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此时,前线的哥舒曜所部粮食吃尽,丢掉襄城逃往洛阳,李希烈遂重新夺回了襄城。

右龙武将军李观原为李勉的部下,曾平定过岭南冯崇道和朱济时的叛乱,李勉调任永平节度使后,李观也从岭南返回中原,后召回朝廷,晋升为右龙武将军。泾原兵变时,正值李观值班,遂率领一千多名卫兵扈从德宗来到奉天——李观是令狐建的上级,李观应当是在接到令狐建的通知之后率领所部赶来的。德宗命令李观训练奉天禁卫士兵,两三天之内,李观就另行招募来了两千余人,使得奉天守军增至五千余人,排列在大街两侧,旗鼓严整,城内军民这才稍稍安定下来。姚令言奉诏率军东征时,以泾原兵马使冯河清担任泾原镇留后,以判官、殿中侍御史姚况知泾州事。冯河清,京兆人,原属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以战功升任左卫大将军同正,后隶属泾原节度使马璘,屡立战功,升任泾原兵马使。二人听说泾原兵变、德宗蒙尘的消息后,召集军镇下余的将士们,失声痛哭,激励将士们忠于朝廷,当即调派一百多辆车,满载铠甲、武器,日夜兼程运往奉天。当时,奉天城内缺乏就是武器装备,泾州的武器装备适时运到,城内士气大振。德宗也非常高兴,当即下诏晋升冯河清为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姚况兼御史中丞、行军司马,不久,又加授冯河清为检校工部尚书。

德宗来到奉天数日后,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崔宁也从京师逃了出来,德宗大喜,对崔宁安抚有加。崔宁退下后,私下对心腹说道:“圣上聪明英武,从善如流,可惜却被卢杞蒙蔽才招致此祸啊!”遂潸然泪下。卢杞听说后,就与京兆尹王翃阴谋陷害崔宁。泾原兵变时,崔宁与王翃、于颀一起逃出延平门,途中,崔宁几次下马撒尿拉屎,每次都耽误很长时间。王翃等人催促崔宁,崔宁不敢继续前进,王翃担心追兵赶上,只好大声说道:“已经到了此地,就别在犹豫了!”此时,王翃遂向德宗汇报,称崔宁心存观望。当时,朱泚下诏任命柳浑为宰相,以崔宁为中书令。柳浑,字夷旷,襄州人,天宝进士,后为监察御史。柳浑性格疏放,不收上司待见,请求到地方上任职,宰相惜其才,奏为左补阙;大历初年,魏少游担任江西观察使,柳浑被任命为判官。当时,开元寺的和尚们夜里喝酒,酒醉失火,把责任推到看门的哑巴身上,魏少游信以为真。人人都知道那位哑巴是冤枉的,但和尚打点了上下,没人肯说出实情。柳浑和崔祐甫知道后,赶忙禀报魏少游,才避免了一场冤案。后柳浑晋升为袁州刺史。崔祐甫入相后,柳浑也被晋升为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尚书左丞。泾原兵变后,柳浑徒步逃出京城,藏匿在终南山中,经过十余日才来到奉天。朱泚此时任命柳浑和崔宁也不过是一着反间计,是想利用德宗的猜忌心理,尽可能造成德宗君臣内部的混乱。果然,朱泚这一招被卢杞和王翃利用上了,崔宁朔方掌书记康湛时任盩厔县尉,王翃逼迫康湛伪造了一封崔宁写给朱泚的书信,而后献给了德宗,使崔宁有口难辩,卢杞趁机上奏道:“崔宁原本就没有忠诚之心,听说其在城内与朱泚曾经结下盟约,所以才后于群臣赶到奉天。如今,真相已经大白了,假如等到凶徒外逼,奸臣内乱,则大事去矣!”又跪地唉声叹气,说道:“臣身为宰相,国家危亡却无能为力,罪该万死,我甘愿接受死刑的惩罚!”德宗命左右将他搀扶起来。十月十一日,德宗命宦官将崔宁召至朝堂,谎称命其到江淮宣慰,不久又命翰林学士陆贽起草诛杀崔宁的文告,陆贽索要崔宁与朱泚的书信,打算以此替崔宁求情,但有关人员称书信已经找不到了。德宗遂命人将崔宁勒死,崔宁死时六十一岁。崔宁之死反映了李唐朝廷对那些所谓的“以下犯上”人员的偏见,即便你是被冤枉而以下犯上的,也不论你是否有能力,是否立下了功劳,在他们的眼里始终就是异类,你以下犯上的同时已经触及了他们的底线,最终要除之而后快。德宗诛杀崔宁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崔宁被杀后,群臣都认为崔宁是冤枉的,德宗听说后,不得不赦免其家,没有没收崔宁家的家财。

