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三百五十五、狼狈西逃

哥舒翰逃到关西驿(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张贴榜文,收集残兵败将,打算反攻,收复潼关。

蕃将火拔归仁等人率领一百多名骑兵包围了驿站,入内面见哥舒翰,说道:“敌人马上就到了!请大人上马!”哥舒翰上马走出驿站,火拔归仁等人率众磕头,请求道:“大人率领二十万大军一战全军覆没,又有什么脸面去见天子?况且,大人没有看到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下场吗?请大人往东走!”哥舒翰没有答应,打算下马。火拔归仁等人用绳索把哥舒翰的双腿绑在马鞍上,又逮捕了其他不愿投降的将领,一起往东而来。不久,一行人就遇上了叛将田乾真的部队,遂将他们一起押回了洛阳。

安禄山见到哥舒翰后,问道:“你素来经常轻视我,如今看来究竟咋样?”哥舒翰拜伏于地,回答:“臣肉眼凡胎,看不出圣人,如今天下未定,李光弼在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县),李祗在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鲁炅在南阳(今河南省邓州市),陛下能饶臣一命,臣写一封信招抚他们,很快就能把他们拿下。”

安禄山大喜,任命哥舒翰为司空、同平章事。又对火拔归仁说:“你背叛主子,不忠不义。”将其斩杀。哥舒翰给李光弼等将写信,诸将均回信将其痛斥一番,安禄山见哥舒翰毫无用处,就将他关押在宫中。

潼关失守后,关中唐军已成惊弓之鸟,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上洛(今陕西省商州市)的防御使均弃城而逃,所部守军亦丢下武器溃散了。

就在潼关失守的当天,即六月九日,就有败兵逃回长安,向唐玄宗告急,可是,唐玄宗却没有及时召见,只是命令李福德等人率领宫中军队增援潼关。等到傍晚时分,唐玄宗没有看到按惯例燃起的平安烽火,这才开始害怕起来。六月十日,唐玄宗召集宰相们商议逃跑方向,杨国忠身兼剑南节度使,他早在安禄山谋反之初,就已经命剑南节度副使崔圆暗中准备资粮,以备不测,因此,当唐玄宗问及此事时,杨国忠首先提出了西逃蜀地的计划。唐玄宗听了表示同意。

六月十一日,杨国忠在朝堂上召集百官询问对策,群臣都吓得六神无主,涕泗横流,哪里还有什么良策?均无言以对。杨国忠说道:“别人告发安禄山将要谋反,已有十年了,可是皇上就是不相信。发生今日之事,并不是我这个当宰相的错。”朝会结束后,人们看到长安百姓个个惊慌失措,不知该逃到哪里,昔日繁华的长安街市已变得一片萧条。杨国忠退朝后,又赶忙让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进宫劝说唐玄宗逃往西蜀。

六月十二日,文武百官入宫早朝的不到十分之一二。唐玄宗驾临勤政楼,下诏称自己将要亲征,所有听到的人都明知是句空话,无人相信。唐玄宗又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京兆少尹崔光远为京兆尹,兼任西京留守;边令诚掌管内廷门禁;对外谎称剑南节度大使、颖王李璈将要莅任,命令沿途做好接待工作。当天,唐玄宗移住北内(太极宫。按:大明宫为东内、兴庆宫为南内)。日暮,唐玄宗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合禁卫各军,赏赐给大家很多金钱财帛,挑选了九百多匹御马,这些措施都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外人一概不知。崔光远,滑州灵昌人。他的祖父崔敬嗣因对在庐陵流放的唐中宗有恩,等到唐中宗即位后,任命其子崔汪为洛州司功,又改为五品。崔光远继承了父祖之风,他身高六尺多,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却任侠好气,后任蜀州唐安令;与杨国忠因赌博而成为好友,后崔光远被京兆尹鲜于仲通举荐为长安令,天宝十四载,被晋升为京兆少尹。

六月十三日黎明,唐玄宗与杨贵妃姐妹、诸位皇子、王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魏方进、陈玄礼以及亲信宦官、宫女从延秋门(太极宫西门)出宫,那些住在宫外的王妃、公主、皇孙们也来不及带上,都顾不上了。唐玄宗一行路过左藏(中央仓库)时,杨国忠请求放一把火烧掉。唐玄宗凄凉地说道:“敌人进京后,搜刮不到金钱,就会把手伸向老百姓们;不如就送给他们吧,别再让我的百姓们再受二遍苦了!”

唐玄宗已逃出了长安,但长安城内的人还兀自不知,当天还有上朝的官员,他们来到宫门外还看到值班的禁卫军,像往常一样戒备森严,还能听到深宫传来报时的滴漏声,然而,等到宫门打开之后,人们却发现从宫中涌出神色慌张的宫女们,此时,人们这才慌乱起来,一时间谣言四起,都不知道皇上究竟逃到了哪里,于是,城内的王公大臣、平民百姓开始四散而逃,而城外的小民则纷纷闯入城内,进入皇宫、王府,劫掠金银财宝,甚至有人骑着毛驴踏上金銮宝殿。又有人趁乱焚烧了左藏所属的大盈库房,崔光远和边令诚领人救火,又招募人代理府县官吏,守卫着仓库,杀掉十几个作乱的歹徒,秩序这才稍稍得以恢复。崔光远派自己的儿子东去拜见安禄山,边令诚也把自己掌握的宫中钥匙献给了安禄山。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4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4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