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八、吐蕃劫盟
李晟是个光明磊落之人,他对国家忠心耿耿,不以个人荣辱得失挂怀。
当初,还在凤翔时,他就曾对幕僚们说:“魏征喜欢直言劝谏,令太宗皇帝成为尧舜一样的圣王,真是一位忠臣啊!我内心对他非常仰慕。”行军司马李叔度说:“那都是儒生所为,不是像您这样的大功臣该做的。”李晟顿时严肃起来,说道:“司马你可是失言了!左传说过:‘邦有道,危言危行。’如今,圣上圣明,李晟我身兼宰相、大将,明知朝廷的得失却又不说出来,有什么资格当大臣!采纳与否,完全在皇上啊。”李叔度一脸惭愧而退。等到李晟留在朝廷后,每次德宗征询他的意见,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然而,他又谨慎沉默,从来不曾把朝廷机密透漏给他人。他明察秋毫,在军中时,即便是一个普通一兵有什么长处,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常常说,某人有什么功劳,某人会干什么事等等。他还亲近良善,嫉恶如仇,这完全出乎天性,尤其憎恨自己的部下被朋党陷害。通王府长史丁琼也受到张延赏的排挤,心生怨恨,遂求见李晟说:“太尉功业很大,尚且被罢去兵权,自古功高,没有善终的。一旦国家出现什么变故,我愿意追随在您的左右,狡兔三窟,还请大人早做准备。”李晟听后大怒,说道:“你岂敢口出如此不详之言!”遂将丁琼抓起来,向禀报德宗。
崔澣见到尚结赞,责问他违背盟约,入侵夏州盐州的原因。尚结赞狡辩说:“我的本意是界碑倒了,担心两国会背弃盟约,相互侵扰,所以才来到境上,打算修复旧好。其次是,我们前年击败朱泚,还未获得赏赐,所以才来。等到我们来到泾州,节度使却闭城固守,不给我们传话,而后我们又来到凤翔,请求与李令公联系,又没有被接受。等到皇帝派来康成、王真,二人均不能完成大国的使命。我每天都盼望你们派来大臣接洽,可一直等部到,所以我才率军归国。至于盐州夏州之军,是这两个州害怕我们,主动请求要把城池交给我们,并非是我们攻陷的。两国盟会日期和场所,都由你们决定。你回去上奏,你们决定盟约后,我一定归还盐州和夏州。”又说:“清水之盟时,一起盟誓的人数太少了,因此盟约不牢固。如今,我们决定宰相大将一共二十一前往,浑瑊侍中曾经与他们共过事,一定知道他们都是忠诚可靠之人。灵州节度使杜希全性格和善,连我们都知道,请求令他主持盟约,另外,泾州节度使李观也来。”在鸣沙期间,崔澣贿赂吐蕃军中的杂役,获取了他们的军中的绝密情报:吐蕃军队只有五万九千余人、八万六千多匹马,真正能够作战的仅有三万人,其余将近一半的人都是童子军,仅仅充个人数罢了。
三月二十七日,马燧与吐蕃使者论颊热一起入朝,盛言吐蕃人靠得住,恳请德宗与之盟约,德宗遂表示同意了。马燧一入朝,各军都停止了行动,均闭垒不战,尚结赞得以从鸣沙逃回国内,吐蕃部众马匹死了很多,很多人没了马,只好徒步行军。四月十二日,崔澣回到长安。十七日,德宗又任命崔澣为鸿胪卿,再度出使吐蕃,对尚结赞说:“杜希全需要守丧,不能出境,李观已经改任他处,如今朝廷派遣浑瑊与你们结盟。”约定五月二十四日结盟,并要求吐蕃人先归还盐夏二州。按:实际上,杜希全和李观并非如德宗所言,由此可知,德宗当时没有派杜希全和李观前往,也是做好了两手准备的。
五月一日,浑瑊奉命从咸阳入朝,被德宗任命为清水会盟使。五日,德宗又以兵部尚书崔汉衡为副使,司封员外郎郑叔矩为判官,特进宋奉朝为都监,参加会盟。六日,浑瑊率领两万余人马赶赴会盟地点。浑瑊出发前,李晟告诫他,在会盟场所一定要严加戒备。张延赏向德宗禀报说:“李晟就是不想让会盟成功,所以才告诫浑瑊严加戒备。我方如果显出怀疑对方的姿态,对方就一定会反过来怀疑我们了,会盟岂能成功?”德宗就把浑瑊召来,强调对待吐蕃人要推心置腹,千万不能心生猜疑,辜负了人家的诚意。