四百五十三、围攻奉天(1)

朱泚称帝后,给朱滔写信:“三秦之地,指日可定,大河以北,令弟扫定,我将与弟在洛阳会师。”朱滔接到朱泚的信,面向西方叩拜,向部下夸耀。

德宗逃到奉天之后,立即向河北前线的将领发出勤王的诏书,在魏县的马燧等众将接到诏书,相对失声痛哭。李怀光当即率领本部人马拔寨西去勤王,马燧和李芃各自率军回到本镇,李抱真则率军退回临洺(今河北省永年县)。

十月十三日,德宗任命户部尚书萧复为吏部尚书,吏部郎中刘从一为刑部侍郎,翰林学士姜公辅为谏议大夫,三人均为同平章事。此前,只有两个宰相:卢杞和关播。在德宗下令杀死崔宁仅仅过去一天,就匆忙增加了三位宰相,也许,这一次调整与崔宁的死有一定关系。崔宁身为使相,过去曾经立下大功,国难当头,却仅仅因为晚来几天就受到卢杞、王翃等人的陷害而被杀,显然已经激起众怒。此时,德宗一行人刚刚逃到奉天十一天,凤翔镇也已叛乱,泾原镇内部也是风云变幻,朔方军李怀光还在返程途中,关中局势危若累卵,德宗在这种情况下却诛杀了崔宁,实在是非常不明智的。在众人的一致反对下,也许德宗也开始重新审视现任的两个宰相及其同党,卢杞主导的税赋令民怨沸腾;关播举荐的李元平投降了李希烈;白志贞统领下的神策军缺额很多;京兆尹王翃对泾原军另眼相看,导致兵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据《杜阳杂编》记载:等德宗听说段秀实壮烈而死后,他握住姜公辅的双手,说道:“姜公!姜公!你的先见之明可以说神了!卢杞,朕从郡守把他提拔到宰相,自称以一家百口担保朱泚,为何要如此误导我呢?”另称:德宗刚即位时,对宰相很是倚重。每次任命宰相时,总是先令学士们起草诏书,等到稿子送到德宗那里后,德宗常常反复修改,他还说:“朕把你们提拔到高位,还用美词褒奖你们,为的就是想让你们与朕齐心协力,实现国家太平。”任用崔祐甫时,把国事全都交给他处理,而崔祐甫却事无巨细都会自觉向德宗禀报,德宗对他说:“朕与你心心相印,一些小事卿自行处置即可,不用多心!”但等到德宗任用杨炎和卢杞以后,二人却公报私仇,弄得朝纲紊乱。也就是说,德宗虽然是用人不疑,但在识人方面却还很欠缺。就算到了如今,卢杞、关播等人并没有完全失去德宗的信任,并且,时局艰难,卢杞等人的实力还很大,还不宜立刻拿下他们,为了平衡朝局,德宗才将这三个人补充到宰相行列里。姜公辅,籍贯不详,进士及第,担任校书郎。参加制策科考试,取得高分,被授予左拾遗,召为翰林学士。姜公辅才高有见识,每次受到德宗召见,他的建议往往会被德宗所采纳。将姜公辅破格提拔为宰相,可能源于德宗对姜公辅曾建议带上朱泚、以免其借乱兵发动叛乱印象深刻。刘从一,是武德和贞观初年的中书侍郎刘林甫的玄孙,刘从一家族还出现过高宗、武曌时期的宰相刘祥道(刘林甫之子)、刘齐贤(即刘景先)父子,刘祥道就是刘从一的曾伯祖。刘从一进士出身,后受到宰相常衮的赏识,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卢杞拜相后,又受到他的举荐,被提拔为侍御史。德宗对刘从一寄予厚望,但刘从一却是个官场的老油子,“以容身远罪而已,不能有所匡辅”。不过,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德宗自己的性格缺陷使得他很难听进尖锐的不同意见,往往在一些无关大局的事情上感情用事,萧复和姜公辅后来就是因为一些小事触怒了德宗,招致德宗的不满而被贬官,从这一点来说,刘从一全身避祸也不失为上策。

各地勤王之师还为赶到,朱泚的乱兵就来了。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62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62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