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城内的德宗也在反思。他与翰林学士陆贽谈及此次事变,只是一味地责备自己,然而,陆贽却一语惊人,他说道:“造成今日事变的原因,都是群臣的罪过。”德宗说道:“这也是上天的意思,不完全是人的原因。”陆贽觉得言语无法把这事的来龙去脉说清楚,退下后,他专门写了一篇奏疏上呈给德宗,他在奏疏上说:“陛下立志统一天下,出征逆贼,首恶未死,叛逆继起,兵连祸结,将近三年,出征的军队越来越多,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从京师到边陲,出征的将士有性命之忧,在家的百姓有勒索的困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叛乱才接连发生,民怨仇恨也越来越深,全天下的人都时刻担心会发生不测,只有陛下一人在深宫之内,毫无觉察,以致于乱兵白昼横行,冲入皇宫,这难道不是他们利用了我们的疏漏才酿成的吗?陛下有心腹大臣,有负责耳目的官员,有负责规劝的干部,还有负责警卫的部门,看到危机而不能尽忠,遇到灾难却不能效命,臣所说的今日之难,是群臣之罪,怎能没有根据?陛下又认为国家兴亡,全由天命。臣听说,上天看到和听到的,全由百姓。所以,商朝的大臣祖伊责备商纣王不该说:‘我生有天命。’周武王也称商纣王的罪过:‘还说自己有天命,对做过的错事从不后悔。’这种不顾人事而把所有的结果都推给天命,这是这一做法不可取的又一例证。《易经》说:‘实践真理,是吉祥的。’又说:‘吉凶,是人事得失的外在表现。’由此可知,天命在于人,所以,圣人贤哲的本意,《六经》的通理,说的都是祸福在人,从来不曾说过盛衰在于天命。这是因为,人事处置适当,而天命却非要降祸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人事处理不当,而天命却要其兴盛的,也是从未有过的啊!前段时期,征讨太多,刑罚稍严,物力虚耗,人心不定,就如同丨居丨于大风大浪之中,无法平静。上自朝廷群臣,下到平民百姓,家家户户亲朋好友经常聚集在一起,都担心一定会出现变故,果然如众人所料,泾原乱兵就起来了。京师百姓有成千上万,他们并不是人人都会术数,有未卜先知之能,由此可见,引起这次灾祸的缘由,未必在于天命。臣听说,天平盛世久了,也会发生动乱;发生了动乱,也可能成为长治久安的契机;有时候会因国家长期太平而突然灭亡,有时候也会因多难而兴邦。如今,该发生的灾祸已经发生,既往不咎,要想以此为契机兴邦,那就在于陛下自己加以勉励,谨慎行事了。何必担心乱党?何必畏惧厄运?勤勉、砥砺,自强不息,足以令天下太平,岂只是扫清叛军、光复京师呢?”德宗把一切灾祸归咎于上天,其实是拒绝反思自己,陆贽及时加以提醒,为的是促使德宗进行反省,但在当时,陆贽还不能、也不敢谈的更深,这只能德宗自己悟到那一步了,才能说透。

杜希全等人被朱泚打败后,所幸的是李晟、陕虢观察使姚明敭、李怀光、尚可孤、马燧行军司马王权等部也相继赶来了。神策军河北行营节度使李晟在建中四年五月因病从清苑(今河北省保定市)撤至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再从易州撤至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数月之后,李晟病愈,打算再次北上,而就在这时,泾原兵变的消息传来,德宗下诏李晟入关勤王。李晟接到诏书后,泪流满面,当天即要奔赴关中。义武军节度使张孝忠处于朱滔和王武俊之间,依靠李晟牵制朱、王,不愿李晟前去。李晟对将士们说:“天子流落在外,臣子当奋不顾身,死而后已。张义武想阻挠我西去,我将以爱子作为人质,选良马予以安慰。”遂留下儿子李凭,娶张孝忠的女儿为妻。义武军中有位大将前来拜谒李晟,李晟解下玉带赠给他,说道:“我打算西去,以此留作纪念。”遂说明西去勤王的理由,接受玉带的那位大将果然十分感动,劝谏张孝忠不要阻挠李晟,还派遣大将杨荣国率领六百精锐士兵随李晟一起西行。李晟得以率军翻越飞狐(今河北省涞源县),进驻代州(今山西省代县)。十一月四日,德宗加授李晟为神策行营节度使。李晟一路南下,边走边招募军队,起初只有四千人,李晟善于统御,与士卒同甘共苦,一月之间就增至一万多人。李晟从蒲津(今山西省永济市)渡过了黄河,进驻东渭桥(今陕西省高陵县南)陕虢观察使姚明敭听说德宗出逃奉天后,将军务交给都防御副使张劝,自己率部赶赴奉天。张劝招募了数万人马,十一月十一日,德宗授予张劝陕虢节度使。李怀光得知德宗出逃奉天后,粮料使崔纵劝他入关勤王,李怀光同意了。他率部倍道兼行,一路赶到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市),士兵们已经精疲力尽,在河中,李怀光下令休整三天。河中尹李齐运竭尽全力犒赏李怀光部,但士兵们还想再歇一歇。崔纵命人先将军中财物运过黄河,然后,对大家说:“渡过河以后,全部赏赐给大家。”于是,朔方军这才纷纷渡河,进驻蒲城(今陕西省蒲城县),有五万之众。神策兵马使尚可孤,为鲜卑宇文部人,天宝末年归顺唐朝,隶属于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安史之乱中,尚可孤追随安禄山和史思明作战,安史之乱平定后,归顺朝廷,历任右威卫大将军、神策军大将。鱼朝恩统领禁军时,非常喜爱尚可孤,将他收为养子,改名鱼智德,命其率领神策军驻守扶风和武功。尚可孤驻守两地时,军纪严明,很得民心。鱼朝恩被杀后,朝廷将其赐名为李嘉勋。李希烈叛乱后,尚可孤恢复原名,被朝廷任命为荆襄应援淮西使,率领三千人马进驻襄阳,讨伐李希烈。听说德宗出逃奉天后,尚可孤立即率部从武关进入关中,进驻七盘(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击败叛军将领仇敬,收复了蓝田。马燧返回太原后,听说朝廷有人议论:“马燧当初如果趁着洹水之捷,继续进攻,魏州城内败兵不足两三千人,都身负重伤,旦夕将降,可是马燧与李抱真不和,拖延进攻,以致于田悦和朱滔、王武俊三人结成一党,至今与朝廷为敌,这完全是马燧的责任。”为了将功补过,马燧也派遣行军司马王权率领五千人马入关救援,进驻中渭桥(今陕西省咸阳市东),还命他的儿子马汇与军中大将们的儿子一起随军。在晋阳,马燧认为,这里是唐朝帝业的发祥地,东面地势平坦,容易受到敌人的攻击,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下令将晋水注入城东,形成一个大水池;另将汾水引到城四周,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6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6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