不久,尚结赞派论泣赞来称:“清水不是一个吉祥之地,请求在原州的土梨树会盟,结盟后就归还二州。”德宗全部答应。神策军将领马有麟上奏称:“土梨树地势险恶,恐怕吐蕃会有伏兵,不如平凉川(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平坦安全。”当时论泣赞已经返回,德宗命人快马追上告知。浑瑊上奏称吐蕃人定于闰五月十九日作为会盟日期,张延赏集合百官,宣称奉德宗之命将浑瑊的奏表公开展示,他对大家说:“李太尉断言与吐蕃的会盟肯定不会成功,这可是浑侍中的奏表,会盟的日期已经定下来了!”李晟听说后,哭着对亲信说:“我是在西部长大的,熟悉吐蕃人情,才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是为朝廷被吐蕃人欺辱而感到羞耻啊!”正如李晟所料,尚结赞提出的这次会盟完全就是一个圈套,他的计划是:利用会盟,劫持浑瑊、骆元光和李观这三个镇守关中的大将,而后长驱直入,一举攻克长安。
显然,唐德宗、浑瑊、马燧、张延赏等唐朝决策层都中了尚结赞的圈套,德宗只是命令骆元光驻扎在潘原(今甘肃省平凉市东),韩游瓌驻扎在洛口(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以备不测。骆元光对浑瑊说道:“我本来奉诏在潘原堡接应侍中,但我私下盘算潘原距离平凉川六、七十里,吐蕃人狡诈难测,大人一旦出现危急,我怎能知道!请求与大人一起前进!”浑瑊拿出德宗的诏书,坚决制止。骆元光不从,依然与浑瑊所部一起前进,浑瑊的部队驻扎在会盟地二十里的地方,骆元光的部队距离会盟地三十余里。等到浑瑊出发前往会盟地后,骆元光即下令军队严阵以待,命令将士们构筑了坚固的工事,而浑瑊军却不以为意,他们开挖的壕沟、构筑的栅栏,人人可以轻松跨越。骆元光在营寨西侧提前埋下伏兵,韩游瓌也派来五百骑兵增援,他吩咐道:“如果出现意外,你们就直扑柏泉(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以分散敌人。”
原本尚结赞和浑瑊的约定是:在会盟时,双方各自安排三千人分别置于会盟坛的东西两侧,另有四百人随从主盟人来到坛下,但等将要会盟时,尚结赞又提出双方各自再派数十名侦察骑兵到对方进行侦察,以免对方心怀不轨,浑瑊也都答应下来了。吐蕃人在会盟坛的西侧埋伏了数万精锐骑兵,他们的侦察骑兵在唐军中穿行无阻,而唐军将领梁奉贞率领六十名骑兵刚一进入吐蕃军中,就被吐蕃人拿下,浑瑊等人对此却一无所知。尚结赞又派人对浑瑊说:“请求侍中以下人员都身穿朝服待命。”其目的是引诱浑瑊等人下马,将要劫持他们。浑瑊与崔汉衡、监军特进宋凤朝等人相继进入大帐,毫无戒备,突然,尚结赞下令擂响战鼓,吐蕃大军呐喊着朝会盟地扑来。浑瑊顿时感到不妙,慌忙逃出大帐,见到帐外一匹战马,一跃上马,狼狈而逃。吐蕃人冲入大帐,一阵砍杀,将都监宋凤朝等人砍死。浑瑊把身子伏在马背上,抓住马鬃,一边狂奔一边试图将马勒套到马口上,逃了十余里才套上,后面的追兵纷纷射箭,但流箭从他的身边擦过,竟然没有伤到他。浑瑊的侍卫亲兵不战而逃,唯独裨将辛荣组织起数百人,占据北面高坡与敌人接战,不久,吐蕃人将他们团团包围,辛荣见寡不敌众,只好投降。吐蕃人纵兵追击,浑瑊判官韩弇也被乱兵所杀。崔汉衡、宦官刘延邕、俱文珍、李清朝以及崔汉衡的判官郑叔矩、路泌,掌书记袁同直,大将扶余准、马宁及神策、凤翔、河东大将孟日华、李至言、乐演明、范澄、马弇等六十余人均被吐蕃生擒。其余将士以及随行农夫被杀的有四五百人,被俘获的有一千余人,全部被吐蕃人剥去衣服。
浑瑊狼狈东逃,还没逃到自己的军营,守将李朝彩无法控制军队,手下将士一哄而散。等到浑瑊来到军营时,只见军营已经是空无一人了,地上遗弃了大批武器辎重。吐蕃追兵一路赶来,突然发现骆元光的伏兵出现在视线之内,顿时一阵错愕,这时,浑瑊已进入骆元光的营中,吐蕃骑兵又见韩游瓌的邠宁骑兵纷纷西去,唯恐后路被断,只好撤退。骆元光先命辎重先撤,然后与浑瑊一起整军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