赏与李叔明二人之间的过节,并说:“李昇受到陛下的宠信,掌握着禁军,张延赏无从中伤,而郜国公主又是太子妃的母亲,所以想借此陷害李昇罢了。”德宗笑道:“对呀!”李泌遂请求给李昇改任他职,别令他继续担任禁卫军军官,以避嫌。德宗就改任李昇为太子詹事。
四百八十、李泌拜相(1)
张延赏称病后,德宗即拜李泌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贞元三年,德宗已四十五岁,在位也已八年。在这八年里,他一共用了几波宰相了:先是崔祐甫(大历十四年五月任命),而后是乔琳(大历十四年八月任命、十一月罢免)、杨炎(大历十四年八月任命);次年六月崔祐甫去世,杨炎独相;建中二年二月卢杞拜相,与杨炎二人短暂共事,五个月后,杨炎罢相,张镒拜相,卢杞、张镒共事;建中三年四月,张镒被卢杞排挤出京,外任凤翔节度使,十月关播拜相,卢杞、关播共事,卢杞主导;建中四年十月,朱泚之乱,德宗逃奔奉天,萧复、刘从一、姜公辅拜相,进入五相时期,两个月后,卢杞被贬;兴元元年一月关播罢相,卢翰拜相,宰相有:刘从一、卢翰、萧复、姜公辅,但萧复被外派江淮宣慰,四月姜公辅即被贬为左庶子,到十月李勉入朝拜相,十一月萧复回朝罢相,到该年年底,宰相只剩下了刘从一、卢翰和李勉三人。贞元元年,刘从一去世,张延赏先拜相后因李晟反对又罢相,朝中只有卢翰、李勉两位宰相。次年一月,卢、李二人均被罢相,崔造、齐映、刘滋同时拜相,到十二月崔造罢相。到贞元三年一月,张延赏、柳浑同时拜相,而齐映、刘滋同时罢相,吐蕃劫盟之后,张延赏称病,到了七月就病死了,八月,德宗又罢免了柳浑,李泌独相。张延赏的资格比齐映要老的多,齐映还在东都参加进士考试时,张延赏就已经是河南尹、东都留守了,曾有恩于齐映。齐映当宰相时,张延赏因李晟之故被贬为尚书左仆射,曾多次给齐映出谋划策,但等张延赏替亲信们向齐映求官时,齐映却毫不留情,很多时候都不给张延赏面子,这让张延赏非常恼火,因此,等他当上宰相时,就落井下石,称齐映不是宰相的料,鼓动德宗把他贬为夔州刺史。张延赏担任宰相仅仅半年,除了陷害李晟、赞成与吐蕃结盟之外,还干了一样不合时宜的事。他建议德宗大力削减官员,他说:“为政之本,一定要先任命官员。官员人数多,费用大,致使地方破败。臣在荆南和剑南时,下辖州县官员缺额,数十年也不曾补充,只需用一个官员兼职,照样能把事情办好。以此而言,官员可以削减,这一点毫无疑问。请求削减官员编制,节约下来的俸禄,接济幕府人员和战士,让刘玄佐收复河湟之地,后勤就有保障了。”当浑瑊出发会盟时,朝廷颁发了削减员额的诏书,当时,新任命的官员有一千五百人,而应当削减的就有一千余人,大多数人还未上任就被免官,弄得怨声载道。马燧也上奏称减员人数太多,恐怕难以执行;太子少保韦伦等人各自上书称这一举措,激化了社会矛盾,应该停止;浙西观察使白志贞也上书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