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建中元年十一月,德宗下令除了每天跟着自己身边的待制官之外,又增加两名朝集使(地方政府赴京朝贡的特使)侍从在自己左右,以便随时询问地方上的政治得失,百姓疾苦。过去,根据唐朝的制度,凡是公主下嫁的,公公婆婆要向公主下拜,公主并不还礼。如今,唐朝皇室地位下降,再继续推行这一制度,已经不合时宜,很多人家不愿与皇室联姻了,从至德年间以来,天下大乱,很多公主、郡主、县主一直待嫁闺中,有的头发已白,虽然住在深宫,十余年间也从未见过天子。德宗一一召见各位宗室之女,长辈致敬,晚辈安抚,让她们都赶紧找人家嫁出去,他还下令负责礼仪的官员制定公主拜见公公婆婆以及婆家家人的礼仪,规定,公主下嫁时,公公婆婆坐在中堂、驸马家人站在东边,公主下拜叩头,像普通人家一样。一位县主下嫁的当天,德宗的一个堂妹去世了,德宗遂下令停止举行婚礼,有关部门建议说:“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况且,未成年人的丧事不妨碍其他吉庆之事。”德宗回答:“你注重花费,我注重的是礼仪。”十一月十九、二十日两天,德宗下令将岳阳等十一名县主同时嫁了出去,所有的嫁妆,德宗都亲自一一过目。

建中元年十二月一日,韦伦第二次出使吐蕃后返回,吐蕃人更加高兴,派其国相论钦明思等人随韦伦一起朝贡,双方之间的关系逐步升温。

德宗即位之后,他已经做了很多事,除了上面说的之外德宗还在大历十四年即位之初就册立皇子李诵为宣王,李谟为舒王,李谌为通王,李谅为駽hong王,李祥为肃王。立弟弟李迺为益王,李遂为蜀王。德宗一生一共有十一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诵(嫔王氏所生)、次子舒王李谟(后改名李谊,原为德宗弟弟李邈之子、德宗收为养子)、第三子通王李谌、第四子駽hong王李谅、第五子肃王李祥(建中元年才三岁,次年去世);此后,德宗又以长子李诵的儿子李謜为第六子、第七子资王李谦、第八子代王李諲(早死、追封)、第九子昭王李诫、第十子钦王李谔、第十一子珍王李諴。大历十四年年底,德宗又册立李诵为皇太子,李诵就是后来在位时间很短的唐顺宗。史称,李诵为人宽和仁慈,喜欢文艺,擅长隶书,对师傅非常尊重,每次见到师傅都要先下拜。次年又封李诵的生母王氏为淑妃。

到建中元年,德宗还遥尊生母沈氏为皇太后,派遣弟弟、睦王李述为奉迎使,工部尚书乔琳为副使,以四名沈姓家族的人为判官,与宦官们一起前往各道寻访生母沈氏的下落;追赠沈太后父亲、祖父、兄弟官职,给沈氏子弟封官进爵,任命状和土地证件共计一百二十七份,由宦官牵马驮到沈家。次年年初,就有人冒充沈太后了。高力士有个养女,在东京寡居,了解宫中很多旧事,女官李真一怀疑她就是德宗的生母沈太后,遂派使者向德宗禀报。德宗听说后,是又惊又喜,立即派遣宦官、女官前往东都查看,当时,沈家老人大多已经故去,没有人再认识沈氏,宦官、宫女也都不认识沈氏,觉得年龄相貌差不多,就向德宗汇报称是沈太后。高氏推辞说自己并非沈氏,可是查验的人听她这么一说,反倒更加怀疑,强行把她接进了长安的上阳宫。德宗派去一百多名宫女,带上太后乘坐的车马、穿戴的服饰前去侍奉,这些人在高氏耳边百般劝诱,高氏慢慢心动,才改口称自己就是沈太后。负责查验的人飞马向德宗道喜,德宗听后大喜。根据唐朝制度,皇帝一般只在单日上朝,但兴奋之余的德宗在建中二年二月二日当天,依然登上大殿,接受百官的朝贺,并下诏有关部门起草奉迎太后的礼仪。高氏的弟弟高承悦就在长安,他担心以后事发会牵连到自己,遂上言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和盘托出。德宗就让高力士的养孙樊景超前去高氏居住的内殿查验,樊景超一眼就认出了高氏,可此时的高氏左右侍卫甚多,自己也以太后自居,不与樊景超相认。樊景超说道:“姑姑何苦把自己置身于刀尖之上呢!”高氏身边的人喝令樊景超下殿,樊景超大声说道:“皇上有诏:太后是假的,左右下殿!”闻听此言,左右侍卫纷纷下殿。高氏这才说道:“我是被人强迫的,并非本意。”樊景超遂用牛车把姑姑送回了家。德宗担心以后无人再敢提此事,遂一概不予追究,他对大家说道:“我宁愿受骗一百次,也许能找到母亲。”从此以后,各地上言是太后的有三四次,但经过查验都不是真的,而德宗的母亲沈氏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下落了。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60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60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