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侍郎张彧是李晟的女婿。李晟在凤翔期间,又把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幕僚崔枢,李晟非常看重崔枢这个新女婿,对他的礼遇超过了张彧,这让张彧很是不满,遂投入李晟的对立面张延赏的怀抱。给事中郑云逵曾经担任过李晟的行军司马,不得李晟的欢心,也投靠到了张延赏的门下。德宗对李晟也颇为忌惮,正巧,吐蕃已在贞元二年下半年向唐朝发起了进攻,吐蕃方面深知要想击败唐朝,就必须除掉李晟、浑瑊、马燧三位良将,遂使出离间之计,派人散布谣言,诽谤李晟。张延赏等人瞅准机会,一窝蜂地向德宗上书,诬陷李晟。李晟听说后,十分忧虑,昼夜哭泣,眼睛也哭肿了,他把身边的儿子、兄弟们全部送回京师,以消除德宗的疑心,又上书请求辞去一切官职,削发为僧。德宗下诏安慰,没有答应。贞元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李晟从前线回到长安,觐见德宗,自称患上脚病,恳请辞去节度使,但德宗没有同意。此时,韩滉正得德宗的欢心,又与李晟是好友,德宗就让韩滉和刘玄佐找到李晟,命李晟与张延赏释怨和好。李晟同意了,韩滉等人就带上张延赏一起来到李晟家中道歉,二人结为兄弟,饮宴尽欢而去,接着,四人又分别来到韩滉和刘玄佐家中喝了两次。韩滉又让李晟上书推荐张延赏担任宰相。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一月十七日,德宗以尚书左仆射张延赏为同平章事。李晟替儿子向张延赏的女儿求婚,但张延赏没有答应。遭到拒绝后,李晟十分感慨,他对人说:“我们武夫性格直率果决,一场酒下来就能忘掉昔日的仇怨,不再放在胸中了,不像那些文人们那么难缠,表面上虽然说和解了,却依然心存芥蒂,与往常一样,我岂能不担心?”其实,李晟也许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张延赏看来,就算李晟推荐了自己,对他也不会感激的,这是因为,德宗原本就要让自己当宰相,是你李晟从中插一杠子,才让我晚当了一年,就算你不推荐,这个职位也是德宗内定好了的,因此,张延赏不会出于感激而与李晟结亲,这是其一。其二,李晟功高震主,以张延赏的眼光,自然能够觉察出德宗已经对李晟心存猜忌了,自己与李晟结亲,风险很大。第三,自古以来,君主与朝臣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微妙,既不能让朝中重臣们结成铁板一块,威胁到皇权,又不能让他们相互倾轧得太厉害,过度内耗,影响朝廷稳定。国难当头,德宗让李晟与张延赏和好,就是为了维护朝廷内部的稳定,但德宗并没有让李晟与张延赏结亲,如果将相走的太近,势必会引起德宗的恐慌,对李晟和张延赏两家都是不利的。从这一点来说,张延赏拒绝李晟,未必不是替双方着想,李晟虽然会打仗,但毕竟是个武臣,对帝王心术揣摩得还是不够。
贞元二年朝中的政争主要就是围绕着韩滉与崔造、元琇以及李晟与张延赏这两个主线进行的:前者,因朝廷依赖韩滉的江南粮食而以崔造罢相、元琇贬官、韩滉胜出告终,后者,因国难当头,李晟、张延赏暂时和解,李晟降低姿态,张延赏拜相而告一段落。
说完了朝中的局势,我们再说一说这一年国内发生的大事——那就是李希烈的覆灭。
贞元元年李希烈还发动一些攻势,但到二年就显出颓势了。贞元元年三月,当朝廷集中精力讨伐李怀光时,李希烈趁虚派兵攻陷了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四月,德宗以曹王李皋为荆南节度使,率军北上,李希烈部将李思登以随州投降。五月,刘洽改名为刘玄佐,六月,德宗以其为兼汴州刺史。刘玄佐性格豪爽,轻财重义,对将士非常优厚,致使辖区百姓日益穷困,从李忠臣到刘玄佐,汴州士兵也逐渐骄横。刘玄佐又宠信小吏张士南和养子乐士朝,而乐士朝又与刘玄佐的爱妾私通。刘玄佐镇守汴州时,李纳的使者每次前来,刘玄佐总是以重金、美女进行拉拢,所以探听到李纳很多内情,能提前做出应对准备,李纳对他非常忌惮。
贞元元年八月,朝廷平定了李怀光之后,德宗听从陆贽的建议,对李希烈置之不理。到贞元二年年初,李希烈部将杜文朝率军进攻襄州,二月,山南东道节度使樊泽将其击败,生擒。三月,李希烈的部将进攻郑州,义成军节度使李澄将其击破。李希烈兵势渐弱,又染上疾病,到了四月七日,李希烈的大将陈仙奇指使医生陈山甫将李希烈毒死,并趁机举兵将李希烈的妻子、兄弟全部杀死,率部投降。二十五日,朝廷任命陈仙奇为淮西节度使。至此,持续两年四个月的李希烈之乱被平定。
然而,淮西长期脱离中央直接领导,淮西军民并无多少忠义之心,淮西兵马使吴少诚素来凶狠狡诈,是李希烈的心腹,为了替李希烈报仇,到了七月,吴少诚又杀了陈仙奇,自称淮西留后。德宗以儿子、駽hong王李谅为申州、光州、随州、蔡州节度大使,以吴少诚为淮西留后;又以陇右行营节度使曲环为陈许节度使。多年来,陈州和许州饱经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曲环到任后,身先士卒,勤俭节约,政令宽和,赋税平均,数年之间,兵粮开始充足。
李希烈虽然死了,可是,其心腹吴少诚却擅自诛杀了被朝廷承认的节度使陈仙奇,自己当上了淮西留后,淮西依然还是国中之国,换汤不换药。但朝廷毕竟收回了汴州、许州等地,淮西也在表面接受了朝廷的领导,朝廷也只能承认现状。
淮西刚刚平定,叛降不定的滑州又出现了问题。
八月二十七日,义成军节度使李澄去世,其子李克宁也想按照河朔故事,父死子继,遂秘不发丧。九月四日,李克宁才发布其父去世的消息,杀掉了行军司马马铉,身穿丧服处理政务,增兵把守城门。刘玄佐率领宣武军进军境上,并派使者反复劝说,李克宁才不敢继位。十一日,德宗下令任命东都留守贾耽为义成军节度使。李克宁将府库中的财物劫掠一空,趁夜逃出了滑州,途中士兵们尾随抢劫,到天明,李克宁搜刮的财物几乎被抢光了。贾耽上任后,当时有数千淄青士兵途径滑州,有人对贾耽说:“李纳虽然表面上服从朝廷,但内心怀有兼并我滑州之志,还是让他们住在城外吧。”贾耽回答:“与人相邻,为何让人家的士兵住在野外呢?”遂让淄青军住在了城内。贾耽经常带着百余骑兵在李纳境内打猎,李纳听说后,大喜,对贾耽的度量非常佩服,也不敢生出二心。
贞元元年平定李怀光,贞元二年平定李希烈,从建中二年持续六年的“四王二帝之乱”终于被平定了。这场大乱,不啻于第二次安史之乱,给予李唐王朝又一沉重打击,德宗也几乎成了亡国之君。大乱之后,各地虽然在表面上服从朝廷的领导,但淄青的李纳、魏博的田绪、恒州的王武俊、幽州的刘济、淮西的吴少诚依然故我,朝廷也已无力征讨了,只好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